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椎前路

颈椎前路

颈椎前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100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江西省第八届中西结合骨伤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等;颈椎前路的相关文献由15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浩、刘伟强、赵刘军等。

颈椎前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2.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100 占比:97.74%

总计:10334篇

颈椎前路—发文趋势图

颈椎前路

-研究学者

  • 刘浩
  • 刘伟强
  • 赵刘军
  • 刘军
  • 吴剑
  • 孙宇
  • 王少波
  • 蒋谊康
  • 于海龙
  • 史建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律登万; 陈云刚; 郝延科
    • 摘要: 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是颈椎后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但随着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颈椎前路手术后AS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AS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是否合并Modic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椎间隙撑开高度、颈椎矢状位平衡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AS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 柴燕武; 于宪贵; 沈广荣
    • 摘要: 目的 比较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完成手术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91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间盘组,同期完成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的89例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体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C2-7Cobb角、C2-7SVA、T1倾斜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程度;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椎间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椎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椎体组,手术费用少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C2-7Cobb角较术前增大,C2-7SVA、T1倾斜角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C2-7Cobb角大于椎体组,C2-7SVA、T1倾斜角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术后6个月,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均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更利于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颈椎功能迅速恢复,更利于缩减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 黄燕芬
    • 摘要: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应用手术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100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采纳"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观察组(手术护理配合)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VAS、NDI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VAS、NDI评分低;康复有效率高,P<0.05.结论:手术护理配合能提高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整体疗效、稳定病情.
    • 雷洪俊; 陈忠羡; 付兆宗; 向珊珊
    • 摘要: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采取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降低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与吞咽困难发生率,提升疗效.
    • 丁桂平; 张艳芳
    • 摘要: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孙玛骥; 王秋安; 张星晨; 郭冲; 袁峰; 郭开今
    • 摘要: 背景:临床中为了解决颈椎翻修/骨质疏松/长节段固定等问题,一般选择进行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来获得满意的术后稳定性,难免加重患者的手术创伤,增加术后并发症概率及住院费用。而颈前路反向椎弓根内固定可通过一次前路手术获得前后路联合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临床缺少适用的颈前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目的:依据颈椎相关解剖结构研制出新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系统,并在新鲜尸体颈椎标本上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为初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颈椎标本解剖数据获得新型钉板系统三维数值,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该系统。采用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在完整状态下测量生物力学稳定性(A组:完整组);再制成C5-7失稳模型,依次在传统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固定(B组)、新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系统4枚螺钉固定(C组)、新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系统6枚螺钉固定(D组)的不同固定状态下进行位移、轴向刚度、扭转刚度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在载荷-位移关系方面:D组平均位移较C组小25%,D组较B组小30%,C组较B组小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颈椎的轴向刚度方面:D组比C组高20%,比B组高40%;C组比B组固定时高20%,D和C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颈椎的扭转刚度方面:D组高于C组21%,高于B组40%;C组高于B组3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在载荷-位移、轴向刚度及扭转刚度方面,新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锁定导向内固定系统组优于传统组,同时6钉固定组(D组)优于4钉固定组(C组);提示新型颈前路经椎弓根固定钉板系统符合国人解剖特征且具有优于传统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 张启福; 马永红; 王涛; 胡一博; 张鹤令; 宗群川
    • 摘要: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但是关于修复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有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其中前路组33例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后路组32例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颈椎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后路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方向上的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前路组;④提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减小,且前者较后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更大。
    • 廖冬梅; 李亮; 李靖婧
    • 摘要: 总结分析5例颈椎前路术后颈部血肿合并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早期观察和救护经验.护理重点为颈椎前路术后切口血肿的早期观察、呼吸道及切口引流护理、正确及时的颈围测量及救护.手术后3 d,尤其是术后12 h内需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呼吸道,定部位测量颈围,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切口引流量变化,倾听重视患者主诉,一旦发生,立即启动"颈椎前路术后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最新CPR标准化流程"进行早期的医护干预.认为医护处理的及时及改正确性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 赵再兴; 曹继华; 王晓峰; 林明吾; 陈骅
    • 摘要: cqvip:中枢神经损伤后导致肢体偏瘫是一类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此类疾病尤其以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较为常见,此类患者统称为中枢瘫患者。在以往的以"恢复受损大脑半球的功能"为主导思想的各种传统治疗方法下,中枢瘫患者后遗症期肢体功能很难再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恢复并不明显[1,2]。从而大量的患者长期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且没有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基础上[3],近几年来,针对中枢瘫患者.
    • 李涛金; 阮丽芬; 吴瑞萍; 王笑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番禺区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门诊随访,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总的干预周期为3个月.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SF-36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颈部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68±1.66)d、(10.35±3.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0±1.99)d、(16.44±8.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2±7.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6±1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综合评分为(78.19±4.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8±6.56)分,且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