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口并发症

切口并发症

切口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792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双足与保健、中国保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烧伤疮疡学术会议等;切口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洪威、付德生、刘江俊等。

切口并发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7920 占比:99.98%

总计:678030篇

切口并发症—发文趋势图

切口并发症

-研究学者

  • 于洪威
  • 付德生
  • 刘江俊
  • 孙康
  • 崔学文
  • 张大伟
  • 张志强
  • 张柏
  • 张颖
  • 梁科勇

切口并发症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芬; 孟华; 张静
    • 摘要: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均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将其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16例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切口未发生并发症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2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脑脊液渗漏等信息,分析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有无脑脊液渗漏为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3 h、脑脊液渗漏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术式、手术时间长、存在脑脊液渗漏为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 何林; 舒茂国; 王瑞; 贾晶; 郝晓艳; 张卓
    • 摘要: 随着人们对美需求的提高,皮肤美容缝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外科住培中加入皮肤美容缝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将皮肤美容缝合作为外科住培生的一门临床技能课,通过理论教学、模拟训练、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授外科住培生皮肤美容缝合方法,同时积极鼓励住培生在临床中应用并进行临床科研。通过将皮肤美容缝合加入到外科住培教学中,外科住培生的皮肤缝合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受到外科住陪生的欢迎。文章就皮肤美容缝合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的效果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为皮肤美容缝合教学在住培中推广积累经验。
    • 冯轩朗; 丰哲; 赖礼沐; 刘广
    • 摘要: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若骨折块有移位,则需要通过手术恢复踝关节解剖位置,对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踝关节的特殊生理构造、感染等原因会造成踝关节骨折术后并发症,切口并发症是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及经济损失,切口并发症的原因多样,而治疗尚未有确切统一的临床路径,因此,精准分析产生切口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可提高踝关节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康复。
    • 汤殷志; 常兵; 程绪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结合逆骨折损伤机制治疗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80例)和传统组(80例)。微创组采用跗骨窦入路以跟骨结合型微创解剖板,术中逆骨折损伤机制解锁复位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经典跟骨外侧扩大“L”形入路以跟骨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Maryland和AOFAS评分;手术并发症率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微创组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传统组(22.50%),切口甲级愈合率(98.75%)显著高于传统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入路逆骨折损伤机制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住院时间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疗效显著,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涂凡; 雷鸿; 寇伟; 王勋; 魏翀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缝合方法用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商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跟骨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采用Allgrower-Donati缝合者纳入Allgrower-Donati组,42例采用垂直褥式缝合者纳入垂直褥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切口皮肤温差,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足部功能[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价]评分。结果Allgrower-Donat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2.27±3.03)min、(5.84±0.53)min和(13.29±1.76)d,明显短于垂直褥式组的(65.49±3.10)min、(7.04±0.39)min和(19.72±1.9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垂直褥式缝合比较,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跟骨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Allgrower-Donati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减少皮瓣血运干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周春; 金翔赟; 冯宇; 董宇启; 李占玉
    • 摘要: Pilon骨折是临床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程度高,软组织损伤重,手术切口容易出现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很多Pilon骨折患者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常需要做双切口,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该文结合参考文献及作者临床工作经验,对如何处理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闭合性Pilon骨折双切口及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综述.
    • 于洪威; 崔学文
    • 摘要: 目的 分析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任意一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有切口并发症组,其余444例患者纳入无切口并发症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腰椎手术史、主要诊断、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甘油三酯、手术方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段、减压节段数、融合节段数、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失血量、围术期输血等因素对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520例患者共出现术后切口并发症76例,发生率为14.62%,包括切口渗出30例,脂肪液化8例,浅表感染29例,深部感染8例,切口裂开1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是后正中切 口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比值比(OR)分别为2.944、2.584、1.905、1.010.结论 后正中切口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对其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期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 于洪威; 周雪莲; 崔学文
    • 摘要: 目的 建立传统开放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传统开放LI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426例患者共出现术后切口并发症65例,发生率为15.26%.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是传统开放LIF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90、2.679、3.524、2.740、3.330,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0.809(95%CI:0.768~0.845,P<0.001),约登指数为0.549,特异度为0.795,灵敏度为0.754.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有效参考.
    • 金曜; 徐继宗; 杨帆; 张弦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开放腹壁疝网片修补术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2008年2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932例成人开放腹壁疝网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856例,脐疝76例,比较不同的防治措施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932例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共44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血清肿39例、慢性疼痛6例.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影响切口感染率(P>0.05),腹带加压较传统的盐袋加压可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P0.05).结论 腹股沟疝术前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腹壁疝术后伤口腹带加压较传统盐袋效果更佳,结合负压吸引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术中探查神经虽然可以避免神经损伤及误缝扎、压迫,但神经的损伤并不是导致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唯一因素,无需为了避免慢性疼痛而刻意常规探查神经.
    • 王经伟; 甄东; 邱冰
    • 摘要: 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14 cm)皮下缝合、有限切开(5~8 cm)间断褥式缝合和有限切开皮下缝合后跟腱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同期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2月MRI诊断的急性跟腱断裂67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依次纳入传统切口皮下缝合组(n= 22)、有限切开间断褥式缝合组(n = 22)、有限切开皮下缝合组(n=23).随访至术后2个月,比较围手术指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有限切开间断褥式缝合组、有限切开皮下缝合组的切口感染(1/22、0/23),延迟愈合(2/22、2/23)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22、2/23)均低于传统切口组(5/22,P=0.019;8/22,P =0.023;8/22,P =0.023).2个有限切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切口皮下缝合相比,有限切开皮下缝合或间断褥式缝合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