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痴

白痴

白痴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青年博览、青春岁月、中国新时代等; 白痴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睿、Bradley Butterfield、佚名等。

白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100.00%

总计:394篇

白痴—发文趋势图

白痴

-研究学者

  • 马睿
  • Bradley Butterfield
  • 佚名
  • 凌楚婕
  • 残秋月
  • 王淑芬
  • 彭婷
  • 伍宪
  • 八笔小优
  • 刘立翔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婷婷
    • 摘要: 传统小说叙事学往往重视对时间的研究,而疏于对空间的关注。20世纪后半叶,空间转向成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逐渐关注空间在叙事进程中的推动作用。现代小说叙事结构中的“空间形式”,并非全指“物理空间”。叙事空间视域下的《白痴》解读,通过小说中提到的几个特殊空间,探寻战争背景下人物与空间的依附关系以及空间背后的权力关系。
    • 王嘉军
    • 摘要: 列维纳斯的思想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与列维纳斯的理论存在潜在的共通。“面容”是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关键概念,他人的面容以其脆弱和裸露唤起了主体对他者的责任,所以面容是一种伦理召唤。这在《白痴》中有具体的体现。小说中,娜斯塔霞的面容就唤起了“白痴”梅诗金公爵对她的无限责任。梅诗金也为其他人的“面容”所召唤,也担负着为其他人的责任,但是他首先响应了娜斯塔霞的召唤,因为娜斯塔霞发出的召唤更为紧迫,这也契合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列维纳斯的伦理学所预设的场景是一种紧急和例外状态,其中的他人急需主体进行伦理回应。除了面容,“爱”也是《白痴》中的重要主题,小说对于爱的多层次描写和辨析,揭示了列维纳斯所说的“爱之两可性”。通过对列维纳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和切近地理解二者。
    • 万兴
    • 摘要: 通过文学人物的言语和行为,表达高尚的思想与精神诉求,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在其长篇小说《白痴》中,三位主要人物梅什金、纳斯塔西娅和阿格拉娅对于生活命运的关键性抉择,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一种基督式献身精神的渴望。通过梳理三位人物的献身精神形成的脉络轨迹,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美能拯救世界”这一命题的殷切期盼。
    • 吴子鹏
    • 摘要: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难美学的代表作。本文基于复调与狂欢化理论,对小说中的受难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说的受难女性特点中混合了恭顺、怪诞及高傲元素。女主人公的悲惨身世是其受难的直接原因,社会的不公与黑暗是其受难的根本原因。
    • 王灵玲; 冯昊艳
    • 摘要: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白痴》是一部优秀的美学著作,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这种狂欢化色彩主要体现在狂欢化人物、狂欢化仪式、狂欢化广场上等.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狂欢化的书写,叙述了梅诗金公爵的一系列经历,讲述了一场荒诞滑稽的悲剧,将读者引入到一个狂欢的世界.以狂欢化的叙事文本表现出人们对自由平等世界的向往.
    • 申燕
    • 摘要: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恰如其分地揭示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造的原则,但狂欢化诗学中丰富的悖论性一直被人所忽视.对话理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悖的关系,而"瞬时性"描写展示了时间的运动本性,狂欢节的种种仪式均包含有悖论的思想,而更替精神成为狂欢节的核心,这正是悖论的感性显现.因而,悖论不仅体现在形而下的叙事层面上,同样体现在狂欢化诗学的审美属性中.
    • 韩望
    •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白痴》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元素,实现了小说与戏剧的融会贯通,开创并奠基了未来小说的新模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与他对戏剧的理解和掌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白痴》的戏剧效果,指出陀氏通过对小说时空要素的精准把握,展现19世纪资产阶级的复杂黑暗与悲剧性,体现出作者深度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审美.
    • 朱建刚
    • 摘要: 斯特拉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是关系较为密切的思想同道,前者对《罪与罚》的评论得到了作家的高度评价.但在此后的交往中,由于批评家与作家在真实与幻想问题上的内在分歧,他们对《白痴》的看法产生了重大分歧.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了斯特拉霍夫对作家身后的盖棺论定.评论家与作家的分歧不仅在于政治观,更涉及文学观的差异.
    • 邰梦冉
    • 摘要: 《傻瓜吉姆佩尔》是犹太作家伊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短篇小说,辛格出生在波兰,心思敏感的他对一切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并时刻担忧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犹太教对辛格的影响也非常大,《傻瓜吉姆佩尔》中辛格将犹太教对自己的影响浓缩到上帝这个形象中是辛格对犹太教理解的再一次升华。《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书中围绕梅什金公爵这一"基督式"的人物展开,公爵身上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以及"我为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别人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拯救日渐浮躁的世界。从表面上看,这类"傻瓜式"人物是对日渐浮躁的社会的反映,二者都承担着"社会的照妖镜"式的角色,通过对两位"傻子"的描写折射了社会其他人的面貌。本文通过细读法,挖掘傻子形象的深层含义,使读者对傻子形象有更深的了解,并从两人悲惨的人生中获得启发,揭露深藏在苦难背后人性的光辉与伟大,以及两人内心深处的"大爱"。
    • 吉可佳; 田葳
    • 摘要: 坂口安吾是二战前后炙手可热的日本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立体又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很好地体现了坂口安吾堕落和孤独这一文学思想以及他对于日本战后断壁残垣的现实的思考。本文以坂口安吾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和《白痴》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其中人物形象的共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