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7143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大众心理学、集团经济研究、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等;文化学派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继文、侯茜、刘颖等。
文化学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143篇
占比:99.92%
总计:107232篇
文化学派
-研究学者
- 张继文
- 侯茜
- 刘颖
- 周娟
- 张柏然
- 方梦之
- 束学军
- 梁家强
- 穆雷
- 胡兴文
- 袁煜
- 赵博
- 辛红娟
- 高菲
- 丁凡
- 丛滋杭
- 于风军
- 任广乾
- 保菁菁
- 倪蓓锋
- 兰英
- 刘丽
- 刘全福
- 刘士林
- 刘宏磊
- 刘宝存
- 刘洪
- 刘猛
- 刘霁
- 吴春
- 周沁雪
- 姚文放
- 姜艳
- 孙琴干
- 孙立春
- 尹文嘉
- 尹穗琼
- 巫阿苗
- 张文杰
- 张琪
- 张秋宇
- 张莹
- 彭利元
- 彭星
- 徐文娟
- 戴桂玉
- 易谋远
- 曾霞
- 朱云芬
- 朱吉庆
-
-
袁斌业
-
-
摘要:
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实际上就是翻译权力研究,但有关学者对翻译权力的阐释还不够清晰全面,仍然有不少问题值得再探讨。本文提出,全面准确地认识翻译权力需要遵循五个原则,即明确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历史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同时指出,这些原则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彼此交叉重叠,对它们的理解,需要在这五个维度中既各有侧重,同时需要将其他维度联系起来的整体性斟酌。
-
-
刘宝存;
高益民
-
-
摘要:
1995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所",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并于2009年更名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拓展了研究领域,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型,促进了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强化了社会服务,推动了比较教育文化学派建设.这不但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
-
杨明
-
-
摘要:
当代关于文化与翻译的研究遍及全球,围绕翻译与文化,相继出现了"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学"及"文化学派"等概念,但学术界对于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学以及文化流派有着不同的观点与主张,极易使人混淆.本文旨在浅显地厘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们了解什么是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学及文化学派(本文中的文化学派指的是西方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学派).文化翻译是文化翻译学的一部分,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翻译学是研究翻译文化的学科,它是翻译学的子学科属于翻译的内部研究,具有综合学科的性质.文化学派则与文化翻译学不同,它进行的是翻译学的外部研究.
-
-
马晨晨
-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中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随着交际理论逐渐渗透进翻译理论,使得翻译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转换转移到了文化的转换上,即更注重文本以外的研究.这种从对纯文本转向对文本之外的研究催生出了翻译研究的一个新学派——翻译的文化学派.文章通过对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及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评述,突出翻译的文化学派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确存有些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仍有其存在的意义,文化学派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
-
马晨晨1
-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中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随着交际理论逐渐渗透进翻译理论,使得翻译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转换转移到了文化的转换上,即更注重文本以外的研究。这种从对纯文本转向对文本之外的研究催生出了翻译研究的一个新学派——翻译的文化学派。文章通过对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及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评述,突出翻译的文化学派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确存有些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仍有其存在的意义,文化学派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
-
-
刘士林
-
-
摘要:
城市是人类最复杂的空间组织结构,文化则是人类最复杂的精神活动形态,这两个性质和功能不同的超级复杂系统联系在一起,其发展与演化的规律和特点自然会更加复杂.“注重人文城市建设”是对我国城市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和道路自觉,标志着人文城市进入国家战略框架,对推进我国从“经济型城市化”向“文化型城市化”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城市科学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经世之学.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文明生活方式.基于这一学科反思与自觉,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率先提出创建中国城市文化学派的战略设计.
-
-
彭星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文化学派视角下的女权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揭示了女权主义翻译所面临的问题.对女权主义翻译理论的实质,女性与翻译的地位,女权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语言等问题进行了有益地探讨,提出了使用女性化语言、完善语言内容等建议,为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了新的研究方向.
-
-
马进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起,翻译研究语言学派的作用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文化学派突破语言文字的转换层面,将翻译研究上升为一种文化上的反思,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即翻译不仅仅是复制和模仿,而且是文化协调和操控.翻译文化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翻译研究领域一场重大变革的必然结果,即“文化转向”.由纯语言转向文化意味着翻译研究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因此,文化学派及文化转向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
-
彭利元
- 《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以英美两国翻译研究为中心,分析了西方翻译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理论思潮——语境化思潮。文章指出,翻译研究的语境化思潮缘起于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但在英美表现不一。英国学者受功能学派的影响较深,关注情景语境与翻译关系的研究;而美国学者受文化学派的影响较深,关注文化语境与翻译关系的分析。总体看,两种分析类型存在相对分离的状态,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分析的相互贯通有待加强。
-
-
-
-
-
-
-
-
-
-
-
-
- 陶礼山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2-17
-
摘要:
一种多工能文化学习用品箱,其特征是:在箱体出口的内缘有箱盖滑槽,箱体左侧有箱盖仓,链节式箱盖置于箱盖仓内,在隔板与箱隔板上有一组嵌装槽,格板插置于嵌装槽中,箱隔板右侧的格腔中设有抽屉盒,箱体背面板的四个角处设有支架孔。它不仅能使书本保持平整完好,而且学生书包整齐、统一、规范,当在校外学习时,又可将书包通过支架支起,成为一种临时代用的学习桌,具有外观美使用方便的特点,是一种新颖并独具特色的学生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