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10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学理论、北方论丛等; 赋诗言志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朴钟锦、刘燕、吴思佳等。

赋诗言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47.83%

专利文献>

论文:108 占比:52.17%

总计:207篇

赋诗言志—发文趋势图

赋诗言志

-研究学者

  • 朴钟锦
  • 刘燕
  • 吴思佳
  • 张云鹏
  • 张启成
  • 王若菡
  • 赵敏俐
  • 于东新
  • 任晓勇
  • 位俊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夏德靠
    • 摘要: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 叶祥东; 徐炜(绘画)
    • 摘要: 富川男儿,文武双全;胸怀家国,智勇远扬;打土豪,杀劣绅,解救贫苦百姓;募志士,策运动,点燃革命之火;触怒昏官,被拷打英勇不屈;赋诗言志,洒热血无惧分尸!滚滚长江奔海去,巍巍幕阜送青来。在它们相拥处的中原腹地,坐落着一座古城——阳新。她从公元前201年建县,历名下雉、闰光、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兴国、阳新,可谓一路风雨一路歌。民国时期,在阳新发生的英雄故事,是阳新千古传奇的精彩华章,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 张志鹏
    • 摘要: 《诗经》作品在西周时期是礼乐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礼、乐密切结合,甚至伴随着舞蹈。春秋时期,开始兴起《诗经》的赋引之风,赋诗言诗成为当时诸侯国聘问场合的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引诗证事也在人们的交谈中时常出现。战国时期,《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诸侯中得不到施行,儒家学派在《诗经》的传播中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
    • 李山
    • 摘要: 子贡和孔子对谈的时候,引用了《诗经》。这两句诗见于《诗经·卫风·淇奥(yù)》,写的是卫国一个君主。原文是:"瞻彼淇奥,绿竹猗(yī)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今天人们还在用,只是语音出现了变化。《尔雅·释器》里解释这首诗说"切"是指骨器。我们知道古人用骨头制作一些装饰品。治骨头要切,治象牙要磋,治玉器要琢,治石器要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是我们做人要雕琢自己、塑造自己,就像治骨器、治牙器、治玉器、治石器那么精雕细琢。
    • 李壮鹰
    • 摘要: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是“赋诗言志”的意思,它在春秋时代是从属于礼乐仪式的说话方法,与后来直接讲解《诗经》的《毛诗序》没有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赋诗”而展开的,而并没有阐释《诗经》之本义.战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由礼乐仪式转为经典,才产生了企图诸首解释《诗经》的《毛诗序》.但因为释《诗经》者仍未脱离上古以礼乐为治的时代所形成的隐喻思维模式,仍然用发微索隐的方式去理解《诗经》,故使《诗经》的本义长期被掩埋.
    • 童强1
    • 摘要: 诗人、艺术家感性的高度发展促进了艺术典范的出现。伟大艺术的示范既推动了后来艺术家的创作,提高了整个艺术发展的水平,但又以其崇高地位阻碍了异于典范的新艺术形式的探索。崇高而统一的艺术形式往往忽略个体的感性经验,而感性经验正是个体艺术创作能够面对的最基本的现实。个体化时代的到来,需要创造新感性与新形式融合的艺术。艺术的多元化是这种新艺术发展的基本前提。
    • 张梦捷1
    • 摘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共收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计311篇,其中有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被称为''笙诗'',无论何种形式的诗歌均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出来。《诗经》中绝大部分没有得到认可的考证,作者栏标注为''佚名''。从内容视角来看,《诗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风''、''雅''、''颂''。其中,''风''来源于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来源于周代正声雅乐,''颂''来源于周代贵族宗庙的乐歌。
    • 张慧芳
    • 摘要: 《诗经·邶风·燕燕》原诗仅有前三章,第四章是庄姜送别戴妫时感怀所作.从"燕燕""于归"等词可知《燕燕》是一首送嫁诗,是描写新娘的家人们送新娘出嫁时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新娘的祝福和离别时的伤感.庄姜在离别戴妫时曾赋《燕燕》以言志,并创作了第四章,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 鲍鹏山1
    • 摘要: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意地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多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