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期刊建设

期刊建设

期刊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762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国地市报人、编辑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医院知识信息建设与服务研讨会等;期刊建设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萍、于洋、何金铎等。

期刊建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762 占比:98.71%

总计:15968篇

期刊建设—发文趋势图

期刊建设

-研究学者

  • 孙萍
  • 于洋
  • 何金铎
  • 何静
  • 刘雁
  • 叶方惠
  •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
  • 张丽恒
  • 朱佳雨
  • 李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萱
    • 摘要: 对《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进行研读,梳理出"积极参与全球学术治理,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开启评价体系重建,引导重大原创性成果首发""鼓励机构转企改制,推进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统筹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对编校队伍培养力度,支持编研双向流动"五大亮点,并根据词云分析提取出的热词,结合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探讨其繁荣发展的路径。
    • 丁佐奇; 孙劲楠
    • 摘要: 为了厘清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收录我国高校主办期刊的情况,借助《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我国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学科类别、影响因子、分区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主办的346种期刊中有84种SCI/SSCI收录期刊由高校主办,涉及18个ESI学科门类,其中63种期刊属于Q1和Q2期刊,73种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我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在学科分布和期刊数量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我国高校可以从创办新刊、集群化办刊、增加社交媒体推广和提高开放获取占比等角度促进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
    • 叶方惠
    • 摘要: 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学术期刊办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目前学术期刊办刊、发展、提升的趋势,微信平台在现有多种新媒体平台中应用、发展得相对成熟。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总体重视程度不足,综合编辑技能有待加强,微信平台的建设若要突破纸刊限制仍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在增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识的基础上落脚于微信平台建设,加强出版信息管理能力,持续把控平台管理运营质量,并结合自身刊物特点,着力尝试突破传统办刊思维模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实现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长足发展。
    • 叶方惠
    • 摘要: 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学术期刊办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目前学术期刊办刊、发展、提升的趋势,微信平台在现有多种新媒体平台中应用、发展得相对成熟。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总体重视程度不足,综合编辑技能有待加强,微信平台的建设若要突破纸刊限制仍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建设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在增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意识的基础上落脚于微信平台建设,加强出版信息管理能力,持续把控平台管理运营质量,并结合自身刊物特点,着力尝试突破传统办刊思维模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实现学术期刊办刊工作的长足发展。
    •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编辑部
    • 摘要: 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在第七届编委会改选之际新成立了青年编委会。本刊青年编委会由46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职称在副高以上(或博士学历以上)的青年专家组成,任期2年。为鼓励青年编委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期刊建设的积极性和使命感,本刊特开辟针对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研究前沿的文献述评专栏。
    • 摘要: 为配合卓越期刊建设工作,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2022年1月启动了“英文虚拟专栏”计划。编委会成立的英文专栏专项工作组从2021年刊发的195篇论文中推荐了26篇论文进入候选名单。编辑部对作者翻译后的英文文稿组织了认真的评审,经进一步编辑、加工和终审,“基于连续体近似法的特大城市公交系统规划研究”等17篇论文最终人选本刊首个英文专栏。
    • 顾爽; 郭盛楠
    • 摘要: 从编辑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以服务作者为核心,把握编辑加工的“度”,进而助力构建服务为王的期刊建设模式。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温度”“力度”和“长度”,即充分地尊重作者,不进行过度的编辑加工以及在保障文稿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修稿总时长。在把握好这三个“度”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把作者的核心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服务于作者,高效地完成编辑加工工作,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加强学术期刊传播力建设方面,进而更好地满足作者需求,提升期刊服务能力。
    • 赵新科
    • 摘要: 【目的】探索高校中英双语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以期为高校中英双语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系统剖析高校中英双语科技期刊发展的优势、劣势,并在一流学科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讨论中英双语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挑战。【结果】高校中英双语科技期刊应通过纳入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吸引校内优质稿源、借助中国知网双语出版工程、设置合理发展目标等策略来助推期刊发展。【结论】高校中英双语科技期刊是高校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有效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还可助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 王文慧; 吴春花; 杨琳; 熊文文
    • 摘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建筑技艺》杂志探寻到了危机下的三个发展契机,对新型人类聚居问题的关注、传统期刊到媒体融合的快速迭代、对线下学术会议提出挑战,通过及时转变期刊角色、寻找新媒体“突破点”、学术论坛打好“配合战”三大策略化危为机,不仅在期刊媒体融合方面实现了自救与发展,还强化了央企建筑专业期刊品牌的责任担当,为同类期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陈彪
    • 摘要: 学术期刊是促进学人、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从办刊理念、办刊模式、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其办刊实践和成效,探讨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新时代民族学类学术期刊要秉承民族学观照现实、关怀弱者、辅助底层的学科传统,以传承学术精神、承担社会使命为基点,从聚焦社会热点、打造期刊特色、推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着手,促使期刊建设与民族学学科发展相融合,从而推进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丰富民族学的中国研究与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