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97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当代建设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第八届年会、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日照间距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兆岚、张斌、蔡欣等。
日照间距—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73篇
占比:99.23%
总计:14082篇
日照间距
-研究学者
- 吴兆岚
- 张斌
- 蔡欣
- 陈宏达
- 丁宁
- 严萍
- 云青
- 何剑锋
- 何文光
- 余建军
- 傅秀章
- 冯莉
- 刘兴正
- 刘国发
- 刘姝宇
- 刘宇骧
- 刘宝国
- 刘建平
- 刘怀义
- 刘慧杰
- 刘文鼎
- 刘明
- 刘益
- 卫伟
-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史昆琳
- 叶梦
- 吉国华
- 吕祺
- 吴国华
- 吴宗铎
- 吴家亮
- 吴彦强
- 吴斌
- 吴正旺
- 吴金泉
- 周伟
- 周忠伟
- 周滨北
- 唐林
- 唐璞
- 姚炬
- 姜运豪
- 姬芊芊
- 孙化南
- 孙小燕
- 孙海川
- 孙磊
- 孙进
- 宋代风
-
-
张昊;
陈景衡;
武玉艳
-
-
摘要:
通过分析拉萨城市住区四种典型布局模式下建筑群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得出朝向为南偏东15°平行行列式布局的建筑较有利于太阳能利用.因此,以平行行列式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日照间距下建筑各层日照时间与能耗关系,研究发现:当建筑最小日照时间为2 h,2层及以上建筑能耗和建筑日照时间变化较小,当1层和2层建筑能耗占比较大(≤4层)时,推荐最小日照时间为2h;当1层和2层建筑能耗占总能耗较小(≥5层)时,为节约用地面积,可采用1h最小日照时间;并且给出了适宜的窗墙面积比,为拉萨未来发展的高密度建筑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
刘姝宇;
沈小洁;
宋代风
-
-
摘要:
作为管控可建设空间范围的科学工具,基于特定日照边界条件的阳光包络面可有效协调城市高强度开发与阳光权维护之间的空间矛盾.通过梳理国外阳光包络面概念与方法衍化历程,本文辩证分析了其内涵实质与演进动力,总结其应用经验与实施途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相关概念实质的不断迭代,阳光权维护标准的高度地域化、求导方法的大数据化成为当前阳光包络面研究的发展趋向;合理的流程设置与职能分工是新工具纳入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
-
-
-
韩林飞;
柳振勇
-
-
摘要:
随着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对用地集约化要求日趋增加.建筑间距作为影响地块开发强度的关键指标,影响着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品质.当前制约住宅建筑间距最关键因素就是日照标准,而我国对于日照标准的划分相对粗略.因此,利用日照分析软件,对住宅间距与住宅日照时长的关系进行数据化研究分析,探索更加合理的建筑间距标准,对于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挖掘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品质意义重大.
-
-
-
陈晓勇;
叶梦
-
-
摘要:
以国家规范规定的住宅日照标准为依据,计算不同住宅高度所需的日照间距系数,分析诉讼案例是否满足当地规划管理规定的日照间距要求.通过案例的相关住宅数据建模计算,分析报批住宅对北侧现状住宅的日照遮挡所影响的时间,分清遮挡的责任关系,辨明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日照标准.
-
-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摘要:
台政办发[2018]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2018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9月29日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2018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浙江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台州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立地式农民建房另行规定。
-
-
-
熊梅;
覃快;
袁华
-
-
摘要:
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环境条件特殊,对住宅日照间距要求较高.太阳光照射到室内,能够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更能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因此,住宅建筑必须有规定的最低日照时间.通过计算确定西昌市住宅正南正北向日照间距系数,并对西昌市现有多个住宅小区进行日照间距分析.
-
-
吴正旺;
吴彦强
-
-
摘要:
该文讨论了利用“镜面反射”来减少居住类建筑日照间距、节约用地并改善建筑节能的可行性.这一方法的特征是:利用“镜面反射”装置在寒冷地区采暖期将太阳辐射定向入射住宅内北向主要卧室,使其在建筑南北向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能满足日照要求,以提高居住区容积率,达到节约建设用地之目的.利用“镜面反射”在采暖季将太阳辐射定向反射进入住宅、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室内,增加建筑的太阳能得热,进而利用其热惯性减少供暖负荷,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进一步探讨了镜面角度的调整方法、炫光的避免、居住区规划布局优化以及北向用房横向长窗的具体应用策略.指出利用“镜面反射”可大量节地、节能,其技术成熟、运营简单,其应用及推广具有极其巨大的经济、环保价值.
-
-
李佳霓;
殷丽;
连彦;
张诚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城市住区空间形态的塑造对提升城市形象起着关键作用,营造良好的住区空间形态是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日照间距规定作为日照时数要求的一种量化方式,保障居民的日照权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区的空间形态.不同城市在特定日照间距规定要求下,住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日照间距规定发展历程,分析其城市住区空间形态演变特征,比较了在不同日照时数要求及日照间距规定时期城市住区空间形态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基于其日照间距规定、日照时数要求建立典型模型,对其住区空间形态进行模拟,以深入分析日照间距规定、日照时数要求与住区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并对日照间距规定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
-
-
崔光勋;
范悦;
索健
- 《第六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日照间距规范在保证居民日照权和健康居住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住宅规划设计以及土地使用效率.国外许多国家对于对日照规范的理解各不相同,制定的出发点也各有侧重,反映了多元化价值取向.本研究通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等)日照间距规范形成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分析了国内外住宅日照规范的改变及其对住宅区规划设计和居住模式变化的影响,探索我国住宅日照设计与节能省地、居住需求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现行日照规范的前提下,探讨新的设计手法.
-
-
杨航;
丁宁
-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住区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对山地住区容积率的合理性研究将对土地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贡献.本文从地形对城市建设和容积率的影响入手,分析坡度、坡向与容积率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单元模型和软件分析,得出不同坡度下的日照间距折减系数.进而通过GIS软件,结合富源地形坡度数据,选取11种不同的低容积率产品,计算出不同坡度下(0,15%,25%)的极限容积率.同时综合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影响因素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极限容积率值,并将此值用于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富源一类居住用地的容积率范围,用以指导控规指标,从而有助于提高山地城市容积率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