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
日本史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0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亚洲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专利文献1323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外国问题研究、日本研究、历史教学问题等;
日本史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娄贵书、赵亚夫、丁白璐等。
日本史
-研究学者
- 娄贵书
- 赵亚夫
- 丁白璐
- 刘明翰
- 孙承
- 张敬秀
- 杨孝臣
- 杨栋梁
- 杭东
- 潘昌龙
- 王金林
- 王顺利
- 赵建民
- 郎维成
- 丁增义
- 丁果
- 三月
- 严绍(汤玉)
- 乌兰图雅
- 五十嵐昌行
- 亢蒙
- 仲人
- 任平
- 任景国
- 佐伯富
- 佐藤伸雄
- 余干生
- 余静颖
- 佚名
- 修宏宇
- 儿玉多幸
- 刘一兵
- 刘家和
- 刘彦
- 刘明华
- 刘柠
- 刘毅
- 刘江桥
- 刘芳
- 加藤章
- 单富粮
-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社
- 卞吉
- 卢新建
- 叔木
- 史迪
- 叶昌刚
- 叶荣
- 叶雷
-
-
姜淮
-
-
摘要:
这套九卷本《岩波日本史》的引进出版,不仅仅是填补日本史通史领域的出版空白,更是给读者一个全景日本史阅读体验。公元733年的中国唐代,日本僧人荣和普照搭乘遣唐使船队来到中国,他们此行的重大使命是邀请一位具备受戒资格的高僧,远赴日本传经授法。经过十年的找寻,他们终于在扬州大明寺找到了讲授戒律的大唐高僧鉴真和尚。
-
-
瞿亮
-
-
摘要:
作为"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的文化史专著,赵德宇教授所著《日本近世与近代文化史论》继承了南开日本研究立足扎实史料,注重观点创新和理论突破,强调日本经验为中国所借鉴。作者还从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对世界带来冲击及东方回应的角度,把握住日本文化从近世走向近代过程中的明暗得失。该著没有将重点仅停留在对近世与近代日本精英思想和学术流派梳理,也并不满足于白描形形色色的文化情趣,而是以维新与复古、进步和倒退为线索,通过文明与文化的两个维度,站在全球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总结和分析"近世—近代"文化链条连续与断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种超越"一国民族文化史"的尝试,也打破了以往日本文化研究的常规和局限,其以他者为镜,而做出文化须走向多元并存、海纳百川的梳理与总结,也可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殷鉴。
-
-
杨栋梁;
郭循春
-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针对先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为我国40年来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其中针对日本历史的研究进步尤其明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概念的兴起,学术界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40年来我国的日本史研究轨迹与现状.本文拟以大数据统计为基础,参考已有调查结果和相关综述性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40年来我国的日本史研究做一综合性的考察.
-
-
竹鼠1
-
-
摘要:
现行的皇室典范明确规定了天皇继承的情况,必须等上一任的天皇寿终正寝后,皇太子才能继任。自从皇室典范确立的明治天皇时代开始,历任天皇无一不是父死子继。平成想开这个200年之先河,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呢?不过,日本史上还是有不少天皇生前就退位的例子——要是没这些例子还好,看了这些,恐怕日本人会更慌张。
-
-
郑渝川1
-
-
摘要:
明末清初,战事不断,社会动荡。而清朝的成立让许多誓死效忠明朝的支持者难以接受。在当时,一些中国人流亡到日本避难,其中最著名的人是朱舜水。这是位多才多艺的儒家学者,他的学说让当时日本的藩主倾倒,而他的建筑才华更是显露出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特质,让日本的文人墨客由衷敬佩。
-
-
美安德鲁·戈登1;
李朝津(译)2
-
-
摘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近两百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东亚及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日本史》以众多的篇幅阐述战后日本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及社会结构上的变迁。
-
-
薛倩
-
-
摘要:
一不久前看过蔡孟翰的《全盘西化只是中国制造的山寨日本史》一文,举丸山真男论著(以《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为主)为例说明了日本近代史的延续性而非断裂性,以及中国学界此前对日本近代史的误读。这里我不想批判文章本身的论点,实际上蔡文的很多论点我是支持的,不过他通过对丸山的引用来支持他的论点,我认为是个失误,或者说是对丸山的误读。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批判。
-
-
余静颖
-
-
摘要:
12世纪初期镰仓幕府的成立到17世纪初江户幕府的建立这短暂的几百年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中世纪,虽说该期间战乱频发,但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无数豪杰辈出的辉煌时代.将军、大名、武士,由男性掌握的世界背后也暗藏着许多影响历史发展的女性身影.文章从日本中世的武家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职责、财产继承等问题出发,从侧面剖析日本中世在封建制度下"家族"的形成.文中也围绕武家阶级的几位女性展开研究,一窥日本中世的性别观念和这一观念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
-
-
李冰
-
-
摘要: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暨中国日本史学会2018年会学术研讨会”,于6月15~1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60多个科研院所和大学的130多位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历史和现实中的中日关系、日本社会变迁、日本历史等议题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