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0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现代哲学、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8年博士论坛等;古希腊哲学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少禹、佚名、张志丹等。
古希腊哲学
-研究学者
- 张少禹
- 佚名
- 张志丹
- 薛刚
- 赵明
- 冯超
- 刘艳萍
- 姚晓燕
- 张传开
- 彭麟淋
- 段思聪
- 王成光
- 王铭
- 赵享
- 钱欣
- 陈道远
- 陈金平
- Daley)
- Ruby
- damon(图)
- 丁伟楷
- 丁惠
- 万希平
- 乔建中
- 于占杰
- 于慧
- 于洋
- 人哲
- 任中平
- 任伟
- 任媛
- 何云松
- 何安峰
- 何建南
- 修从涛
- 倪愫襄
- 先刚
- 冯勇
- 冯德明
- 刘
- 刘凤娟1
- 刘微
- 刘成纪
- 刘晓欣
- 刘祖云
- 刘苏
- 刘英团
- 刘跃进
- 刘霞辉
- 卓新平
-
-
熊霄;
蔡利民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早期古希腊哲学对于始基问题的认识所经历的过程,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始基问题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更是逻辑先在性这一代表普遍哲学的态度内化于其中的表现的过程.从古希腊始基观发展史的维度,揭示其中逻辑先在性的演绎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得出西方哲学把握始基问题和解释世界一般原则的最优解.
-
-
吴光行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古希腊哲学中的专名翻译存在着混乱不统一的情况,它不仅是一个中西文化语言翻译的问题,更是一个学术问题.古希腊哲学中专名翻译的规范问题,核心在于:缺乏普遍有效的严格译音表.遵循基本的翻译原则,制订出一份详细而严格的古希腊语汉语译音表以供译者遵照执行,以解决这一译名规范问题.
-
-
-
李祥辉
- 《政工导刊》
| 2020年
-
摘要: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奥运会的摇篮、千年帝国拜占庭的故土、西方文学的灵感之源……在一众欧洲国家里,希腊似乎个性更鲜明,这个印象中由清爽的蓝白主调勾勒而成的海之国,有着太多太多的光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响亮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壮阔的荷马史诗、深邃的古希腊哲学思想、不朽的希腊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带给人类不少智慧和启迪。
-
-
高山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9年
-
摘要:
柄谷行人的《哲学的起源》以交换样式为视角来理解前近代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认定伊奥尼亚的建城原则来自城邦诸个体间的契约和同意.在柄氏看来,伊奥尼亚社会之所以如此超前和逾越常规,缘于移民的属性使得个体之间的关系自由而平等,正是这种无支配的Isonomia土壤使得伊奥尼亚哲学得以萌生,哲学开始发端.以伊奥尼亚的社会结构和致思取向为原点,柄谷行人认为古希腊哲学的内部包含亚里士多德与伊奥尼亚、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双重对立,正是借由毕达哥拉斯的思想中介,可贵的自然哲学探索开始转向唯理论哲学,并在基督教的佑助下彻底掩盖伊奥尼亚的思想锋芒.柄谷行人的作品文笔晓畅,逻辑一贯,深入浅出,然而,就其根底而言,它不过是在尼采的柏拉图主义批判和近代美国式自由民主制信仰的预设前提下,借助修正后的马克思主义框架粗暴解构古希腊哲学的尝试,其外在于哲学逻辑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和缺乏文本依据的呓语意淫,与其说是来自灵感的爆发,不如说是无原则底线的错置想象.
-
-
-
-
赵娅丽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最高的幸福是理智论,还是包容.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幸福是至善这一理论出发考察亚里士多德两种幸福观,即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幸福观与思辨的沉思活动的幸福观,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与目的.沉思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并不是远离生活实践的沉思.这二者并不是竞争、排斥、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又促进前者.
-
-
陈阳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火与逻各斯的关系是理解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一个关键.古希腊人试图从杂乱无章的chaos中整理出一个有序的cosmos来,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这一秩序化的过程是由“火”采完成的.然而他所认为的作为世界本原的“火”与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讨论的本原并不在一个维度上.通过考察古代希腊人的家庭及城邦生活可以发现,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不是宇宙论意义上的火,而是一种空间或位置意义上的火.这意味着它并不是指构成宇宙的元素,而是维系着一个“政治—生命”空间之敞开的圣火,照亮了一个“伦理—政治”空间.火是一个秩序的开创形象,暗示了这背后的必然性规律是“逻各斯”.这也是赫拉克利特将“逻各斯”视为宇宙普遍法则高度的理由.
-
-
-
JIN Menglan;
金梦兰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自然是什么?随着人类理性的萌生,在近代认知理性的追问下,与生存同根的自然反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意图反本溯源,厘清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本源意义及其历史流变,并以之为鉴,在理性的层面上为时代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坐标.
-
-
JIN Menglan;
金梦兰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自然是什么?随着人类理性的萌生,在近代认知理性的追问下,与生存同根的自然反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意图反本溯源,厘清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本源意义及其历史流变,并以之为鉴,在理性的层面上为时代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坐标.
-
-
JIN Menglan;
金梦兰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自然是什么?随着人类理性的萌生,在近代认知理性的追问下,与生存同根的自然反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意图反本溯源,厘清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本源意义及其历史流变,并以之为鉴,在理性的层面上为时代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坐标.
-
-
JIN Menglan;
金梦兰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自然是什么?随着人类理性的萌生,在近代认知理性的追问下,与生存同根的自然反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意图反本溯源,厘清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本源意义及其历史流变,并以之为鉴,在理性的层面上为时代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坐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