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技术
数字图像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42368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艺术科技、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三次学术交流会等;数字图像技术的相关文献由5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肖宁、王端宜、厉树忠等。
数字图像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2368篇
占比:99.96%
总计:542570篇
数字图像技术
-研究学者
- 张肖宁
- 王端宜
- 厉树忠
- 刘进
- 张媛
- 梁乃兴
- 沙月进
- 王庆
- 王慧青
- 侯建华
- 兰迪·乌维略斯
- 刘雯雯
- 刘鹏
- 劳伦特·佩罗丹
- 奥村运明
- 宋述尧
- 朱丽丽
- 李井会
- 李倩
- 李宁
- 王志
- 蒋晶
- 裴莹
- 达恩·韦洛尼斯
- 郭攀
- Chase
- 万成
- 于冠男
- 任红磊
- 何红兴
- 佘跃心
- 余礼根
- 俞隽
- 刘云
- 刘京茂
- 刘昌盛
- 劳凤丹
- 卢晓辉
- 厉为
- 厉力
- 周建昆
- 周晨光
- 唐洪武
- 唐立模
- 姚园园
- 孙文斌
- 孙海勇
- 孟庆祥
- 季晓檬
- 宋永朝
-
-
李翎;
章政
-
-
摘要:
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岩体内部裂隙的形状是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间隙性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裂隙网络类岩石模型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因裂隙的存在,类岩石试件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力均随之发生显著降低;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划分为微缺陷闭合、线弹性、裂纹萌生与扩展、峰后应变软化4个阶段;基于试件应变场角度,从细观层次分析了裂隙网络分布对扩展路径选择以及局部应变化带演化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室内开展复杂裂隙扩展机理提供参考。
-
-
李博一
-
-
摘要:
车道线检测是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由于车载平台计算能力有限,车道线算法在高精度的情况下也要兼顾其速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改进Enet的实时车道线检测模型,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修改其内部模块,使模型更加轻量与快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图森(TuSimple)车道线数据集上的速度约为原始Enet的1.5倍,但精度仅仅降低2%,达到了92.86%。此外,模型的参数量比原始Ene小2倍,因此更适合移植到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中。
-
-
-
-
摘要: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下,运动成绩不仅体现了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在比赛中的全力拼搏精神,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冬奥会的比赛环境和竞技特点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服装在防护性、智能性、舒适性、美观性、耐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快、护、美、暖”的更高要求。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本刊编辑部策划了“科技冬奥”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专栏,探索如何在多学科交叉条件下提高纺织服装科技,进而助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表现提升。该栏目共有4篇文章,主要围绕新材料和新测量技术在冬奥运动训练和比赛服装中的应用展开,分别从数字图像技术在运动生理测量及运动服装结构优化、可穿戴生理指标监测装备研发及性能、运动服装新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特邀专家有刘莉教授、刘皓教授,专栏特约主编为衣卫京副教授。
-
-
张晨颖;
杨涛;
杜宇;
侯思宇
-
-
摘要:
为了研究胶接修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挠度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阶梯搭接和斜面搭接两种搭接方式,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来研究胶接接头的弯曲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搭接长度下,阶梯搭接试件的失效载荷和弯曲强度均低于斜面搭接试件;试件的弯曲挠度与强度和搭接长度有关,搭接长度越长,弯曲强度越高,而弯曲挠度越小。由此表明,搭接长度越长,胶接层合板的强度越高,但不利于层合板的柔性变形。
-
-
李雪迎;
任红磊;
胡宝文;
无
-
-
摘要:
为探究圆形洞室围岩在不同围压下加载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变化,对制作的含圆形洞室的类岩石材料进行双轴加压试验,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记录全场应变演化过程,并根据室内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探究了围压对洞室围岩的抗压强度以及裂纹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对模型的力学特征影响较大,圆形洞室模型峰值抗压强度随着洞室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当围压增大时,压剪作用增强,洞室模型的破坏模式由以张拉应变为主向拉剪复合破坏为主转变;圆形洞室应变集中区域会随着围压的增大由洞口上下侧向两帮转移;当围压逐渐增大,张拉作用被抑制,洞口两侧破坏程度逐渐增加,收缩变形程度逐渐增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圆形洞室围岩在不同围压下加载过程中的力学变化特征。
-
-
马明刚;
沈超敏;
严良平;
潘月梁;
周浩;
彭泽豹;
徐琼
-
-
摘要:
土石坝工程中,堆石料填筑仓面的纹理是表征其级配信息的重要指标.采用无人机悬停摄影技术获取了堆石料填筑仓面的图像,将填筑仓面图像灰度、二值化处理后,采用“盒子”维数法提取了相应的图像分形维数Di.分析了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主坝填筑仓面247张图像的分形维数值,并基于图像中的GPS坐标信息进行了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结果表明:堆石料填筑仓面的图像分形维数Di能够较好地表征仓面某一位置堆石料的细料含量,且Di值在统计上符合正态分布;相较于传统的颗粒筛分法得到的仓面局部级配曲线,图像的分形维数更能反映全仓面颗粒粗细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
-
魏彩霞;
朱为镐;
陈金星;
高胜杰
-
-
摘要:
为揭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结构内部空隙分布局部特征,利用多重分形理论描述了其空隙分布情况。运用图像技术计算2种典型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图像中空隙分布的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分析了加载前后空隙分布局部特征差异,以及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分布局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空隙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性,多重分形谱峰值fmax随着面空隙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
-
肖磊
-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快速、准确提取同步碎石封层中碎石颗粒特征的方法。采用二维数字图像技术提取碎石颗粒的等效直径、最大主轴及最短主轴特征信息,并计算碎石颗粒覆盖率、碎石颗粒主轴长度差值、不同等效直径碎石颗粒比例特征;采用二维阴影重构碎石颗粒三维曲面,计算碎石颗粒体积,结合碎石表观相对密度,获得单位面积内碎石用量;采用室内燃烧筛分法,对碎石用量结果进行验证。数字图像法确定的碎石用量与燃烧筛分法结果相对误差为-2.3~4.0%。
-
-
张建飞;
郭辉;
陈小丽;
武金婷;
徐亦冬
-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准确度低和耗时长的不足,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提出相邻粗集料区域面积比相对平均差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评价SMA-13和AC-13C两种类型混合料的均匀性。结果表明:SMA-13比AC-13C的相邻粗集料区域面积比相对平均差降低了33.1%,SMA-13的均匀性显著好于AC-13C。集料粒径的不同对混合料均匀性有较大影响,各档粗集料的均匀性随粒径增长呈二次抛物线分布规律,4.5~9.5 mm档位集料的均匀性最好,大于13.2 mm档位集料均匀性最差。混合料的局部与整体均匀性存在较好的对比效果。
-
-
张鹏
-
-
摘要: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艺术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创造了数字艺术,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表达。在过去的十年中,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生成的或处理过的数字虚拟图像已因其许多优点而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
-
-
周云龙;
杨宁;
彭颖;
王昊天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通过高速摄影系统获得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图像,并采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处理,进而得到垂直流化床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形状特性、运动轨迹和气泡面积变化规律,以及气泡聚合过程中形心位置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颗粒越小,空气压差越大,气泡越易呈现球帽状;气泡上升时呈现一定的螺旋上升特性,且空气压差越小,颗粒越大,螺旋性越明显;气泡聚合过程实际上是由于小气泡受大气泡吸引而成.
-
-
Zhang Xiao-ning;
张肖宁
- 《中国工程院第15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利用数字图像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组成,分析体积参数,进而完成沥青混合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已成为沥青路面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重点介绍了笔者及所在团队在基于二维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体积组成的统计学研究、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技术中差异性物质的辨识方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粗集料形态特征和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组成三维图像重构及虚拟力学试验等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应用这些研究进展进行工业应用的实例.
-
-
LI Hongjie;
李红杰;
LAN Qing;
兰青;
WAN Cheng;
万成
- 《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2012)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为了准确比较RLWT旋转车辙仪(Rotary Loaded Wheel Tester)和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在车辙加载模式上的差异,采用相同级配和不同压实次数,旋转压实成型试件,分别进行RLWT和APA车辙试验,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分别对压实前后的车辙试件剖面进行处理,使用等效直径提取粗集料颗粒信息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的进行,RLWT车辙试件中粗集料的长轴与X轴的夹角逐渐变大,而APA车辙试样粗集料的长轴与X轴的夹角逐渐变小,这与实际通车路面的集料运动方向一致,说明RLWT车辙仪的加载模式与常规车辙仪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广泛的推广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
-
-
-
陈丁;
赵艳君;
马洪强;
刘鹏;
张妍;
王莹
-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三次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应变测量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方法.风洞试验中最重要的测量装置是风洞天平,而风洞天平中最核心的部件即是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计可将被测试件的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进而进行模型载荷的测量.本文将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引入到应变测量中来.首先概述了数字图像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了有限元法分析的结果,应变计测量结果以及依据本方法测量得到的某测试件的应变分布云图.
-
-
-
-
-
-
-
-
- 凯杰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21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一个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个数字图像对准的方法和系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二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对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优选按以下顺序:将第一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分成多个区块t_fi={t_fi1,t_fi2,...,t_fin},其中n是正整数;将第二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分成多个区块t_si={t_si1,t_si2,...,t_sin},其中多个区块t_si中的每个区块t_siν对应于多个区块t_fi中的一个相应区块t_fiν,其中ν∈{1,2,...n};通过计算每个区块t_fiν'与对应区块t_siν'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多个相关图像fci={fci_1,fci_2,...fci_n'},其中ν'∈{1,2,...n'≤n};为多个相关图像fci_ν'中的每一个确定全局最大相关值p_ν'的位置;以及计算多个第一偏移矢量fov={fov_1,fov_2,...,fov_n”},其中ν”∈{1,2,...n”≤n'}的偏移矢量fov_ν”表示通过考虑对应相关图像fci_ν”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相关图像fci_ν”的全局最大相关值p_ν”的位置而计算的区块t_fiν”与对应区块t_siν”之间的偏移,其中ν”∈{1,2,...n”≤n'}。所述方法还包含通过施加对应的第一偏移矢量fov来将第二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数字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对准。
-
-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3-17
-
摘要:
本发明的数字图像编码装置如图2所示,具有把低分辨率结构信号Std进行差分编码的编码器1100b和把高分辨率结构信号Sth进行差分编码的编码器1100a,在把高分辨率结构信号Sth使用其预测信号进行差分编码时,通过上述编码器1100b中的补填器138,进行把在上述编码器1100b中再生了的低分辨率结构信号中的无意取样值置换为从其有意取样值得到的伪取样值的补填处理,根据实施了上述该补填处理的再生低分辨率结构信号生成对于上述高分辨率结构信号Sth的预测信号。在这样结构的图像编码装置中,由于根据实施了补填处理的再生低分辨率结构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结构信号Sth的预测信号,所以将抑制成为编码处理对象的块(单位处理区域)的高分辨率结构信号和其预测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能够在抑制编码效率恶化的同时把与位于物体边界部分的块对应的高分辨率结构信号进行差分编码。
-
-
-
-
-
- 新系统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1-19
-
摘要:
用于从设置带多个光源(11)的有源平板系统(1)的计算机数字化图像获取高分辨率胶片(3)的光学绘图仪,有源平板系统(1)和相对平板(2)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垫,胶片被插入其中并被曝光(3),胶片被绘图仪运动系统(4—5)支撑,将其在划分为光栅的整个图像的部分(n)的区域内移动,从而可以用相应(n个)光源(11)得到整幅图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