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后死亡

术后死亡

术后死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775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病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研讨会、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军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外科新理念论坛等;术后死亡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振东、林荣民、董汉宣等。

术后死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775 占比:99.43%

总计:20895篇

术后死亡—发文趋势图

术后死亡

-研究学者

  • 吕振东
  • 林荣民
  • 董汉宣
  • 许天莹
  • C. Lohse
  • D.
  • D. Nagorney
  • F.
  • F. Que
  • Gow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心梅
    • 摘要: 对于食管癌这样一种高发恶性肿瘤,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病灶,缓解疾病症状。伴随着手术吻合方式的转变,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率日益提高,但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依然是影响手术效果、患者康复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因此,积极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并落实预防干预措施,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 张见岗; 倪坤
    •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年内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其预测能力。结果最终纳入372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年内死亡55例(病死率为14.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HR:2.155,95%CI:1.093~4.24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3级(HR:2.978,95%CI:1.242~7.183)、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2(HR:4.649,95%CI:2.467~8.761)、术前贫血(HR:2.050,95%CI:1.066~3.943)及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3.026,95%CI:1.491~6.140)为该类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其AUC分别为0.677、0.733、0.700、0.584和0.658。上述5种因素联合预测的AUC为0.858,显著高于任意单一因素;ASA分级≥3级的预测敏感度最高(敏感度87.3%);CCI评分≥2的预测特异度最强(特异度92.7%)。结论老年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为年龄≥75岁、ASA分级≥3级、CCI评分≥2、术前贫血和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且5种因素联合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提示有针对性的进行围术期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 邓凯歌; 王立芳; 葛宇峰; 吕艳伟; 段芳芳
    • 摘要: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18年占比达到11.93%,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14%[1]。老年髋部骨折由于其高致死率[2]、致残率、高经济负担成为当今一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中国55岁及以上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为136.65/10万,近些年发病率保持稳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发病人数仍在迅速上升[3]。对患者手术风险,尤其是死亡风险的评估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 摘要: 尽管目前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日趋完善,但仍有7%~15%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20万人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已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器官损伤与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失调及组织灌注不足等密切相关,是造成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 摘要: 刊载于《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2年1月第7卷第1期第54-58页,题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的文章,附有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Beijing Talents Fund,2018000021469G228)和北京积水潭医院院级科研基金(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QN-201920)。特此声明。
    • 闫文千; 闫栋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解放军第960医院淄博院区骨科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6.8岁.摔伤40例,道路交通伤34例,其他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7例)与死亡组(19例),收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关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19例术后6个月死亡,67例存活,病死率22%(95%CI 0.12~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5岁、合并内科疾病>2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0分、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伤前健康分级为Ⅲ~Ⅳ级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心率失常、下肢静脉血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1.32、2.06、2.24、1.99,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危险因素与高龄、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日常生活能力差、ASA分级为Ⅲ~Ⅳ级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等因素有关,临床对此类患者术前应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改善术前身体状态,对可控因素积极调控,以降低患者术后死亡风险.
    • 柳叶; 李倩; 吴小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死亡4例作为死亡组,存活37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伴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水平、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是急性Stanford A型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伴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水平≥9.0 mg/L、体外循环时间≥270 min及术后并发症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体外循环时间过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伴有肾功能不全及术后并发症,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医护人员施以防护性措施,以此降低术后病死率.
    • 张思源; 吴兴建; 尚中忍; 朱荣家; 焦健宇; 雷连广
    • 摘要: 目的 基于XGBoost模型探讨影响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9年6月于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住院诊断的Stanford B型AAD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为(61.24±4.25)岁;根据患者出院时结局分为存活组(n=129)和死亡组(n=97),其中自动放弃治疗并离院者视为死亡组,若在研究期间患者多次入住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仅选取首次诊断为Stanford B型AAD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收集受试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等,使用XGBoost模型预测Stanford B型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快速诊断,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XGBoost模型中,按照重要度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高血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心率,其中高血压和NLR对Stanford B型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最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对这2个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比较发现,在训练集中,XGBoost模型的预测效能显著强于Logistic回归模型,而在验证集中,两者效能相当.2种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中最终都纳入了高血压、NLR、CRP、WBC、D-二聚体、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手术治疗等自变量.结论 XGBoost模型可用于对Stanford B型AAD患者术后死亡的预测分析,其诊断性能在训练集中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中与后者相当.高血压和NLR是预测Stanford B型AAD患者术后死亡最重要的因素.
    • 周立波; 谭新欢; 慈斌斌
    • 摘要: cqvip: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VTE发生在不同部位与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是骨折后围术期较常见的并发症[1],也是导致创伤骨科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临床上往往以下肢骨折发生VTE的概率大,上肢骨折很少发生。本例患者因右肱骨近端粉碎骨折3h入院,伤后51h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10d并发VTE死亡。上肢骨折并发VTE临床鲜有报告,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笔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狄秀婷; 魏士雄; 张少伟; 田宇; 张玉海; 张安玲
    • 摘要: 目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常见且伴有较高死亡率的疾病,近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这一指标在对心血管疾病预测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旨在探究RDW值对IE患者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确诊为IE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RDW值与其余血清学检测、临床特征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对其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58例IE患者,年龄(47.0±16.3)岁,其中男性61.4%,共28例患者(17.8%)于术后死亡,其中25例(89.3%)死于感染性休克,3例死于突发脑梗死.ROC曲线分析结果 表明预测术后院内死亡的最佳RDW截断值为15.45%(ROC曲线下面积:0.913,P<0.001),其在本次研究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3%与55.6%.二元回归分析表明,老龄、多瓣膜累及、瓣膜赘生物形成、肺动脉高压和高RDW值是术后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RDW值是IE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β3.704,95%CI 2.729~604.692,P<0.05).结论 IE患者院内死亡率较高,本次研究表明入院时较高的RDW值是这类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