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民族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092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实事求是、内蒙古社会科学、今日民族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第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等;民族理论的相关文献由87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炳镐、青觉、王希恩等。

民族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3 占比:14.1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092 占比:85.77%

总计:7103篇

民族理论—发文趋势图

民族理论

-研究学者

  • 金炳镐
  • 青觉
  • 王希恩
  • 熊坤新
  • 杨发仁
  • 严庆
  • 张继焦
  • 朱晓玲
  • 李贽
  • 都永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黄德雄; 黄德英
    • 摘要: 党中央提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理念,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学界围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来源、内涵界定、实证案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颇有建树,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学界今后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通过梳理国内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来源、内涵要义和实践路径。然而学界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未来,应当在深化内涵研究、注重挖掘融史料、优化研究方法和推动多学科协同研究等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 赵刚; 董婷婷; 董佳
    • 摘要: 中华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成部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理论政策具有激发中华民族尊严意识觉醒的作用,在坚持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宗旨下,民族理论政策在探索中所形成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体系,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应切实发挥民族理论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功能,从而进一步维护好中华民族的尊严。
    • 张继焦; 吴玥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一是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看待“国家—民族”关系,坚持国家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对各民族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即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共同性”为抓手开展民族工作。三是以民族为导向的各类优惠政策的变化,即根据各民族发展实情逐步适当调整与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各类民族具体优惠政策与时俱进。四是民族工作中的重大关系,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物质——精神三对关系,并将此注入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导的各类民族工作中,共同促进。
    • 孙磊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取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时代逻辑看,它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关系中回答民族工作时代命题。从价值逻辑看,它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在今后的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 张亮
    •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 袁鸿
    • 摘要: 共同体意识作为维系特定群体的意识形态,是与特定群体的共同物质基础密切联系的。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聚合体,城镇在民族形成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通过现代城镇建设,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化不断提速,城镇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族群众在新型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随着“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建设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传承历史文化、区域协调、统筹城乡、边境城建,着力破解民族关系再平衡、民族工作再布局、民族政策再调整等问题,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的内涵。
    • 周平
    • 摘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 朱君晟
    •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民族问题的处理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同中国国情与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订出符合时代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对管理本民族内事务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具体内容的解析,探索新时代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重要意义。
    • 吕超; 张仁来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既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回应中国民族事象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的.无论是在"建立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的历史场域,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场景,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因素的交汇,也伴随着与理论界的互动和碰撞.对特定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理论界民族观互动之考察,能够厘清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基本逻辑和特点.
    • 吕超; 张仁来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既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回应中国民族事象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的。无论是在“建立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的历史场域,还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场景,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因素的交汇,也伴随着与理论界的互动和碰撞。对特定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理论界民族观互动之考察,能够厘清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基本逻辑和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