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528833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文献由914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树勋、彭宝淦、佟德民等。

椎间盘源性腰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8833 占比:99.94%

总计:529169篇

椎间盘源性腰痛—发文趋势图

椎间盘源性腰痛

-研究学者

  • 侯树勋
  • 彭宝淦
  • 佟德民
  • 夏群
  • 都芳涛
  • 刘俊
  • 刘杰
  • 单忠林
  • 原超
  • 唐福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璟婷; 薄化君; 罗智源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刺激窦椎神经支配区域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7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治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刺激窦椎神经支配区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的视觉模糊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出现的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行走无力等症状好转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4周的视觉模糊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4周的腰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刺激窦椎神经支配区域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腰部疼痛及腰功能状况,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 程景山
    • 摘要: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脊柱微创外科中较为常用的内窥镜辅助技术,最初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改进,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优势及局限性均较为明显。基于此,本文结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解剖基础、腰椎病变治疗情况、优势及局限性等对腰椎病变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马永成; 白朋; 向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concentrate,BMC)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D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BMC椎间盘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4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结果治疗后1~24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BMC注射治疗DLBP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态和腰部功能,具有一定优势。
    • 申文洁(译); Amirdelfan K; 无; 岳寿伟(译编)
    • 摘要: 许多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而言,除手术干预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本研究旨在探究椎间盘单次注射间充质前体细胞(MPCs)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轩安武; 朱振标; 徐成; 汤亮; 张俊友; 阮狄克
    • 摘要: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常见类型,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椎间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国内外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近年来生物治疗开始兴起,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国内关于生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 林梅; 傅秋媛; 何芬
    • 摘要: 目的:观察陶土罐与玻璃罐平衡火罐法治疗DLB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另给予玻璃罐平衡火罐法,观察组给予陶土罐平衡火罐法。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MPQ量表PRI、VAS和PPI各维度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晕罐、烫伤、水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陶土罐平衡火罐法治疗DLBP能有效减轻腰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疗效优于玻璃罐平衡火罐法,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孙玉燕; 王新芳
    • 摘要: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基础上予以阳和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4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腰椎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周密; 刘芳琳; 高嵩; 杨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因DLBP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盘内注射技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记录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并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伤残指数(ODI)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3.19±6.61)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9.81±14.21) m L,平均住院时间(7.51±1.67) d,平均随访时间(14.58±2.35)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和ODI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和ODI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盘内注射技术可有效治疗DLBP,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贾士军; 李盛; 白树华; 韩静波
    • 摘要: 目的 研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2月进行OLIF手术的6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和腰椎ODI指数,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98.69±18.6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3.68±12.38)mL。术后6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7.69%),分别为2例大腿前方麻木、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经治疗均好转。结论 OLIF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