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孔

椎间孔

椎间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0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解剖与临床、解剖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八年度学术会议等;椎间孔的相关文献由18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光旺、曲新华、马超等。

椎间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39.5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470 占比:59.80%

总计:786篇

椎间孔—发文趋势图

椎间孔

-研究学者

  • 刘光旺
  • 曲新华
  • 马超
  • 高娟
  • 刘珅
  • 戴维享
  • 孟庆芳
  • 王栋
  • 曹晓建
  • 赵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克强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成人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用MRI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单县正大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椎间隙的大小、椎管矢状径、椎间孔大小,统计对症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MRI检出率为98.33%,颈型颈椎病治疗前后椎间隙存在显著差异(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前后椎管矢状径与椎间孔存在显著差异(P0.05),椎动脉型治疗前后椎间孔存在显著差异(P0.05),脊髓型治疗前后各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对成人颈椎病患者,应用MRI检查手段,根据类型采取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 刘永涛; 丁凌志; 赵福江
    • 摘要: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常用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经腰椎斜外侧入路治疗巨大哑铃型腰椎神经鞘瘤1例,取得较好疗效,并通过文献复习腰椎管内外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思路。
    • 刘涛; 王竹青; 岳琨; 马海强; 齐艳秋; 张力; 谭磊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合并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42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合并肋间神经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将术前仰卧位疼痛未缓解的患者纳入NR组(7例),将术前仰卧位疼痛缓解的患者纳入R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背部疼痛、肋间神经痛情况.结果 NR组术后1例肋间神经痛缓解,6例未缓解,有效率为14.3%;R组术后34例肋间神经痛缓解良好,1例未缓解,有效率为9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随访过程中,R组肋间神经痛及背部疼痛缓解良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伴肋间神经痛,术前仰卧位疼痛不缓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多无法缓解,术前仰卧位疼痛缓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多能缓解,椎间孔形态改变可能是疼痛相关因素.
    • 梁彦; 赵永飞; 朱震奇; 刘海鹰; 毛克亚
    • 摘要: 背景: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为神经根受到激惹刺激后所引起的身体躯干偏移倾斜,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结构性侧凸畸形,关于其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诉为严重腰背痛伴下肢放射痛,同时伴躯干倾斜.25例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开放组),22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微创组),2组患者均行单节段手术,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以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术后2年畸形情况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⑤2组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⑥提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能够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效果,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梁彦; 赵永飞; 朱震奇; 刘海鹰; 毛克亚
    • 摘要: 背景: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为神经根受到激惹刺激后所引起的身体躯干偏移倾斜,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结构性侧凸畸形,关于其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诉为严重腰背痛伴下肢放射痛,同时伴躯干倾斜。25例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开放组),22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微创组),2组患者均行单节段手术,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以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术后2年畸形情况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⑤2组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⑥提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能够获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效果,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邢建强; 冯晴; 刘栋; 刘彬; 邵滨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L4/5椎间隙,棘突中线旁开10~ 12 cm健侧作为进针点,建立工作通道至Ⅰ区,内镜下取出游离髓核组织.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观察术后1年复发率. 结果 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5±0.4)、(3.0±0.4)分,术后1年分别为(1.6±0.3)、(1.9±0.3)分,与术前(5.8±0.5)、(7.1±0.6)分比较明显改善(均P=0.000);ODI术后1周、1年分别为(22.6±4.1)%、(9.8±2.8)%,与术前(69.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周、1年优良率分别为89.1% (41/46)、93.5% (43/46).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2.2%(1/46). 结论 经对侧椎间孔人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 谈俊; 李炜; 代震宇; 晏怡; 夏永智
    •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成人椎间盘、椎间孔和神经根的相关解剖参数,探讨腰椎间盘垂直直径(DVD)、椎间孔垂直直径(FVD)、椎间孔前后径(FTD)与腰椎神经根受压间的关系.方法 系统随机抽样2019-2020年因腰腿痛而接受MRI检查的患者92例,使用矢状面MRI图像测量研究参数:DVD、FVD、FTD、神经根直径(NRD),分析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FVD是FTD的两倍左右,各节段DVD完全损失后的FVD均大于NRD.除左侧L2~3和L5~S1、右侧L3~4和L4~5外,其余腰椎节段DVD和FVD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左侧L1~2、L3~4、L4~5和右侧L1~2、L2~3、L5~S1处DVD和FVD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左侧:L1~2 r=0.63、P<0.01,L3~4 r=0.60、P<0.05,L4~5 r=0.63、P<0.05;右侧:L1~2 r=0.68、P<0.01,L2~3 r=0.58、P<0.01,L5~S1 r=0.82、P<0.01).所有腰椎节段,DVD和FTD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FVD减小并未造成神经根的压迫,FTD减少更有可能引起椎间孔处神经根的压迫,故改善FTD的狭窄程度,对于减轻出孔神经根的压迫更具有解剖学意义.
    • 谢栋; 许晨辉; 叶程; 刘威; 王珑清; 朱奇; 杨立利
    • 摘要: 目的 观测华东地区健康成人颈椎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各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华东地区来本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名、女96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颈椎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颈椎各节段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角度下的纵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横径均值和横截面积等,比较各节段椎间孔之间及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C2/C3椎间孔形态以类圆形多见,占60.99%(233/382);C3/C4/C5/C6/C7椎间孔形态以类椭圆形为主,分别占51.31%(196/382)、54.45%(208/382)、59.69%(228/382)、49.48%(189/382).颈椎椎间孔的纵径和上前后径从C2/C3到C6/C7逐渐减小;横径均值和横截面积从C2/C3到C6/C7大致呈减小趋势,C2/C3椎间孔最大,C6/C7椎间孔最小;下前后径C2/C3椎间孔最大,C3/C4椎间孔最小.不同节段椎间孔之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东地区健康成人颈椎各节段椎间孔形态以类圆形及类椭圆形为主,椎间孔的纵径和上前后径从C2/C3到C6/C7逐渐减小,横径均值及椎间孔面积从C2/C3到C6/C7大致呈减小趋势,而下前后径C2/C3椎间孔最大、C3/C4椎间孔最小,不同节段椎间孔参数不尽相同,变化趋势也有差异.
    • 赵发云; 陈建榕; 唐维才; 陈林; 侯伟
    • 摘要: 目的 探究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PLIF术治疗(PLIF组),52例行OLIF术治疗(OLIF组).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融合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1周、术后12周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增加情况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均行术后24周随访.两组手术时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组内围术期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2周(P<0.05),术后1周高于术后12周(P<0.05);术前及术后12周时,两组组间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LIF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周及术后12周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增加值均大于PLIF组(P<0.05).结论 OLIF术及PLIF术均能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但OLIF术后恢复更快,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
    • 紫菀
    • 摘要: 现代社会很多人经常需要久坐办公,日久腰椎部位很容易出现不可逆性的改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骨质增生等,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现一般可以先考虑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的优势主要是手术创伤较小,后期患者的康复进度较快,进而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