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后果

社会后果

社会后果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02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唯实、理论与当代、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等;社会后果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勇、茅于轼、关信平等。

社会后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10.9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02 占比:88.98%

总计:2587篇

社会后果—发文趋势图

社会后果

-研究学者

  • 石勇
  • 茅于轼
  • 关信平
  • 刘洪波
  • 刘飞
  • 周立
  • 唐钧
  • 文军
  • 李强
  • 柴振荣

社会后果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广怀; 朱苗
    • 摘要: 数字技术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这一变化以数字技术对社会成员日常生活数据化的监视为基点。借用福柯"监视产生权力"的观点来分析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发现数字技术使得"监视社会"演进为"数字监视社会",即日常生活被数字技术实时全面监控,并被困于算法权力所主导的"硅笼"之中,个体被迫臣服于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算法自动化决策,从而失去自我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数字监视社会"造成了隐私透明化、权力两级化和社会原子化的后果。要消解"数字监视社会"的"硅笼",需要不断完善数据法律法规,同时重建个人主体性。
    • 刘翀
    • 摘要: 法律推理中的后果涉及到司法后果和行为后果等社会后果,司法后果是裁判理由的“逻辑意蕴”,行为后果等社会后果是“或然性预测”。基于司法后果的后果主义法律推理能够满足可预测性、可普遍化和可评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这是其得以成立的法理基础,但行为后果等社会后果不能由此被完全排除到后果主义法律推理的考虑范围之外。司法机关既不应对社会后果视而不见,也不能唯社会后果来裁判案件。从司法后果向社会后果的迈进可以弥补形式主义局限、回应社会变迁需求且在技术层面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应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前述三个方面的要求。
    • 黄冠
    • 摘要: "派阀"作为日本政治生活中最为独特的要素之一而广为人知,但其从诞生到演化发展的历程却甚少得到详尽归纳,对其出现和变革背后的成因的全面深入探讨更是国内学界鲜有触及的议题.为了揭示"派阀"政治在日本出现和变化发展的机制,并归纳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在对日本"派阀"演化进行概述,对其发展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日本政治走势和"派阀"发展情况联动,论述了政治权力架构、选民分布、政党体系,特别是选举制度设计在"派阀"政治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对"派阀政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做了总结归纳.
    • 张霁雯
    • 摘要: 建国后,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措施的作用下得到了遏制,总和生育率开始居于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之下,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家庭问题.在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分析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
    • 张晗; 罗小艺
    • 摘要: 社交媒体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其建构社会认知的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肯定,但其传播导致的社会后果却往往出乎意料、难以把控.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两级传播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是否仍然适用.使用政治经济学纳什均衡模型建构和推演分析的方法,证实由于社交媒体的出现,政治报道中观点的传递、媒体的议题、舆论的走向若仍然遵循两级传播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将会是集体谬误.
    • 赵璐; 涂真; 徐清源; 刘松吟
    • 摘要: 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日趋智能化,从机械机器人到仿生机器人甚至到类人机器人的转化背后体现了人类对人造生命的高层次需求.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对技术发展的批判视角,剖析人与技术互构的产物—机器人,其发展中的人类需求逻辑及所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在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的机器人"类人化"实践,发现在控制论影响下将机器人和人类同为生命的信息系统后,人类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人类智力、社交互动、情感需求等层次需要的逻辑下,使得机器人不断"逼近人性".同时,机器人成为技术合理化的一种方式后,对生产关系带来的冲击与对伦理关系造成的困境等非合理化的社会性后果进行了探讨.
    • 辛识平
    • 摘要: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般的审美趣味却很有市场。
    • 石勇
    • 摘要: 从观念到社会后果的路径很简单:语言一观念产生一个心理动作,造成某些心理后果,然后,再产生某些社会后果。而对于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发生机制,我们很少关注。
    • 金飞艳
    • 摘要: 在中国刑事司法裁判活动中,通常将“定罪”和“量刑”放在一起做出裁断,力图通过一个程序解决两个问题,这符合司法效率原则.文章聚焦于定罪的社会后果分析,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视角,剖析定罪对国家司法机关、被告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认为法官在进行认定犯罪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时代的需求,社会发展的趋势,普通人的常识、常理及常情等方面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