民族革命
民族革命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专利文献596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党史文汇、贵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
民族革命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仇广宇、傅林、刘斌等。
民族革命
-研究学者
- 仇广宇
- 傅林
- 刘斌
- 周兴樑
- 李维武
- 梁衡
- 王开林
- 蔡文杰
- 郭汾阳
- 一丁
- 丁则勤
- 于振武
- 仰和
- 任立新
- 何廷慈
- 何振东
- 何新
- 倪傳錚
- 傅跃华
- 傅金平
- 冯光廉
- 凌云
- 刘增人
- 刘少奇
- 刘惠文
- 刘智伦
- 刘泰隆
- 刘浦江
- 刘燕平
- 刘绍辉
- 刘英
- 劳伦斯·R·沙里文
- 包克林1
- 古耜
- 叶观澜
- 叶青
- 司马平邦
- 向荣
- 吴俊
- 吴家林
- 吴文
- 吴晓佳
- 吴汉全
- 哈九增
- 哈思同
- 唐庆国
- 唐文婷
- 均地
- 夏里
- 大丰
-
-
霍新宾
-
-
摘要: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实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建政动员,积极开展巴黎公社纪念活动,发掘其“苏维埃政权萌芽”的典范意义,展现鲜明的由土地革命向抗日民族革命演进理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多号召工农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体现反国民党的纪念主题;中期则聚焦民族革命、苏维埃革命的宣传动员,反映反帝必先反国民党的纪念旨趣;后期又演绎为联合国民党向创建统一战线的抗日民族革命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策略影响使然,更是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围剿”和日本侵华所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认知深化的结果与反映。
-
-
李能
-
-
摘要:
20世纪中国文学一直以其复杂的方式与多变的内容充实着“现代性”这一关键命题。萧红作为1930年代深受文坛瞩目的东北籍女作家,因着其自身特殊的生命经历与对现实历史图景的细致刻画,创作出了极具艺术个性与文学史意义的乡土小说《生死场》。本文通过对萧红《生死场》的分析与论述,试图从作品中内蕴的启蒙立场、民族革命特性以及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探寻等层面,阐明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本身显现的复杂性与悖论性,从而揭示出萧红乡土小说中潜藏的别样“现代性”命题。
-
-
-
包克林1
-
-
摘要:
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抽象概括。历史概念包含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观念等。历史概念源于史实又高于史实,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建构和运用历史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的重要内容,既是其形成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也是学生历史思维活动的温床。
-
-
赵红
-
-
摘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赵世炎对中国的民族革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他的革命观.赵世炎的革命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涉及到了中国民族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势力、联合战线、主体力量等诸方面.赵世炎的革命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现实的敏锐洞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基础之上的,更是在他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并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革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与贡献.
-
-
张树军1;
贾亮1
-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在其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展的历史征程中逐渐生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创造了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奇迹,还改变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更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历史实践中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故事。因此,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具体到策略上,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以什么引领,主要讲什么,二是如何讲才有效。
-
-
罗钟
-
-
摘要: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在民族革命旗帜下组成的进步文学团体,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南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社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创始于1909年,第一次集会是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社友只有17人。早期的参加者多为同盟会成员,其后社员发展到千余人,一时海内名流学者多聚集在南社,发行《南社丛刻》,赋诗言志,鼓吹革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