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本政治

日本政治

日本政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篇、专利文献404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国际展望、当代世界、瞭望等; 日本政治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迪、吴寄南、徐万胜等。

日本政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 占比:7.54%

专利文献>

论文:4045 占比:92.46%

总计:4375篇

日本政治—发文趋势图

日本政治

-研究学者

  • 刘迪
  • 吴寄南
  • 徐万胜
  • 林晓光
  • 刘江永
  • 孟明铭
  • 李阁楠
  • 邵建国
  • 高洪
  • 鲁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伯玉
    • 摘要: 派系政治曾经是日本政治的代名词,自民党也被称为“派系联合体”。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时期(1955年至1993年),总裁选举以派系为单位进行,派系是总裁候选人拉票或争取多数派工作的工具,非派系领袖担任总裁是一种“非常态”——自民党的紧急临时避难措施。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选举制下,自民党派系政治表现出不同于中选举区制下的特点——派系功能及其约束力显著弱化。尤其是在总裁选举中,派系已经由“主角”沦为“配角”。非派系领袖出任总裁成为一种“新常态”,派系领袖出任总裁则是一种非常态。无论自民党派系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其不变的逻辑仍然是受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的支配。
    • 徐万胜; 张雨欣
    • 摘要: 围绕2019年日本皇位继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日本国内产生多元认知。其中,大部分国民不仅赞成天皇生前退位,而且赞成使之常态化,从而推动日本政府以"特例法"的形式实现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为减轻天皇负担,日本设想出多种路径并展开了社会讨论。为稳定皇位继承,日本国内有关女性天皇及女系天皇的争论再次趋于活跃。此种争论,今后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日本天皇制的改革。
    • 廉德瑰
    • 摘要: 2021年10月4日岸田文雄成为日本首相,意味着日本自民党内温和派宏池会时隔28年重新掌权。现任首相岸田与前首相安倍晋三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自民党内宏池会与清和会之间的权力争夺和政治路线对立,预示着日本内政外交将有可能出现调整。但从岸田执政半年多来的情况看,岸田内阁同样力主修宪强军,涉华消极动向也不少;安倍领导党内最大派阀,其政坛影响力和党内地位仍十分突出。与过去相比,当前日本朝野政党以及自民党内部的对华认知和政策主张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只是在具体对华牵制施压的手法和程度上有所不同。由于党内右派势力强大,岸田的对华政策还将继续受到党内外牵制,今后中日关系将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 张伯玉; 杨佳腾
    • 摘要: 2009年9月,鸠山由纪夫成为日本首相,组建鸠山内阁,实施了诸多政治主导改革措施,意图实现消除政府执政党二元体制、重塑政官关系的目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选民-政治家和政治家-官僚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对鸠山内阁时期民主党政权的“政治主导”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鸠山内阁时期的政治主导改革损害了选民、政治家、官僚三方利益,产生了委托人信任危机、加剧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懈怠,增加了代理损耗。从选民-政治家委托关系来看,由于选民对鸠山内阁产生信任危机,鸠山内阁支持率急速下降,间接导致民主党2012年众议院选举失利。从政治家-官僚委托代理关系来看,政治家一味抵触省厅官僚,导致官僚的消极怠工与暗中抵抗,加速了鸠山内阁总辞职步伐。因此,可以认为鸠山内阁时期“政治主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结果来看仍以失败告终。
    • 何晓松
    • 摘要: 1994年日本实行政治改革后,废除中选举区制,实行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改革目标是建立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达到候选人依靠政党形象和政策竞争的目的。但是改革多年后,在野党仍然弱小,无法发挥监督、制衡自民党的作用,政党体制还是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多党制,没有建立起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众议院和地方议会选举制度间选举区议席定数不统一的设计缺陷导致政党很难在地方建立稳固的地方组织。地方议会选举多采用单记非转让式投票制即大选举区制或中选举区制,候选人参选主要靠个人后援会和“系列关系”等。因政党地方组织薄弱,自民党国会候选人实施“利益诱导政治”,无法实现“清廉政府”的目标。而且,国会候选人政策位置无法向中间投票人位置靠拢,个人后援会和“系列关系”中的地方议员政策位置影响国会候选人政策位置。
    • 黄冠
    • 摘要: "派阀"作为日本政治生活中最为独特的要素之一而广为人知,但其从诞生到演化发展的历程却甚少得到详尽归纳,对其出现和变革背后的成因的全面深入探讨更是国内学界鲜有触及的议题.为了揭示"派阀"政治在日本出现和变化发展的机制,并归纳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在对日本"派阀"演化进行概述,对其发展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日本政治走势和"派阀"发展情况联动,论述了政治权力架构、选民分布、政党体系,特别是选举制度设计在"派阀"政治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对"派阀政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做了总结归纳.
    • 孟明铭; 吴怀中
    • 摘要: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背景下,日本自民党内的保守右翼势力表现活跃,针对中日关系从五大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干扰和妨害行为.在日本独特的党政关系模式和时任首相党政"双弱"、控局乏力的条件下,又受到美国策动多边制华战略的助长和刺激,该股势力的行为效果和影响被进一步发酵、放大,极大地毒化了两国关系的环境和气氛.对此,中方应在准确研判形势、针对性地加强对日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增信维稳、互利合作、改善认知、凝聚共识等工作,持续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 孟明铭
    • 摘要: 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日本东京都先后举行都知事和都议会的选举,这也是日本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地方政治活动。两场选举皆以疫情防控及应对为主题,从选举的过程来看,现任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不仅成功实现连任,同时也力助其组建的都内政党“都民第一会”在不利形势下仍保住第二大党的地位。志在重新夺回东京都控制权的自民党表现不佳,在选举中未达到原有目标,尤其是都议会选举的结果对菅义伟政权的终结产生重要影响。此次地方选举过程表明,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日本选民普遍期待政府能够有效行使治理职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因此对于政治领袖的领导能力和执政形象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日本精英阶层对此已有所反思和回应,未来可能将进一步朝着“首相主导”下的政府权力一元化方向加快改革,值得关注。
    • 孟明铭; 吴怀中
    • 摘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冷战后日本政治决策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机制内部各决策主体--首相、政党和行政官僚的关系格局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前"1955体制"下首相相对弱势、政党和行政官僚"自下而上"主导决策的局面,逆转为首相主导、后两者翼从合作的状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包括安倍晋三在内的数届内阁的政治改革发挥了主要作用。尤其是安倍晋三长期执政时期,在决策制度、决策流程和个人决策风格三个方面,对政治决策机制进行了关键调整和重塑。在后安倍时代,影响政治决策机制演变趋势的内外部因素未出现根本变化,首相主导在短中期内仍是其主要特征,但也存在着引发政局不稳的隐患。
    • 潘蓉; 肖河
    • 摘要: 日本的近现代公务员制度自建立之日就具有高度的两面性。一方面,其专业高效的运作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战前富国强兵和战后经济腾飞的行政基础;另一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的公务员制度又极力维护和扩大自身的独立性,存在政治性和民主性不足的显著缺陷,这使得日本社会在战前和战后付出了重大代价。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启新一轮公务员制度改革,再次确立了政治领导相对于公务员行政的优先性。日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说明,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应当始终以确保政治性和民主性为前提,不能过度强调专业和效率,否则就容易陷入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误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