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络病

络病

络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61095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等;络病的相关文献由103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以岭、王永炎、柴守范等。

络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61095 占比:99.24%

总计:61563篇

络病—发文趋势图

络病

-研究学者

  • 吴以岭
  • 王永炎
  • 柴守范
  • 高彦彬
  • 丁元庆
  • 仝小林
  • 孟元
  • 庞立健
  • 王悦芬
  • 王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馨; 伊桐凝
    • 摘要: 糖尿病肾脏病现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医在其治疗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标本兼治独具特色,能够延缓其病情,受到广泛关注,值得深入探究。而气虚、络瘀贯穿了整个DKD的过程,以“气虚络瘀”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来探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并随其兼证不同而分证论之或将获得更好疗效。治疗时应当辨证为先,结合不同的病机特点,灵活用药。
    • 詹沛霖; 周小莉
    • 摘要: 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由于其症状轻微,短期预后较好,故不为临床重点关注。但近年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潜在地增加了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步态和行为改变等的风险,且在未来几年复发和死亡的概率达20%~25%[1];腔梗后复发中风的风险与其他类型中风相似[2]。故重视腔梗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中风的发生及再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腔梗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祖国医学对于中风的认识历史久远,理论丰富,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完善的理论体系,笔者拟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中医病机及治疗,现概述如下。
    • 兰小路; 李泽琼; 王雅璇; 曹鑫怡; 徐峰
    •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是全身血管疾病,其常见的并发症有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治疗上应重视既病防变。高血压与络病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其证候演变规律与络病的层次递进具有相似性。久病入络理论是络病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久病络瘀和久病络虚是久病入络的基本病机特点,及时和积极地祛除痰瘀病理因素,祛邪通络,注重培补荣络,先安未受邪之地,能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变。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传变规律,从久病络瘀、以通为用和久病络虚、以补为用两个角度防治高血压进一步传变。
    • 林丽娜; 耿学睿; 王宇非; 丛慧芳
    • 摘要: [目的]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经验。[方法]通过随师抄方侍诊,总结丛师运用伏寒、络病理论治疗寒凝血瘀型EMs的临证思路及治法方药,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丛师认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是寒凝血瘀型EMs的核心病机,伏寒之源可归纳为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而瘀阻络脉为EMs病理结局及复发宿根,故确立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治则,临证时攻补兼施,祛邪扶正除宿根;善用虫药,消癥散结缓剧痛;内服外治,增强疗效通瘀滞。所附验案中患者确诊为EMs,丛师辨为寒凝血瘀证,治以温经通络、祛瘀止痛,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可观。[结论]丛师认为,伏寒潜藏、瘀阻冲任胞络与本病反复发作密切相关,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温通并行,临床屡有效验。
    • 谢蓓莉; 刘明旺; 别玉龙; 宋博策; 赵福海
    • 摘要: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发病率较高而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MVA的治疗主要延续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但疗效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胡镜清教授的病机兼化理论出发,在仔细研读古代关于胸痹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今MVA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出MVA以痰瘀互结为核心病机,并呈现出早期兼寒邪而化,中期兼痰、瘀而化,后期兼正虚而化的演变规律,希冀能助力于临床治疗。
    • 朱希娅; 刘力; 杜晓泉
    • 摘要: 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与络病理论结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归属于络病范畴。从络病学角度出发,通过对CAG络病的时间研究,结合病机、演变规律及微观辨证学,提出“补虚通络贯始终,分期论治是关键”的治疗CAG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络脉绌急、络脉瘀阻、络脉滋生的现代微观病理结构,从宏观与微观不同层次揭示CAG疾病发展,提高对CAG的本质认识,为CAG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逐步阐明通络治疗整合调节作用的科学内涵,使现代中医在CAG的辨证论治上更具实践意义。
    • 贺倩; 张伟(指导)
    • 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属中医学肺痿或肺痹范畴。张伟教授认为肺络癥积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消补兼施”立法论治,拟太圣清肺膏加减为主方,并在主方的基础上辨证进行加减化裁,配合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举例临证验案加以说明。
    • 孔晓; 李春红
    • 摘要: 络脉为气血聚集之所,络中气血运行失常则致络病,疼痛是络病最常见的症状。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血皆上注于巅,手足三阳之经也上会于头,头中气血最盛之处在脑络,而慢性头痛发病多与络中气血失调密切相关,故慢性头痛病位在脑络,初为络中气机不畅,久则气病及血,血脉瘀阻,与“久病入络”理论高度一致,其病机变化可从络病的虚实寒热几个方面来探讨。
    • 么红英; 谷小芳; 王小林; 刘芳; 周平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络病理论蛭蛇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住院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均予基础规范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蛭蛇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SRV)、全血黏度(WB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SRV)]及临床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上肢、下肢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38/42),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29/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TNF-α、IL-1β水平及HSRV、WBV、LSRV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P、WB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和FMA上肢、下肢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和FMA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蛭蛇通络胶囊联合针刺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