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学

民族学

民族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7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3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3706篇;相关期刊551种,包括思想战线、今日民族、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研讨会等;民族学的相关文献由1203位作者贡献,包括满达日花、李绍明、徐杰舜等。

民族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3 占比:8.97%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13706 占比:90.83%

总计:15090篇

民族学—发文趋势图

民族学

-研究学者

  • 满达日花
  • 李绍明
  • 徐杰舜
  • 周大鸣
  • 彭兆荣
  • 林耀华
  • 尚昌平
  • 张继焦
  • 何星亮
  • 周光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周大鸣
    • 摘要: 2020年是黄淑娉教授90寿辰,此文为祝贺黄先生90大寿而作。介绍了黄先生自北上燕京大学求学起,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黄先生派兼南北之学科风度,学贯东西之研究精髓,她的学术实践历程,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白桦; 黄立军
    • 摘要: 当前,区块链作为一项具有社会变革性的技术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区块链具有分布式、自信任、可追溯、激励性等技术特性,在金融、实体经济、传媒、扶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学术界,各学科对于区块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尚未发现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也很少。文章提出了网络人类学、技术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工商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关于区块链的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民族学在民族与民族国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地区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等方面关于区块链的研究方向。
    • 关凯; 李绪阳
    • 摘要: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民族学知识都有很强的政治性。民族学学科中国本土化过程,始终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紧密相连,由此生成了学科自身的独特气质。新时代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学学科建设要以创新方式回应这种要求,需要把现代性和国家视角带回民族学研究,探索民族学视角下对现代性问题的知识关照,以及基于民族学的国家理论,从而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的知识主体性。
    • 关凯
    • 摘要: 1926年,蔡元培发表《说民族学》一文,言“民族学是一种考察各民族的文化而从事记录或比较的学问”。彼时,这门西学东渐的学问甫入共和初兴的中国,古老的中华文明仍在艰难探索如何应对现代性的冲击,摆脱被侮辱被压迫的历史命运。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已经实现全面小康,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曾经刀耕火种的山寨如今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美丽村庄。
    • 乌日图
    • 摘要: 现阶段我国民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由此造成民族学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为止我国民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在讨论各民族发展史、文化的过程中依然以"族别"区分作为基础.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学教育研究需要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以及民族发展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关注国家整体化的发展,以此为基础促进多民族融合.民族学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的结合,目的是为了追求发现与解决民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 摘要: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第1、3、4、6期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第2、5期为“中国茶文化”专号,专门发表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
    • 摘要: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
    • 王佳果; 许宪隆
    • 摘要: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相关研究者对此已有颇多论述,学科设置演变和学科发展竞争为系统分析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反思视角。客观回顾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其学术研究成果颇丰、影响巨大,但中国人类学在历史时期的学科地位被想象性地言过其实。学科恢复重建之后,人类学同民族学的发展纷争对其学科地位产生了严重冲击,人类学理论研究有限的社会贡献和公众认知也是限制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应从构建自我理论话语体系、加强应用研究、丰富研究对象、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争取学科未来发展的更大可能性。
    • 陈彪
    • 摘要: 学术期刊是促进学人、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从办刊理念、办刊模式、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其办刊实践和成效,探讨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新时代民族学类学术期刊要秉承民族学观照现实、关怀弱者、辅助底层的学科传统,以传承学术精神、承担社会使命为基点,从聚焦社会热点、打造期刊特色、推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着手,促使期刊建设与民族学学科发展相融合,从而推进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丰富民族学的中国研究与实践。
    • 王传
    • 摘要: 俄国学者史禄国居华17年,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贡献卓著。然而其在中西学界的学术形象,长期以来因其弟子费孝通两篇回忆文章的描绘,给我们留下“人不知而不愠”,不善沟通与表达,在彼时中西学界影响有限的印象。从新发现的材料看,费孝通的有些回忆未必可靠。本文从多种海内外原始文献入手,与费孝通的回忆文章相参证,分析费孝通对史禄国追忆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印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分际,认为史氏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乃至建设中国人类学学派的构想与实践,长期以来被中国学界严重低估;史氏虽身在中国,但仍与西方学界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其学术论著在西方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