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
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

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5-09-09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亚太急危重症学术联盟;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鸟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的影响。rn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5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0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rn 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凋亡时间明显提前。rn 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对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理损害,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 摘要:毒鼠强中毒至今尚无特效解毒药,有关其中毒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二琉基丙磺酸钠( Na-DMPS)对急性毒鼠强中毒解毒效果得到较多肯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一氨基丁酸GABA尚未作为主要解毒药物治疗毒鼠强急性中毒,目前临床报道主要把它作为一种神经营养药,对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辅助支持治疗。本实验旨在将高剂量GABA和Na-DMPS分别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小鼠的治疗效果作对比研究,进一步评价高剂量GABA对急性毒鼠强中毒小鼠的治疗效果,为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探索新途径。目前临床上,关于使用GAB人治疗毒鼠强急性中毒报道甚少,考虑一方面与缺少基础研究有关,另一方面是GABA用量过大,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关于GAGA联合Na-DMPS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本次实验未给予进一步研究,单从目前二者对毒鼠强均具有较好的解毒功效分析,联合用药效果值得期待,一方面有可能联用比单用GABA或者Na-DMPS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更好,另一方面联合用药也可能减少GABA用量,从而减少GABA毒剖作用,这都值得在以后实验中深人研究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的影响和对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rn 方法:新西兰免20只,随机分成两组(缺血再灌注组、纳洛酮保护组),每组10只,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30 min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时及灌注后0.5h、1h、2h、4h、6h采血,测定ET-1含量,在6h后分别取缺血部位的心肌标本,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rn 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5h~1hET-1含量明显高于结扎前(P<0.05或P<0.01);纳洛酮保护组ET-1含量均显著低于结扎前(P<0.05或P<0.01)。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大部分心肌纤维呈收缩状态,大部分肌原纤维局灶性溶解、断裂,核周水肿;纳洛酮保护组肌原纤维结构较清晰,排列整齐,未见明显断裂,肌原纤维收缩状态缓解,线粒体水肿减轻,胞浆轻度水肿。rn 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ET-1的合成和分泌,减轻ET-1对血管和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并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
  •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及MODS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尽管脓毒症发病规律与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脓毒症、 MODS免疫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些事实表明脓毒症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有待深人研究,新的干预途径值得探索。以下仅就脓毒症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其新认识进行简要阐述。尽管近年来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根本发病机制还远未澄清。脓毒症和MODS临床试验性治疗并未能获得在动物模型中那样令人鼓舞的结果,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大相径庭的结果值得反思,暴露了人们对复杂机体反应过程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是因为体内众多炎症介质与细胞相互作用构成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们在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具有多方向性协同或拮抗效应。有鉴于此,很有必要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进行多层次综合性研究,应用系统论和非线性观点精确地了解炎症介质或细胞间网络作用的关键环节和调控机制,不能孤立地探讨某个介质或单一因素的效应,这样才有可能较完整地弄清脓毒症的本质。深入探索和认识脓毒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必将导致防止脓毒症发生、发展在策略上的进步和革命,最终战胜这一人类顽症,提高危重症的救治水平。
  •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化学物中毒事件和中毒防治的现状,中毒现场急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以及早期明确诊断是实施合理治疗的前提,针对不同毒物作用特点辨证施治,急性中毒抗毒药物的使用。最后分析了急性化学物中毒处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进入有毒现场救治伤员的各级人员,应在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前去营救伤员;2、所有中毒危重病人都应尽早实施器官支持治疗。有特效抗毒药物的中毒,医生只要明确毒物种类,接触病人后必须立即给予抗毒治疗,即使在现场行心肺复苏治疗的病人,也应同时实施抗毒治疗;3、群体化学性中毒事件发生突然,因素复杂,时间紧迫,处理起来任务艰巨,治疗中一定要引入心因性治疗,排除心因性反应;4、群体化学性中毒事件多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必须有效保护好现场,收集各种资料,协助事件的调查和善后处理;5、急性化学物中毒涉及面广,毒性较强,死亡率高;各种媒体应及时准确报道事件发生、处理的全过程,让公众尽可能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主动协助政府共度难关。
  • 摘要: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外界打击后出现以体循环阻力下降,心排血量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和心率改变,组织氧合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导致休克的原因不同,目前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阻塞性休克等。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后大血管损伤、内脏破裂、大范围软组织损伤等原因造成大量失血。机体失去代偿能力便出现休克症状;应激反应内分泌变化,17-羟皮质类固醇、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使机体内的体液重新分布,大量细胞外液向细胞内及组织间隙移动,导致相对血容量不足;微循环灌流量减少是各种休克共同的发病基础。微血管DIC形成、毛细血管出现无复流,使组织灌流量持续性严重减少,引起更为严重的缺氧和酸中毒,导致组织细胞及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损伤;另外,胃肠道严重缺血、缺氧、胃肠壁发生水肿甚至坏死,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或破坏,肠道细菌和毒素被吸收入血,导致细菌移位(Bacterialtranslocation),引发一系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及级联反应,胃肠粘膜的坏死或溃疡出血,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产生休克。
  • 摘要:目的:探讨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下确定性救命手术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rn 方法:建立由急救医师以“白金十分钟”的理念对病人进行链式流程复苏、由专科医师实行确定性救命手术的互助型创伤小组工作模式,总结分析1993~2005年2428例中等严重度以上的急诊创伤病例。rn 结果:伤员构成:男1882例,女546例,男女比例为3.45∶1;年龄(30.5±17.2)岁(4~86岁);创伤评分(TS)(11.5±3.5)分、CRAMS评分(7.46±2.40)分;严重度:中度(ISS<13)1250例(51.5%)、重度(ISS 13~25)838例(34.5%)、极重度(ISS>25)40(14.0%)。合并伤:复合伤29例(1.2%),多发伤687例(28.3%),休克1076例(44.3%),其中创伤性休克767(31.6%),失血性休克309(12.7%);死亡197例(8.1%),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按脏器分类:脑140例(71.1%),腹45例(22.8%),胸8例(4.1%),大血管4例(2.0%);抢救互助情况:急救部完成抢救手术481例,急救部+专科手术1440例,急救部+SICU完成507例。rn 结论: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在当前城市创伤救治中仍具有普遍意义,加强急救与专科的密切协作是救治成功关键。
  •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肺栓塞诊断存在的问题,对血浆D-二聚体的错误理解导致误诊,动脉血气分析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血清肌钙蛋白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心电图与胸片的作用在于—排除PE以外的其它诊断,超声心动图的价值,如何看待CT肺动脉造影,临床判断的意义,多方位流程诊断。DVT的治疗及注意事项为:如果发现DVT,尽管PE的诊断并未确定,同样针对DVT应用抗凝治疗,在急性DVT治疗时需要患肢制动.否则有下肢血栓脱落造成急性肺栓塞的危险,一次下肢检查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PE 。在已确诊PE病人中,如果做下肢检查可有三分之一的结果为阴性,原因可能是:(1)检查假阴性;(2)一次栓塞使下肢DVT完全游离;(3)栓塞起源不在腿上,血栓位于小腿,未被超声检查发现。
  • 摘要:根据ACC/AHA 2004年在Circulation上发表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治疗指南介绍STEMI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所有的急救处理方法和治疗均来自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为了阅读方便,我们把这些推荐的治疗指南按照证据等级(I类一III类)和证据水平(A级一C级)的顺序改写编排,重点介绍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处理。
  • 摘要:对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应注意如下问题:1.在使用肾上腺素时,必须要明确“二种心律、三个途径”。二种心律是指窦性心律和停搏心律,窦性心律绝不能以毫克计,只能以微克计;停搏心律以毫克计,不得混淆。三种途径是指静脉、肌肉及皮下,据报告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吸收快;2.选用剂量应根据病情、病人年龄与基础疾病综合考虑;3.过敏反应具有双期反应,通常在8一12小时,好转后应继续观察;4.应注意服用β受体拮抗剂者对肾上腺素无效等。
  • 摘要:脓毒症始于50年代。到60年代随着严重疾病和创伤者的存活率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脓毒症发病率迅速提高,这一概念亦重要起来。但常与败血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内毒素血症混淆不清,给研究与临床工作造成混乱。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有:菌血症的:细菌存活于血液中(同样有病毒血症、真菌血症)。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并大量繁殖等认为此概念容易混淆,建议不于采用。毒血症大量毒素而非病原体进入血液,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应,如内毒素血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经容量复苏常可维持心脏指数,但心功能受损。其特点是心室扩张,射血分数下降,心肌对容量负荷的收缩反应损伤,收缩峰压/收缩末容量比降低,心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是复杂的。冠状动脉血流常正常,血流通过冠状血管床过程中,乳酸生成不增多。细胞内钙离子与β肾上腺能信息传递异常,在动物模型试验中,发现有几种炎症介质抑制心肌,如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脓毒性休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不是很容易的。心排出量常不减少,多种因素抑制心肌功能。
  • 摘要:院前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院前急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院前急救网络和救治行为上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尚未展开,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院前急救医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院前急救中现场救援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院前急救中现场救援的实时监控、数据库支持和标准化操作的要点所在,即通过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数据通信等多种技术与院前急救医学结合起来,在院前急救现场救援中利用标准化表格及三大数据库支持,并与急救指挥中心和专家顾问系统及救治医院互通数据、语音、视频等信息,急救指挥中心和专家顾问系统将相关医疗信息和数据及时同步的反馈至救援现场,从而规范和标准化统一的和正确的指导现场医疗急救,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本文也提出实现院前急救中现场救援的实时监控、数据库支持和标准化操作的关键技术、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并对优势进行分析,期望能引导中国的院前急救行为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方面发展。
  • 摘要:恶性心律失常一般指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造成碎死,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终止这类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医生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但药物在急诊处理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观点有很大进展。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为心律失常的原因,虽然治疗顺序上可能不在首位,但应强词原发病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颤,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的室速,随着心肌再灌注的建立和心功能的好转,心律失常也能够得到控制。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造成的扭转性室速等,应该给予纠正。终止心律失常:有时原发病不能很快得到诊断或处理,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此时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和立即的任务。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房颇、房扑。
  • 摘要:临床上易将严重低氧血症并非ARDS误诊为ARDS,现根据严重低氧血症发病急缓、呼吸困难表现(吸氧性、呼气性或混合性),呼衰类型(I型即低氧低碳酸血症,n型即低氧高碳酸血症,作者认为临床尚存在高碳血症而血氧可正常或接近正常类型)等出现的呼吸困难与ARDS进行鉴别。临床上要确诊ARDS需排除上述疾病并寻找ARDS病因如休克,创伤尤其长骨骨折、脂肪栓塞、感染脓毒血症,胃液误吸,多次大量输库存血、DIC,妇科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吸纯氧,急性重症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体外循环、淹溺及吸入有毒气体等均可引起ARDS,需引起临床医生警惕。
  • 摘要: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增多,伴随躯体损害引发的心理应激损伤反应与防护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应激救援进行探讨:1.突发灾害事件的定义与环境;2.特定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反应;3.突发灾害事件心理免疫应答;4.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防范.普及宜传突发灾害事件中自我心理调节与互动心理支援、安慰鼓励的重要性和作用,了解突发灾害事件中,人所固有的一般心理反应过程与规律,学会在应激状态下的自我控制及反馈行为疗法。加强减灾防灾过程中救援人员心理认知操作方法的推广和实践。
  • 摘要:面对屡屡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灾害,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灾害事故的极大忧虑和反思。灾害虽然不可避免,但灾害发生后如何及时准确地救治伤员是我们医疗卫生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灾害发生时社会与大众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防灾救灾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在灾害急救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掌握外科急腹症诊断的思维程序以求准确及时地诊断急腹症。rn 方法:根据是不是急腹症,是外科还是内科急腹症,急腹症的病因,部位,急腹症的诊断路径,逐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rn 结果: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分析推断。rn 结论:正确的思维程序,广博的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利于急腹症的诊断。
  • 摘要:通过对1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表明只要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中间综合征,合理的呼吸支持,严格控制感染及预防并发症,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预后较好。
  • 摘要: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咨询公司总裁大卫·P·诺顿,在总结多家绩效测评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发明并推广的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哈佛商学院把平衡记分卡称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不仅适合企业,也适合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过去绩效评估的财务导向、品质导向、顾客导向,发展为战略导向。平衡记分卡从4个方面构建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方面。这4个方面分别用一系列的指标来描述,各个指标与组织的信息系统集成,4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因果关系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考核的整体。这四个方面包含了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财务指标就是一种滞后的指标,它只能反映上一年度发生的情况,不能告诉如何的改善业绩。平衡记分卡对于领先指标的关注,使之更关注于过程,而不仅仅是事后的结果。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平衡记分卡中的所谓“平衡”是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此战略绩效考核工具的理念是与一贯重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服务效果)的卫生部门相吻合的。本文以平衡记分卡战略绩效考核工具来构造某市医疗急救中心的绩效评估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修补术42例(A组)与同期开腹胃十二指肠修补术38例(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rn 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1.1h,手术失血量12.3ml,B组平均手术时间0.9h,手术失血量15.5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平均住院7.5d,B组为11.3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后切口疼痛6例,B组术后切口疼痛3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后并发症1例,B组4例,两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rn 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修补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可乐必妥(500mg)静滴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rn 方法:32例肺炎或支气管炎患者接受可乐必妥500mg/d缓慢静滴治疗,疗程4~13天,平均7.7天。rn 结果: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87.5%,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凝血象与肝肾功能无统计学变化。rn 结论:可乐必妥单次较大剂量(500mg)缓慢静滴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 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血糖增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的不同影响。rn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和关托洛尔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餐后血糖。rn 结果: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效下降,空腹胰岛素降低,不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美托洛尔治疗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均轻度升高,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含量。rn 结论: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压,对代谢影响小,卡维地洛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
  • 摘要:目的:比较APACHEⅡ和MEWS评分在急诊潜在危重病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rn 方法:分别对急诊科留观或抢救室的501例病人进行APACHEⅡ和MEWS评分,追踪所有病人的去向和预后。分别比较APACHEⅡ和MEWS评分不同分数段病人收住ICU,HDU,门诊治疗的构成比;死亡、1个月以内出院、门诊治疗后痊愈的构成比;比较APACHEⅡ和MEWS评分对病人病情评价和预测预后分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小的差异。rn 结果:MEWS评分5分以上,危重病人的构成比明显增加,与5分以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EWS评分5分以上对危重病人(需要收住ICU)鉴是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1.5%;对需要收专科病房治疗的病人的鉴别能力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8.3%。APACHEⅡ评分15分以上,危重病人的构成比明显增加,与15分以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15分以上对危重病人(需要收住ICU)鉴别的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6.3%;APACHEⅡ评分大于10分以上对需要收专科病房治疗的病人的鉴别能力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2.3%。在对病人是否应该收住ICU或病人病死危险性的预测和评估的鉴别能力上,MEWS和A-PACHEⅡ评分二者相当。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90以上,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是否收住专科病房的鉴别能力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MEWS,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846 VS 0.798,P<0.05)。rn 结论:APACHEⅡ评分和MEWS评分都能用于判断急诊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识别“急诊潜在危重病”的能力。而MEWS评分因其快速、简捷、费用低廉和便于操作,更适用于急诊科。
  • 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rn 方法:22例MN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治疗组,并取同期达同样标准而采用常规治疗加鼻导管吸氧20例作为对照组。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心率、动脉PO2及SaO2都有明显的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差明显(P<0.05)。对照组呼吸、心率、PaCO2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rn 结论: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可降低PCO2,提高PO2,减轻症状,对MN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严重肺挫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rn 方法:均采用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技术,应用离心泵和肝素涂敷管道。ECMO辅助27~94 h,平均62h。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rn 结果:行ECMO治疗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氧供明显增加,氧耗也随之增加(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氧摄取率有所上升(P<0.05)。ECMO前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rn 结论:ECMO治疗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改善机体氧代谢,提高组织氧摄取率,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
  • 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rn 方法:26例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2例,内科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14例,各组分别观察用药2h后心率、血压、末梢血氧含量及心脏功能变化。rn 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升高,并保持平稳状态,心率下降同时左室收缩功能改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
  • 摘要:分析16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急诊临床情况。15例(93.7%)有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史,仅半数有剧烈疼痛,80%血压不正常,近70%有四肢脉搏强度不对称,首次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不到50%,1/3道德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本症临床表现多样,应加强对不典型症征的认识,强调全面细致查体与及时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液体静脉给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可行性并评估安全性。rn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一次性无菌充氧器插入输液瓶中,在4h内滴完,应用前后观察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变化情况。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给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静脉给氧与传统给氧方法对照结果提示在急性冠脉综合证的抢救治疗中同样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疗法。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选好适应证能保证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加丹参注射液,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溴苯腈经口急性中毒小鼠毒性、病理结构及兔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rn 方法:观察胃灌(ig)不同浓度溴苯睛后小鼠行为变化并测定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ig溴苯腈后取小鼠肺脏、肝脏、心肌、骨骼肌,观察其光镜及电镜超微结构改变;测定兔溴苯腈急性中毒前后不同时间点血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rn 结果:溴苯腈经口急性中毒小鼠LD50为245.6mg/kg;光镜下可见肺充血、水肿,肝脏充血,骨骼肌萎缩与断裂并存,电镜下可见骨骼肌肌丝溶解,结构模糊不清。免经ig溴苯腈后血清CK逐渐增高,12h后达高峰(P<0.01),36h后血清CK恢复正常,中毒前后肝功能、全血胆碱酯酶(TCHE)、血浆胆碱酯酶(PCHE)、血清LDH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溴苯腈属中等毒性除草剂,急性中毒可对肺脏、肝脏、骨骼肌等造成损伤。但肝功能无显著性改变。溴苯腈急性中毒引起骨骼肌溶解、断裂并导致血清CK增高,故认为血清CK升高是溴苯腈急性中毒诊断的检测指标,推测CK升高的程度可能为判断溴苯腈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油酸/脂多糖(OA/LPS)致伤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大鼠肺、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损害特点,探讨Toll样受体4(TLR4)mRNA在上述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在MODSE发生中的作用。rn 方法老年组(20月龄)及青年组(3月龄)SD大鼠各40只,通过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 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MODS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对照组及各组伤后2、6、24 h肺、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rn 结果:OA/LPS致伤后。肺脏损害出现最早,PaO2于2 h降至最低值(P<0.01),在青年鼠和老年鼠分别为67.5±8.66mmHg,59.3±7.41mmHg,与伤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达到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标准,而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于6 h达峰值。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以肺组织升高幅度最大,于2h达峰值,在青年鼠和老年鼠分别为0.978±0.103和1.431±0.135,增幅为各自对照组的3.0倍和4.1倍;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于6h达峰值,增幅小于肺组织。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A mRNA表达高于青年鼠(P<0.05~P<0.01)。rn 结论:油酸/脂多糖所致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重于青年鼠,以肺损伤出现最早,损伤最重。致伤后大鼠肺、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以肺组织升高幅度最大,表明TLR4基因表达上调在MODS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MODSE发生过程中肺脏最先且严重受损的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磷脂(OXPAPC)对内毒素信号通路的影响,观察其对实验性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大鼠的治疗作用。rn 方法:88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ANP模型组和OXPAPC治疗组。ANP模型制备采用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OXPAPC治疗组在造模后0h、6h给予OXAPC(25mg/kg)腹腔注射。每组20只,观察死亡率;其余于第12 h、24 h、48 h及72h分批处死,留取血液分离血清用于测定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胰腺组织做HE染色;应用酶组织化学检测胰腺组织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改变;RT-PCR检测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b(IL-1b)、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westem印迹检测c-Jun氨基激酶1(JNK1)及p38蛋白表达的变化,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及AP-1蛋白活性。rn 结果:OXPAPC组大鼠死亡率显著低于ANP组;OXPAPC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及LDH活性于第12h和第24h显著降低(P<0.05);OXPAPC治疗组胰腺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减轻;OXPAPC治疗组胰腺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TNF-a、IL-1b、E-选择素和ICAM-1 mRNA表达呈不同程度的下调;JNK1及p38蛋白表达下调;NF-κB p65及AP-1活性减弱。rn 结论:OXPAPC可阻断内毒素信号通路,从而显著降低实验性ANP的严重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rn 方法:参照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全脑缺血10min后于再灌注的同时分别给予山莨菪碱和长托宁腹腔注射,于再灌注2h、6h、12h和24h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脑组织NF-κB的活化情况,用HE染色法检查脑组织受损情况。rn 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κB在再灌注2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下降,HE染色光镜下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加重。长托宁组和山莨菪碱组各时间点NF-κB活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神经细胞受损减轻,且长托宁组与山莨菪碱组比较亦明显下降。rn 结论:长托宁可以明显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NF-κB的活化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c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从神经因子环节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rn 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方麝香注射液干预。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rn 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小时上升,6小时达高峰,24小时回落;复方麝香注射液组BDNF表达明显升高,24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NCF上升规律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1)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2)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产生BDNF为主要途径。
  • 摘要:目的:观察毒鼠强(TET)染毒前后及药物治疗前后小鼠脑组织GABAA受体γ2亚单位mRNA水平是否改变,并进一步探讨TET是否在基因水平对小鼠脑组织GABAA受体有抑制作用。rn 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NS)组、低剂量TET(LTET)组、高剂量TET(HTET)组、安定(Val)干预组、维生素B6(VitB6)干预组五组,用药后准确记录小鼠首次惊厥发生时间、死亡时间,及120min内死亡小鼠的数量。对给药后120min内死亡小鼠在判断小鼠死亡即刻断头,对120min内未死亡小鼠在给药后120min断头,分离大脑、小脑、脑干、海马各部位,行RT-PCR检测GABAA受体γ2亚单位。rn 结果:①单用大剂量安定可延迟TET中毒小鼠惊厥潜伏期、死亡时间;单用大剂量维生素B6不能延迟TET中毒小鼠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时间。②TET染毒可导致CABAA受体γ2亚单位mRNA上调,且TET用量与该受体数目呈线性正相关。使用大剂量安定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时,GABAA受体数目也下调。而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时,GABAA受体数目也无明显变化。rn 结论:TET是通过拮抗GABAA受体而发挥毒理效应的。
  • 摘要:创伤已成为当今危害大众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交通意外、矿难、火灾、化学及剧毒物品引发的爆炸尤为多见。而战争冲突双方受伤军民除生理伤害外,相当一部分人群会伴发焦虑、恐惧、失眠、抑郁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探讨心理应激救援对策十分重要,急救人员在救治创伤患者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救援,在治疗身体创伤的同时也争取治愈心灵创伤。文章介绍了创伤后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心理应激防范对策,同类创伤.不同人群心理应激反应分析,创伤心理救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摘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严重的创伤或感染后,以连锁或累加的形式,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MODS与一些慢性病终末期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采用了现代化治疗措施是发生MODS的必要条件。通过临床案例指出救治办法:迅速祛除病因,呼吸支持治疗,保护肾功能维持血容量,心排除量,肾血流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处理好细菌,抗生素,有机体三者的关系,胃肠功能保护治疗,DIC防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去除病因,针对凝血功能障碍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疗法。凝血增强为主时,抗凝治疗。凝血因子消耗为主时,输新鲜血浆和抗凝,纤溶亢进时用抗纤溶药,小剂量肝素可用于高凝期和纤溶期。链激酶用于溶栓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醉,复方丹参,脉络宁等用于疏通微循环。根据实验室检查,补充血小板悬液及各种凝血因子,免疫调节治疗,炎性介质拮抗剂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摘要: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损害或可能造成重要靶器官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J在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新观念:将高血压急症分为急症和次急症。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靶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治疗学的新特点在于新型血管扩张药为首选降压药,选择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已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小剂量联合用药比较提倡,选用剂量从低开始且合理的联合用药。
  •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旧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是指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渗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并沿其纵轴延伸剥离而形成的血肿。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如ucc.CT, MRI, DSA等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加上已明确了本病的分型,有针对地对不同类型者进行不同的手术,以及结合采用抗高血压为主的内科治疗,大大提高本病的生存率。临床表现为:1.突发持续性疼痛是本病的突出特点;2.与血压不平行性休克;3.压迫症状。
  • 摘要:急性左心衰竭(AHF)是指继发于心功能障碍,突然发生的心力衰蝎的症状及体征,患者既往可有或无心脏疾患病史。急性发病可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或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多与前负荷、后负荷过重及心律失常有关,治疗原则为紧急救治与终身治疗相结合。文章通过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庆表现得出:急性心力衰竭是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低灌注、肺毛细血管楔压(PC从甲)增高和循环淤血。可为心原性也可为心外因素,可以是短暂可逆的,也可以导致永久的损害而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可能与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主要由于心肌缺血或感染所致)、急性瓣膜功能不全、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或心脏前后负荷过重有关。AHF患者需立即进行诊断评价和治疗,使用常见的复苏措施以改善症状和挽救生命。
  • 摘要:全球每年约有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最主要的临床类型,其包括不稳定心纹痛、非ST段抬高、T段抬高心肌梗死。实际上,大多数ACS患者发病前可无临床症状,甚至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发生心脏性碎死。因此,认识ACS不仅局限于临床及病理的表现,而应对整个临床病理过程中,粥样斑块、血液及心肌易损性的危险程度进行总的评估。在评估方面不仅针对一个粥样斑块,要对其总的负荷进行复全危险计分和分层,不仅对要评价人群的远期预后,更重要的要针对个体近期的危险预警,以及可量化地评估近期发生ACS的危险性。
  • 摘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都有发生突发性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可能,在我国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疾病、外伤、中毒、肿瘤已经对大家构成了相当比例的死亡威胁,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急诊出诊进行院前急救是每个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也是急救医学中及其关键的一项急救措施,院前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对病人的预后,减少伤残和死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除了“120”急救网外,主要还是由各家医院的急诊科负责出诊进行一系列的院前急救,但在出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防碍出诊速度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的救治,给病人和家属以及社会造成负担,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改善和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及质量。
  • 摘要:目的:充分了解现代诊断技术的特点用于诊断急腹症。rn 方法: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介绍临床检验、X线、B超、CT、心电图几项诊断技术在诊断急腹症过程中的选择和应用。rn 结果:有利于在急诊情况下合理利用医院资源快速做出诊断。rn 结论:临床医师应正确地选择和应用现代诊断技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准确地诊断急腹症。
  •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发展,经口腔行气管插管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由于插管术后病员进食、吞咽等功能受限,会使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加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引起口腔菌群失调,使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而且患者往往因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而增加感染的机会。而气管导管长时间留置可使上皮增殖活跃,促使溃疡形成。有报道认为口腔清洁护理可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植,其目的是保持口腔的清洁、提润,预防口腔感染等。所以口腔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且安全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加之规范的气道管理时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插管机械呼吸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故气管插管患者应常规应用口腔护理。本文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做一简单概述。
  •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急救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并提出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加强技术练兵和严格组织管理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加强重型脑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院前急救的重点,窒息是伤后可能立即致命的威胁,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畅通是颅脑外伤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重视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多是遭遇突然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惊慌失措、惊恐万分。
  •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猛,发展变化快,易致死亡。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认真分析,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彻底清除毒物,防治毒物再吸收措施包括洗胃、清除被污染的衣物、清洗污染的皮肤。彻底有效洗胃是成功抢救的关键,阿托品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必不可少的有效对抗剂之一,其使用应强调早期、足量、反复,恢复胆碱醋酶活力是解救有机磷中毒的基本措施。磷酞化胆碱醋酶一旦复活,临床症状、体征便可缓解,同时也可避免中毒的复发及反跳。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血液灌流是借助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从血液中直接迅速地清除毒物,不仅防止了体内主要脏器对毒物的继续摄取,而且可以使毒物在体内重新分布,降低血液和内脏的毒物深度,尤其是该疗法对去除水溶性、脂溶性以及蛋白结合的物质均有显著疗效。纳络酮已成为急诊抢救必备用药。本研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抢救32例重度中毒病人,疗效满意。
  •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阶段,指机体在遭受急性感染、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突然打击后,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以至于在无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综合征。肺为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最容易受累的器官。因此ARDS往往是MODS最先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在MODS的整个发病过程中居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地位,所以积极有效地治疗和护理ARDS患者,以及预防ARDS的发生,可有效防治MODS。文章对进行预见性护理效果有点进行评价:(1)工作未雨绸缪、有条不紊,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患者有良好的预后打下坚实的基础;(2)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护士专业素质大幅度提高;(4)为开展护理临床路径和循证护理实践的研究提供资料。
  • 摘要:脑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利钠激素,BNP床旁快速诊断能在15min内完成,血浆BNP>100pg/ml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准确性分别为90%、76%和83%。BNP<50pg/ml阴性预测意义为96%。血浆BNP对CHF的预测准确性与其他参数如胸部X线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或物理检查有呼吸道罗音相比相等或者更好。也有发现BNP的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从244-817pg/ml相当于Ⅰ-Ⅳ级。重组人BNP(nesiridde)显示在失代偿心衰的治疗中有作用,nesiritide产生显著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右房压和系统血管阻力并且显著增加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
  • 摘要: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症已成为急诊科常见病之一。低血糖常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二方面的症状,临床上以饥饿感、心动过速、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容易诊断,但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酷似急性脑血管意外,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低血糖误诊脑血管病的因素及防治措施。其中讨论了低血糖致偏瘫的原因,误诊原因为:①患者发病急,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准确表达病史,采集病史有一定困难,延误诊断;②多为老年人,以昏迷、抽搐、偏瘫为首发症状,且缺乏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不足为奇;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当患者服用以磺脉类为主的降糖药而出现发热、腹泻、纳差等并发症时,未相应减少降糖药量,造成低血糖;④老年患者伴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导致低血糖;⑤低血糖好发于夜间,患者对低血糖耐受性增加,所以并发症被掩盖。
  •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rn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青年自发性气胸4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理、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rn 结果:全组46例病人无手术死亡,随诊2个月~6年,术侧无复发,疗效满意。rn 结论:青年自发性气胸主要由于肺大泡破裂引起,内科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易复发,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肺大泡的大小、数目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腋下小切口及胸腔镜手术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
  • 摘要: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系因其炎性改变多不只局限于会厌,其进展快而死亡率高,如不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即可迅速致死,为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之一。儿童,特别是幼儿喉炎易出现窒息已为急诊医师所重视,本病在急诊接诊的呼吸道感染中仍属少见,由于绝大数患者合并至少一个邻近部位的改变,其中多数为咽炎,如呼吸困难不严重时,急诊医师常因咽部所见而忽视会厌检查,加之患者呼吸困难易被急诊医师解释为发热所致,且本病多数情况下症状缺乏特异性,因而本病易漏诊,从而引起窒息甚或死亡之严重后果,甚至在专科,本病的漏诊也相当惊人,尽管造成急性喉梗阻的原因包括炎性、肿瘤、创伤、异物及急性水肿等,但炎症是其中最常见也是容易造成漏诊的疾病,多数急性会厌炎经常规治疗可痊愈。
  • 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rn 方法:35例住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制剂,两组病人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8日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每日测血糖、血气分析、并计算氮平衡。rn 结果: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后病人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P<0.05);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后的病人比较,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氮平衡均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气分析PO2明显高于对照组。rn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机械通气病人,只要病情许可,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 摘要:目前抗生素是临床特别是在急诊医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近年来有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别新抗生素不断投入临床使用,一些医生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屡见不鲜,这必然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甚至引起医源性疾病。为此,在急诊医学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尤为重要。本文就急诊内科临床常见急性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性腹泻、尿路感染包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等的病原学及抗生素单独、联合应用指征和一些具体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了探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急诊医生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采用酶法测定(MODS)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心肌酶。rn 结果: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检测MODS患者血清酶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organo phosphorous poisioning,OPP)患者的临床特征,用APACHEⅡ评分作为病情严重度的标志,并分析了脱机前的ChE水平与是否成功脱机的相关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6月急诊监护室收住的32例急性OPP病人,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M样症状(占98%);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占78%)和烟碱样症状(占37%)。rn 结果:74%的患者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由于气道分泌物多(83%),意识改变(78%),肺炎(78%)和呼吸肌麻痹(57%)等因素。10例患者(32%)出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5例死亡,死亡率为15.6%。平均ICU住院时间是9.1±6.0天,平均的APACHEⅡ评分是17.4±7.4,并与死亡率、病情严重度、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和ChE水平相关。APACHEⅡ评分≥26可作为死亡的预测指标,其敏感度是90%,特异性度是100%。患者成功脱机时的血清ChE阈值为2750 U/L。rn 结论:APACHEⅡ评分可作为OPP严重度的标志,APACHEⅡ评分≥26是死亡率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ChE水平在预测患者能否成功脱离呼吸机中是有意义的。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rn 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5例CO中毒患者和38例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观察中毒人群36h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rn 结果:(1)CO中毒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S100B蛋白水平与预后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n 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升高是CO中毒患者早期脑损伤的重要标记。
  •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原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1997年7月~2004年2月)行胆管空肠Roux-cn-Y吻合术病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术式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和术后并发症。rn 结果:56例病人术后6例出现胆道感染症状,占10.7%,平均随访时间为36.8个月。将56例分为胆总管囊肿组、肿瘤组、胆石病组和胆道损伤或狭窄组,除胆总管囊肿组外,其余三组术后肝功能都显著优于术前肝功能。56例中,术后出现出血者1例。腹腔感染4例,黄疸1例,肺部感染者3例,尿路感染者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例,败血症者1例,切口感染者4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者1例。对比研究同期12名既往行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而于我院再次手术的病例,均发现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以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狭窄(3例)。rn 结论: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该术式并发症较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吻合口及吻合口以上胆管的狭窄有关。
  •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早期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救治水平,防止MODS的发生。rn 方法:总结88例创伤后SIRS患者的资料,按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后分组,对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及血糖等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比较。rn 结果:重伤组(ISS≥16)患者脉搏、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及血糖等资料及SIRS发生率较轻伤组(ISS<16)明显上升(P<0.01)。而两组间体温无明显差别(P=0.15)。rn 结论:应用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结合SIRS诊断有利于对创伤患者的早期判断和处理。
  •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胸部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及疗效。rn 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普胸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20例作为序贯治疗组,将辅助-控制通气作为初始通气模式后改为自主通气模式PSV设置为15cmH2O,然后拔除气管插管同时行经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以后逐渐减少压力支持直至撤机。选择类似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支持并以自主通气模式逐渐减少PSV支持水平的方法撤机。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比例、成功撤机比例。rn 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总的通气时间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AP的发生例数、成功撤机例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撤机在治疗老年普胸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能有效减少机械通气以后的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的影响。rn 方法:COPD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针剂治疗,监测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静态顺应性(Cs)、动态顺应性(Cd)和呼气阻力(Ri)变化及血气分析。rn 结果:氨溴索能显著降低患者Ri、PIP、Pplat、Pm、PEEPi水平,显著增高Cs、Cd水平,显著提高动脉氧气分压和氧合指数。rn 结论:氨溴索能明显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状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病原因,总结诊疗体会。rn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2年4月~2003年3月收住的18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严重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18名患者发生严重低钠血症的病因以稀释性低钠血症为主,同时叠加缺钠性低钠血症、消耗性低钠血症,其临床表现容易被原发病所掩盖,及时的鉴别、合理的纠正低钠血症至关重要。rn 结论:心脑血管病合并严重低钠血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早期发现和识别,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提高原发病的救治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rn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共收治的心脏及心包肿瘤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经ECG、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UCG)、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给予化疗及常规药物治疗。rn 结果: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7例,其中心房黏液瘤6例,左室壁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手术切除后至今均存活;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4例,均伴心包填塞,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给予全身化疗,并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心包腔内局部化疗,存活1~3月。rn 结论:UCG对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良好;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预后差。
  •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rn 结果: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rn 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隐匿,但其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瘤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的心血管急症,病情危重,症状复杂,极易导致误诊,及早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5年2月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UGG)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主动脉夹层28例临床资料,通过探讨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尤其是急诊科医师对AD的正确认识。AD是指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血液经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并延伸剥离形成不同程度夹层血肿。
  •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关系。rn 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8浓度,比较不同组间IL-18含量。rn 结果:(1)健康对照组血浆IL-18浓度平均值为15.16±6.43ng/L;(2)SAP组、UAP组与AMI组患者IL-1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3)后两组之间血清IL-18浓度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血浆IL-1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各形态与早期溶栓的评价。rn 方法:按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抬高分类:“下弧型”、“上斜型”、“上弧型”与胸痛时间、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时间的关系。rn 结果:ST段抬高形态与胸痛时间的关系。“下弧型”1~4 h;“上斜型”4~8h;“上弧型”≥8 h。“下弧型”、“上斜型”抬高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两型占92.0%;“上弧型”再通率低(8~12h),占71.4%。本组溶栓者出现末梢血管栓塞占10.8%。rn 结论:ST段抬高型即“下弧型”、“上斜型”+缺血性胸痛时间+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作为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时期;溶栓再灌注后尚需采用相应措施减少微栓塞的形成。
  • 摘要:目的:对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4年3月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脑干功能障碍患者36例。rn 结果:对出现昏迷、脑干功能障碍等的患者有效地稳定了生命体症、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rn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昏迷及脑干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较高的合并症及死亡率,治疗难度大。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有效稳定生命体征,减少合并症。
  •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rn 方法:测定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醒脑静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比较。rn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O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血浆ET含量、NO含量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者变化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rn 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ET和NO含量的动态变化,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调节ET/NO平衡减轻脑缺血,保护脑损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