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
日本近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19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亚洲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亚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专利文献557623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东疆学刊、日本问题研究、外国问题研究等;
日本近代化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立东、于海君、刘天纯等。
日本近代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7623篇
占比:99.97%
总计:557764篇
日本近代化
-研究学者
- 罗立东
- 于海君
- 刘天纯
- 卞崇道
- 严清华
- 刘丽华
- 刘兴德
- 刘毅
- 张广翔
- 张长安
- 李卓
- 王精诚
- 王金林
- 翟新
- 袁灿兴
- 赵建民
- 金基凤
- 高歌
- 高鹏飞
- 丁兴富1
- 万峰
- 严鋕钰
- 乔清举
- 乔芊
- 于大光
- 于学武2
- 于语和
- 任成
- 何兰
- 何理
- 何荷
- 侯庆轩
- 信
- 兰瑛波
- 冯玮
- 刘光宇
- 刘兴桂
- 刘学照1
- 刘岳兵
- 刘桢
- 刘永艳
- 刘祎玲
- 刘苗苗
- 刘轩1
- 吴乃华
- 吴筱屏
- 周启乾
- 周志国(译)2
- 周芳龄
- 唐琼
-
-
刘桢
-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日本历史上的三次法律移植,去探究法律移植对日本近代化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让中国从日本法律移植的过程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使中国的法律移植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移植到最合适的法律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本文的目的,也是本文的时代意义之所在.日本历史上的法律移植,作为近年以来法学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不仅要求我们介绍清楚法律移植的概念及日本法律移植的历史,更要求我们对法律移植有更深的认识:法律移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要避免不加选择的盲目移植.选择合适的、符合本国国情和需要的法律进行移植,才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日本法律移植的真正目的.
-
-
地山1
-
-
摘要:
1905年8月13日下午1点时分,东京富士见楼会场室内外已无空地,就连台阶上都站满了人,放眼望去,人头涌动,少说也有千人。后面来的人被告知已满员,不得入内,他们又不忍离去只得踮起脚尖朝前望去。拥挤不堪的环境难以抑制住这群留日学生的热血,他们得知孙中山先生7月抵达日本后,为了能够亲睹他的风采、聆听他的演讲,决定举办本次欢迎大会。中山先生向在场学生简单表达谢意后,开始他的演说。
-
-
宋武全1
-
-
摘要: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形成了国家优越意识,即以欧美文明作为价值标尺,将同处''东洋''的中国、朝鲜及东南亚诸国等视为''半开化''乃至野蛮国家。这种对外优越意识主要呈现为对华优越观,并与其东亚策略相辅相成。其虽萌发于明治维新前后,但在甲午战争之前,这种意识却呈现出三种面相的流动与叠加状态。1''因循故旧''的''固陋之国''开港以前,日本区分文明与野蛮的价值标尺是以儒学华夷观为基础的''日本型''华夷观念。19世纪中期,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实际威胁与中国的''前车之鉴''面前。
-
-
-
薛倩
-
-
摘要:
一不久前看过蔡孟翰的《全盘西化只是中国制造的山寨日本史》一文,举丸山真男论著(以《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为主)为例说明了日本近代史的延续性而非断裂性,以及中国学界此前对日本近代史的误读。这里我不想批判文章本身的论点,实际上蔡文的很多论点我是支持的,不过他通过对丸山的引用来支持他的论点,我认为是个失误,或者说是对丸山的误读。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批判。
-
-
孙作文
-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其影响从政治理念扩散到伦理道德领域,并于神道、佛教思想相结合,共同凝结成日本的"和魂".明治时期,日本全面引进西方文明进行改革,成功迈上近代化道路.然而,在与西方文明的思想交锋中,传统的东方文明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作用和地位有何变化呢.论文首先梳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承历史,然后结合日本的近代化历程对此进行探索.
-
-
-
-
高小杰
-
-
摘要:
1946年,坂口安吾发表《堕落论》,他提出:''''因为是人所以堕落,因为活着所以堕落。''''(1)而''''文章须放荡''''是生活在5世纪的梁代宫体诗代表萧纲在《诫当阳公大心书》中所提出。这两个观点的提出时代间隔久远,时期不同,文学观自然不同。但本篇论文是要追溯根源,在各自的文学脉络上一探究竟,借二者的不同一窥中日文学观的不同。一、堕落是唯一的救赎《战后日本文学史论》第五章《无赖派:美与丑的震
-
-
张闯
-
-
摘要:
森鸥外的作品中,有不少直接或间接与战争有关.其中,短篇小说《修建中》通过日本男官员与其曾经交往过的西洋女子再会的故事描绘了近代化进程中的日本.本文拟对森鸥外与主人公渡边及作品中"修建中"一词与日本近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试析在《修建中》一文中森鸥外是如何描述及看待日本现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