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52430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勤、张继洪、佟淑平等。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2430篇
占比:99.97%
总计:552605篇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研究学者
- 李国勤
- 张继洪
- 佟淑平
- 吕廷木
- 吕福云
- 唐灵
- 孙忠民
- 文青
- 杜闻博
- 杨朝
- 肖永龙
- 亢秀红
- 代华平
- 何志义
- 何桂媛
- 俞同福
- 刘国栋
- 刘运练
- 史经伟
- 周蜜
- 唐海英
- 孟凡青
- 宋小骏
- 宋建平
- 宋玮
- 岳慧杰
- 张凌云
- 张向峰
- 张新
- 文仲光
- 曾凡军
- 李晨芳
- 李淑华
- 杨如松
- 杨青兰
- 檀春玲
- 江涛
- 汪琦
- 王桦
- 王永全
- 王海燕
- 王琪
- 王银珍
- 胡春洪
- 胡粟
- 苗立云
- 范晓飞
- 蔡后荣
- 解卫平
- 赵必君
-
-
侯亚儒;
李森;
李定安
-
-
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作为一种不明原因的机化性肺炎,是一个独特的临床放射学诊断,与吸烟无关,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同时,报道的COP年新发病例发生率为1.1/100000,大多数患者处于50~60岁年龄段,青少年的报道病例很少。由于本例患者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在诊疗过程中给予了详细、周密的相关检查,该诊疗过程全方位展示了对COP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本文对该例COP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
-
-
于金洋;
符佳美;
谢晶日
-
-
摘要:
以脾胃为核心的“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在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以脾胃为主线的治疗法则。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阐述“脾胃内伤”理论在论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作用,探析中医基于顾护脾胃法辨证施治,通时达变,丰富中医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
-
-
文青;
廉洁;
胡婷华;
唐灵;
孙忠民
-
-
摘要:
目的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及诊治预后,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影像—病理确诊的COP病例22例,借助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发热及体重减轻;实验室检验中约1/3患者肿瘤标志物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10/2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8/22)升高,但无肿瘤性疾病证据;CRP、ESR阳性率分别为82%、91%;胸部CT以双肺实变影、磨玻璃影多见,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剂量依据患者症状轻重、病灶范围大小等因素决定,疗程6~12个月不等,治疗后有效率81%,复发率31%。结论体重减轻是本病除咳嗽、气短、发热外的又一主要症状,容易被忽视,病史采集时应作为重点询问项目;肿瘤标志物中CYFRA21-1、NSE升高注意避免误诊为肿瘤性疾病;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性良好,但治疗疗程长,复发率较高,不宜过早减量,更不能随意停用。
-
-
翟耀东;
刘永平;
崔蕊
-
-
摘要: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时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经病理诊断的1例COP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因COP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等情况,在既往治疗中,未能足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机化性肺炎呈逐步进展。在反复分析论证及复习文献,且与家属共同商议后制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出院。结论COP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时,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根据患者基础情况及病毒控制情况具体分析,如基础情况尚可,病毒可控制,应积极激素治疗,但需充分告知风险,与家属共同商议治疗策略。
-
-
贺倩;
张伟(指导)
-
-
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属中医学肺痿或肺痹范畴。张伟教授认为肺络癥积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消补兼施”立法论治,拟太圣清肺膏加减为主方,并在主方的基础上辨证进行加减化裁,配合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举例临证验案加以说明。
-
-
周松;
赵家亮
-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赵家亮教授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经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常病因不明,起病隐匿,故临床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西医治疗COP主要以激素为主,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和局限,中医药在治疗COP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赵家亮教授从事临床治疗肺系疾病多年,经验丰富,尤其从益气活血方面辨治COP有独特见解,收效显著。
-
-
刘凤娇;
吴应行;
王燕;
符丹丹
-
-
摘要:
目的掌握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COP的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达到精准诊治。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20年2月27日收治酷似肺癌的1例COP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该例影像学表现与肺癌重叠,经2次非同一部位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均提示机化性肺炎,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后考虑COP,经糖皮质激素治1个月病灶基本吸收。结论COP的诊疗需临床-影像-病理三方密切合作、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和放射学专业知识,并进行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证据。
-
-
许姣;
汤建磊;
孙慧元;
周燕娟;
章勇;
庄志方
-
-
摘要:
一名60岁女性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和双侧肺部病变。经皮经胸CT引导肺穿刺活检后,诊断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患者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尽管治疗反应良好,但她在三个月内出现了肺部孤立性结节,为明确肺部结节性质,再次肺穿刺确诊为肺腺癌。我们认为机化性肺炎(OP)是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OP),由原发性肺癌继发引起。笔者报道隐藏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肺腺癌1例。
-
-
徐若男;
张黎明
-
-
摘要:
目的机化性肺炎(OP)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实体,本研究旨在探讨隐源性OP(COP)和感染继发OP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病理确诊的46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28例COP和18例感染继发OP患者。比较COP和感染继发O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肺功能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COP与感染继发OP患者临床特征相似,但感染继发OP患者发热的比例更高(P<0.05)。与COP患者相比,感染继发OP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均升高(P<0.05),肺功能和胸部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继发OP患者抗生素应用率较COP患者升高(P<0.05),糖皮质激素应用率和起始剂量均降低(P<0.05)。COP和感染继发OP患者改善率、复发率、进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热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升高,有助于鉴别COP和感染继发OP。感染继发OP患者应用较COP患者更低起始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能获得和COP患者相似的疗效。
-
-
陶春芳;
陈炜
-
-
摘要:
介绍陈炜主任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经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起病元特征表现,临床极易误诊漏诊,病因不明,西医治疗COP主要以激素为主,中医药防治COP有独特优势,陈炜主任临床诊治肺系疾病多年,经验丰富,尤其对COP从痰、虚、瘀方面辨治见解独到,颇有成效.
-
-
Huo Jiping;
霍记平;
Zhao Zhigang;
赵志刚
-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一种少见的不明原因的肺功能障碍疾病.以咯血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罕有报道.本文报道一例与肺癌表现十分相似,以咯血作为唯一临床表现的COP病例.影像学检查均高度怀疑肺癌,经胸腔镜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了COP的典型特征,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对肺癌和COP做进一步鉴别诊断非常必要,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和资源浪费.
-
-
-
亢秀红;
佀庆帅;
国钰妍;
芮婷;
李国勤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又叫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iBO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种亚型.具有无临床特异性、无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等特点,使得此病诊断较难,确诊后治疗相对容易.但就激素的选择上仍存在选用大剂量易引起副作用,选用小剂量容易复发的问题.李国勤主任在多年临床中使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COP,以期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不良反应;同时积极干预,防止复发,有一定的疗效.现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疗进展及李主任经验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
-
-
-
胡粟;
胡春洪;
高茜;
刘运练
-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31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4例。男23例,女8例;年龄范围38~79岁,平均60.29岁。31例均无明确诱因。15例未进行CT随访或随访间隔时间少于30d,其余16例均至少随访一次,最短随访时间间隔为34 d,最长随访时间间隔约48个月。31例COP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嗽19例(61.3%),伴咳痰16例(51.6%),伴痰血3例(9.7%);发热11例(35.5%);胸闷气急8例(25.8%);胸痛4例(12.9%);体检意外发现3例(9.7%)。17例行肺功能检查患者中,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64.7%),其中6例伴扩散功能障碍(35.3%);其余6例正常(35.3%)。全部病例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对其CT图像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质地、合并胸水等。治疗后疗效评价分为:治愈、好转(范围缩小10%以上)、无变化、进展(范围增加10%以上)。结果病变发生于左肺5例,右肺12例,双肺同时受累14例;上肺野7例,下肺野12例,上、下肺野同时受累12例。病灶表现为实变影(58.1%),磨玻璃密度影(41.9%)、结节影(19.4%)、条带状实变影(12.9%)、肿块((6.5)及网格状影(12.9%),以胸膜下及支气管束周围分布为主。其他少见表现包括:少量胸水6例(19.4%),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1例;气胸2例,左、右各1例。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心包积液。CT诊断结果:感染或炎症17例,其中有8例考虑为机化性肺炎;间质性肺炎5例;间质纤维化4例;肺癌5例。16例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9例、病灶无变化1例、病变呈游走反复3例、无病情进展病例。结论CT检查对于COP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治疗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并能监测疗效及指导用药方案。
-
-
-
-
Yue Huijie;
岳慧杰;
Tao Yingying;
陶瑛瑛;
Song Xiaojun;
宋小骏
-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参与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rn 方法:对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病例进行药物治疗分析.rn 结果: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情况分析患者再次发热原因,分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建立用药监护计划,采取措施并跟踪治疗,解决了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rn 结论:患者诊断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使用甲泼尼龙治疗4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一周后复查血常规未见异常,CRP明显降低;复查胸部CT示较外院2013-07-09片比有明显吸收好转,停用甲泼尼龙为口服强的松减量治疗,患者体温升高,分析较大可能为激素减量过快造成。但再次发热时,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分析需考虑HAP的可能,建议医生可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医生给予头孢地嗪,不能覆盖完全HAP可能病原菌。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肝酶升高,使用异甘草酸镁保肝降酶治疗,该药有假性醛固酮不良反应,会升高血压,说明书中指出高血压患者禁用,向医生建议,及时停药,改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降酶。治疗期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心内科会诊后建议氨氯地平片给予5mg,bid。患者为典型的“勺型”高血压,氨氯地平为长效降压药,若降压效果不佳,应考虑增加剂量而非增加频次。回顾整个住院过程,该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时,临床药师积极参与病例讨论,运用所学的药效学、药动学知识,分析、查找原因,并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工作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对临床治疗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