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部手术

胸部手术

胸部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76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79964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一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0年北京胸外科年会等;胸部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55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娟、刘莉、等等。

胸部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964 占比:99.89%

总计:680686篇

胸部手术—发文趋势图

胸部手术

-研究学者

  • 张娟
  • 刘莉
  • 张莉
  • 李标
  • 许玉莹
  • 都菁
  • 阎成美
  • 刘惠萍
  • 刘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灿玲; 黄文; 韩容芬; 陈慧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三球呼吸训练仪在胸部手术后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先后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气球肺康复,观察组使用改良三球呼吸训练仪进行康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_(1)/FVC%)]、运动耐力、锻炼期间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远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远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呼吸频率、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手术后患者肺康复训练过程中使用改良式三球呼吸训练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运动耐量与血气指标。
    • 侯晓洁; 傅荣; 高莉; 孙晶娜; 王怡欣; 牛倩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动正压通气训练在胸部及上腹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ile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OVID)、CBM(SinoMed)、百度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数据库,搜集有关振动正压通气训练对胸部及上腹部术后患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 0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振动正压通气训练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在1 s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住院时长、胸管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DE评价显示证据级别为低或极低。结论 振动正压通气训练与传统术后康复相比,在促进胸部及上腹部术后快速康复方面有一定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FEV;和FVC,缩短住院时长,但可增加术后胸管引流量,且对FEV;/FVC、胸管引流时长、P(O_(2))、白细胞、抗生素治疗时长方面的应用有效性证据尚不充足。该研究获得证据级别低,结论可靠程度一般,未来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研究。
    • 韩春艳
    • 摘要: 目的观察理肺止咳汤在治疗胸部手术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60例胸部手术后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酮替芬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酮替芬片和理肺止咳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就诊时,两组患者就诊时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中医证侯积分、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量表(LCQ-MC)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后14 d、就诊后30 d、就诊后45 d时,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LCQ-MC评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后咳嗽患者采用理肺止咳汤治疗时,可有效、快速改善咳嗽症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王海文; 宋涛
    • 摘要: 侵袭性纤维瘤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很低,是一种低度恶性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该疾病大约50%以上发生在腹部,四肢和深部软组织的发病率次之[1]。目前病因尚不清楚。Gurbuz等[2]认为,10%~20%的患者在患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同时也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Reitamo等[3]在相关病例组中进行分析,发现30%左右的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合并有外伤史,外伤多发生在出现肿瘤的部位。而在胸部手术后切口处出现侵袭性纤维瘤尚没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 王丹妮; 王华; 雍晓璐; 唐晓妮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保温联合改良体位管理对胸部手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凝血功能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模式保温联合改良体位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应激反应指标、凝血功能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10 min及术毕,观察组的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1%,低于对照组的21.18%(P<0.05)。结论胸部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多模式保温联合改良体位管理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摘要: 12月23日,上海市胸科医院2021年第1000台“机器人胸部手术”成功施行,这标志着胸科医院成为全国首个年机器人胸部手术量破千的单中心,也代表着以“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前沿微创技术已经深浸临床,正在越来越多地让广大患者获得更小创伤、更优质的医疗体验。
    • 吕姣姣; 张樱严; 陈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平移轴向翻身法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胸部手术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翻身法,观察组行平移轴向翻身法。对比两组翻身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翻身所需时间、双腔气管插管移位率及医护人员翻身费力程度。结果:两组翻身后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及收缩压与翻身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身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腔气管插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翻身费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移轴向翻身法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中操作简单,可降低双腔气管插管移位率,减轻医护人员翻身费力程度,值得推广。
    • 张敬敬; 王玉波; 张庆广; 刘洪建; 黄秉韬; 贾腾; 刘建伟
    • 摘要: 目的分析胸部手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CS)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胸外科4年内发生的8例术后ICS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8例患者中有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存在颈部及颅内血管斑块狭窄或畸形;所有病例脑梗死发作均在术后3 d内,经治疗后死亡3例,存活5例,其中遗留偏瘫等后遗症者3例,预后良好者2例。结论胸部手术后ICS发生风险较高,应予以重视。
    • 徐方胜; 崔鸳鸳; 郭佳宁; 肖九文; 李春雨; 刘燕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浅层前锯肌阻滞(SSAPB)与深层前锯肌阻滞(DSAPB)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4月12日发表的关于浅层前锯肌阻滞(S组)与深层前锯肌阻滞(D组)用于乳腺及胸部手术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实验(RCT)研究,共计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组与D组术后1、6、12、24 h静息疼痛评分和12、24 h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篇文献认为S组与D组在术后1 h和6 h活动疼痛评分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补救性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浅层与深层前锯肌阻滞均能为乳腺和胸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条件,两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 李利娜; 张迪; 范琦琪; 刘源
    • 摘要: 目的探究目标管理对胸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接受胸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目标组,每组2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目标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目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躁动及镇静评分、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目标组总躁动发生率及过度镇静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高血压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标管理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中,可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