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绘画、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767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联竞争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等;新柏拉图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方迪、易公西、陆扬等。

新柏拉图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767 占比:99.66%

总计:33882篇

新柏拉图主义—发文趋势图

新柏拉图主义

-研究学者

  • 方迪
  • 易公西
  • 陆扬
  • 何博超
  • 关家敏
  • 凌继尧
  • 卓新平
  • 周荃
  • 宋文静
  • 张永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荃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情感与政治的不同种类,并将政治理论与情感关系的两个元素结合分析,以展示情感在实现政治目标时的作用。本文扩展了《暴风雨》适用的政治模型的范围,论及了后殖民主义、乌托邦联邦、新柏拉图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其与情感的联系概括如下:1)卡利班将性爱和后殖民主义融合,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他最终既无法获得米兰达,也不能赢得岛屿的主权;2)贡萨洛乌托邦式的自由恋爱观念是无法实现的,他自相矛盾的乌托邦理念否定了其实现的可能;3)普洛斯彼罗采取马基雅维利式的策略和权术,以此实现复仇并展现他的父爱;4)普洛斯彼罗依靠他新柏拉图式的力量,迫使篡位者承认他们的过失,并鼓励米兰达和斐迪南珍惜纯真的爱情。最终,爱情将帮助普洛斯彼罗完成他恢复秩序的政治意图,斐迪南和米兰达将把自己的廉洁天性带入外界的混乱中。在这对夫妇的未来统治下,普洛斯彼罗完成救赎和伸张正义的宏图伟业才能够继续。
    • 周荃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情感与政治的不同种类,并将政治理论与情感关系的两个元素结合分析,以展示情感在实现政治目标时的作用.本文扩展了《暴风雨》适用的政治模型的范围,论及了后殖民主义、乌托邦联邦、新柏拉图主义和马基雅维利主义.其与情感的联系概括如下:1)卡利班将性爱和后殖民主义融合,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他最终既无法获得米兰达,也不能赢得岛屿的主权;2)贡萨洛乌托邦式的自由恋爱观念是无法实现的,他自相矛盾的乌托邦理念否定了其实现的可能;3)普洛斯彼罗采取马基雅维利式的策略和权术,以此实现复仇并展现他的父爱;4)普洛斯彼罗依靠他新柏拉图式的力量,迫使篡位者承认他们的过失,并鼓励米兰达和斐迪南珍惜纯真的爱情.最终,爱情将帮助普洛斯彼罗完成他恢复秩序的政治意图,斐迪南和米兰达将把自己的廉洁天性带入外界的混乱中.在这对夫妇的未来统治下,普洛斯彼罗完成救赎和伸张正义的宏图伟业才能够继续.
    • 张仙雨
    • 摘要: 该文首先通过具有历史性的图像学解析了维纳斯在波蒂切利《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为母题的人文主义寓意,分析了文艺复兴早期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在高阶层小圈子内的影响,确立了人文主义对《春》基本思想的重要影响;其次分析了维纳斯作为新柏拉图主义核心思想的象征,波蒂切利将其进行图像化呈现的原因,说明了维纳斯对画面形式构图的主导作用;最后解析了维纳斯具有的延续性表达意识的原因,总结了《春》在当时社会发挥的作用.
    • 吴功青
    • 摘要: 一、耶茨及其批评者1964年,英国科学史家弗朗西斯·耶茨(FrancesYates)出版《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传统》,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该书旗帜鲜明地主张,赫尔墨斯主义与卡巴拉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一起,塑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世界的新理解。这特别表现在,受赫尔墨斯主义影响的文艺复兴魔法,不同于希腊和中世纪对沉思的向往,极力主张实践性的"操作(operation)",后者"对人而言不仅光荣而且重要.
    • 聂建松
    • 摘要: "亚略巴谷的狄奥尼修斯"的否定式述说的观念对于整个西方的语言哲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其中包含了"无言"与"象征"的两类"否定"途径:前一类是对"肯定式述说"的否定;后一类则是一种寓意式的否定。本文将按照这两种途径,同时对王弼的语言哲学进行一番比较,并试图从中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通过对第一类否定方式的借鉴,本文重新思考了形名关系,尤其是形名相耦的关系以及"形"这一概念的精神性;而通过对第二类否定方式的借鉴,本文又重新思考了象言关系并且发现了"象"这一概念的主动性。最后本文将两类否定途径分别对应于凡人与圣人对于终极存在的言说方式,并以此说明凡人无力言说终极存在,只能借着圣人的"象征式言说"才能够认识到它。
    • 聂建松
    • 摘要: 本文梳理出一条自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至"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的《论神名》的"名号"理论线索,即从要求名号脱离感觉去反映客体的本性发展至使用感觉去表达精神的"象征式名号"。该线索反映出的是自柏拉图至5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期间,哲学家对于"感觉"和"感官经验"的重新思考,即从视之为一种需要摆脱的病态至接纳为一种正常的功能。这一转变意义重大,因为随着这样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人们眼中能够沟通神人之间的方式也自"忘我"的飞升转变为对神灵的启示的接纳,亦即灵魂自摆脱躯体的方式转变为透过"象征"的提升。
    • 姜维端
    • 摘要: 在中世纪,柏拉图哲学的发展存在两个面向。一方面,由于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理念扮演着赋予可感事物以存在的可能性及意义的角色,这与上帝创世的观点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于是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下,神学家们借助诠释和改造柏拉图哲学来论证其教义体系。但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努力,上帝与被造物在存在等级和性质上截然分裂的二元论又反过来影响了后世读者对理念论的内涵的基本理解。无论是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伊斯兰教,神学家们都在他们对柏拉图的翻译、阐释和传播中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了柏拉图哲学的二元论色彩。
    • 周泓树
    • 摘要: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美学规范的创立者,可以说是基督教美学教父.他的基督教美学观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将美进一步的神秘化,赋予了美独特的神性.本文主要对奥古斯丁受新柏拉图主义下形成基督教美学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新柏拉图主义美学和基督教美学的渊源,以及其对奥古斯丁神学美学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