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喻义

比喻义

比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08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8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语文学刊、辞书研究、语文学习等; 比喻义的相关文献由57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杲、应雨田、姜有荣等。

比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8 占比:98.22%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1.78%

总计:619篇

比喻义—发文趋势图

比喻义

-研究学者

  • 徐杲
  • 应雨田
  • 姜有荣
  • 薛吉辰
  • 谭永祥
  • 侯敏
  • 周远喜
  • 孙永兰
  • 季宝金
  • 沈孟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迎春
    • 摘要: 比喻义是语文词典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义项类型,它在词典中有多种释义模式,其中名词比喻义释义模式的类型最为形式多样。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像……”和“比喻……”进行了讨论,首先分别对这两种释义模式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对它们的使用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其次对这两种释义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其中“像……”释义模式多用于相似点语义类型是形状的名词比喻义,“比喻……”释义模式则多用于相似点语义类型是性质的名词比喻义;最后举例说明正确掌握名词比喻义的这两种释义模式在优化词典释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施晖; 聂根凤
    • 摘要: 该文对性向词汇中的词缀“鬼”/「鬼」进行了跨文化视阙下的探究与阐释,得出结论如下。第一,有关词汇量和构词方面:汉语性向词汇中由词缀“鬼”(特别是后缀)构成的不重复词汇量和重复词汇量均远远超出了日语,表明汉语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构词特点;汉语的后缀“鬼”共有7种构式,其中,通过仿拟类推等手法生成的三音节词,尤以“形容词+鬼”这种类型的词汇量最为丰富,凸显出汉语不同于日语的构词特点。第二,在认知特征和语义色彩方面:中日两国国民均巧妙、灵活地利用“鬼”的比喻义对人进行评价,具有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等口语特点以及创造性和变化性,呈现出不同于词典词条的显著共性;日语的「鬼」在语义色彩方面折射出显著的负面评价,与性向词汇的“负性原理”完全一致。而汉语呈现出褒贬参半的正负两面性,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人评价意识。
    • 张士亮
    • 摘要: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对于其中的“虚室”一词,各版本教材注解不一,学术界也有争议。“虚室”语出《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这里的“虚室”是取其比喻义,而在古代出现“虚室”一词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中,更多使用的是其本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也不例外,从该诗的思想内容、诗句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陶渊明的人生现实和理想追求等角度分析,把该诗中的“虚室”理解为“空室”更合适。
    • 曹子男
    • 摘要: 《易经》词义引申主要有借代、比喻两种形式.准确理解《易经》古词的引申义,对正确把握《易经》思想含义,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通过对《易经》整体表现的比喻义和构成语素表示比喻义的分析,对认识上古汉语词义引申发展的规律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王迎春
    •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义项主要采用了两种处理方式.字面义与比喻义同时释出是第一种处理方式,其理据主要有两个:字面义原本属于收录范围,不因收录比喻义而收录;字面义原本不属于收录范围,因收录比喻义而顺带释出.不释出字面义,只释出比喻义是第二种处理方式,其理据是字面义见词明义而无须解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字面义在实际语言中虽使用,但因见词明义程度高而不释出;二是字面义是虚构的事物,在实际语言中不使用,且见词明义而不释出.
    • 夏雨
    • 摘要: “沉浸”,本义是人(或物)完全浸泡在水中,借助隐喻-认知机制,衍生出形容人完全处于某种精神状态的比喻义。“沉浸式”由动词“沉浸”与类词缀“式”组合而成,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 吴应海
    • 摘要: 【技法讲解】来看一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这里一类文中的"切合"就是十分符合的意思。要想写出一篇切合题意的高分作文,关键在审题。因为只有紧扣文题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审题不清,就有可能偏离方向,致使跑题。所以人们常说,写作如行舟,审题似把舵。审题,作为写作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审"透"。审"透"题就要全面阅读题面,从引导语、提示语到具体题目,再到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漏掉,以便全方位把握文题要求,进而深入分析题目,充分挖掘题目的比喻义、引申义,打开思路,寻找更多的切入角度。
    • 周汉东
    • 摘要: 成语是汉语词汇大家庭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来源广泛,意义丰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比喻义和引申义,成语的活力不断增强,成语的正确运用便成了语文中考的热门考点。目前中考成语运用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帮助广大考生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下面结合具体例题进行逐一剖析,以期能提高同学们成语运用题的正确率。
    • 王迎春
    • 摘要: 比喻义是词典学和词汇语义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在现有研究中,比喻义与词性相关的两个问题仍然存在分歧:1.比喻义与喻体原义的词性能否不同?2.形容词能不能有比喻义?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比喻义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关于第一个问题,文章指出,大多数比喻义与本体相对应,少数比喻义与相似点相对应.虽然本体和喻体的词性是一致的,但本体、喻体的词性与相似点的词性可以不一致,所以比喻义与喻体原义的词性可以不同.关于第二个问题,文章指出,因为某些形容词的引申义是由本义的比喻用法引申而来,且可以转换为“(好)像……(一样/那样/似的)”的明喻格式,所以形容词也可以有比喻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