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体间融合

椎体间融合

椎体间融合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3852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解剖与临床、国际骨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等;椎体间融合的相关文献由560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天驷、杨惠林、丁真奇等。

椎体间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852 占比:99.88%

总计:113990篇

椎体间融合—发文趋势图

椎体间融合

-研究学者

  • 唐天驷
  • 杨惠林
  • 丁真奇
  • 仇万裕
  • 刘治辉
  • 吕国华
  • 李振宙
  • 樊国平
  • 王冰
  • 缪国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星毅; 沙卫平; 黄群; 宋锦程; 王黎明; 严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减压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病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采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减压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23例)和B组(采用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固定,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并根据术后12个月JOA评分计算评分改善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2~17个月,B组随访时间12~20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内固定位置均良好,融合器未见塌陷,手术节段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减压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 李少伟; 杨群
    • 摘要: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的适应证及其安全性、可行性,并评价OLI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应用OLIF联合侧方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单一节段,其中L3/4节段8例,L4/5节段11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3.47±32.13)min,术中出血量(69.47±48.2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68±0.95)分下降到术后第1天的(2.16±0.77)分,术后3个月时为(1.47±0.8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评分由术前的(14.58±2.39)分上升到末次随访的(22.42±2.99)分(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8.36±2.12)mm增加到术后的(15.08±0.90)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65±2.91)mm增加到术后的(21.52±2.30)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共3例:术后一过性左侧屈髋疼痛1例,左侧腹股沟区疼痛2例,至术后3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腹膜穿孔、结肠穿孔、输尿管损伤等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无大血管损伤、融合器移位、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OLIF不进入椎管、不显露神经、间接减压,手术出血少,可减少神经粘连、血肿等并发症,符合微创理念。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融合率及远期疗效仍需长期、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观察。
    • 梁彦; 赵永飞; 朱震奇; 刘海鹰; 毛克亚
    • 摘要: 背景: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为神经根受到激惹刺激后所引起的身体躯干偏移倾斜,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结构性侧凸畸形,关于其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诉为严重腰背痛伴下肢放射痛,同时伴躯干倾斜.25例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开放组),22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微创组),2组患者均行单节段手术,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以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术后2年畸形情况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⑤2组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⑥提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能够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效果,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梁彦; 赵永飞; 朱震奇; 刘海鹰; 毛克亚
    • 摘要: 背景: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为神经根受到激惹刺激后所引起的身体躯干偏移倾斜,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结构性侧凸畸形,关于其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诉为严重腰背痛伴下肢放射痛,同时伴躯干倾斜。25例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开放组),22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微创组),2组患者均行单节段手术,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以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术后2年畸形情况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⑤2组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⑥提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能够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效果,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周茂生; 丁国正; 胡旭峰; 杨民; 王林; 陶周善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2015年10月 ~2018年3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B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20例,同期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椎板减压(A组)治疗24例.比较两组间骨折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及1年时ASIA评分和ODI评分,以及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LSS、TLICS及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上均多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1年时局部后凸角(LKA)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时改善(P<0.05),B组术后6个月和1年ODI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更好地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减压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但手术创伤较大,应控制好适应证.
    • 于洪威; 崔学文
    • 摘要: 目的 分析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任意一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有切口并发症组,其余444例患者纳入无切口并发症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腰椎手术史、主要诊断、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甘油三酯、手术方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段、减压节段数、融合节段数、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失血量、围术期输血等因素对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520例患者共出现术后切口并发症76例,发生率为14.62%,包括切口渗出30例,脂肪液化8例,浅表感染29例,深部感染8例,切口裂开1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是后正中切 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比值比(OR)分别为2.944、2.584、1.905、1.010.结论 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对其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 谭芳; 谭江威; 王春晓; 金城镇
    • 摘要: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造成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干预成为改善保守治疗无效DLSS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选择.椎管减压术和椎体间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DLSS最有效的手术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耐受手术能力差,传统的开放椎管减压术和椎体间融合术不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随着外科微创技术和理念不断革新,目前关于治疗DLSS的微创椎管减压术及椎体间融合术多种多样,且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不同术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当详细掌握各种微创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新,未来对于DLSS的治疗将会更精准微创.
    • 黄伟; 尹毅; 单辉强; 邬亚明; 金晔; 谢幼专
    •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治疗2节段以下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1±12.5)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12例,L4~S1节段5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评估术后疗效,回顾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采用CT评估椎间融合的融合率.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9.07.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8.5d.随访结束时椎体间融合率为100%.至随访中末时,无断钉现象发生.结论 对2个节段以下的退行性腰椎疾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于永陟
    • 摘要: 目的:探索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器械内固定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脊柱炎患者98例为对象,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器械内固定术治疗,收集整理手术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手术时间(165.5±23.1)min,术中出血量(449±74)mL,住院时间(24.2±3.1)d.术后3个月,98例患者的ESR水平和CRP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器械内固定术在结核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疗效确切,彻底清除病灶,稳定脊柱结构,促进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