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异化

教育异化

教育异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084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等;教育异化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梅红、闫智勇、何履胜等。

教育异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084 占比:99.36%

总计:20213篇

教育异化—发文趋势图

教育异化

-研究学者

  • 李梅红
  • 闫智勇
  • 何履胜
  • 刘君
  • 卢盈
  • 张新婷
  • 张燕
  • 李帆
  • 李志兴
  • 王巧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迎光
    • 摘要: 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批判到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再到鲍德里亚的仿真社会批判的理论变化,揭示了现代社会异化由拥有到显现再到仿真的变化。这些异化形式渗透到教育中来,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异化问题在更高的水平上不断重新再生。异化使教育背离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对其产生根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探讨在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这一现象。
    • 黄翠翠
    • 摘要: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一生都在使用异化概念,只不过使用的视角和内涵有所不同。纵观马克思的著作,他的异化理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仅有内容,还包含庞杂深邃的政治异化、社会关系和精神异化理论等内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其后继者赋予新的内涵、进行新的发展,深入把握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方法论导向,对于我们当前关于教育现状的研究、反思和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李琼琼
    • 摘要: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教育异化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发展因素、社会生产关系因素以及教育“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教育异化主要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异化、教育内容的异化、教育权利的异化以及“人的本我”的异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应辩证看待教育异化的消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道路是对教育异化积极的有限的消解路径。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教育终将实现对“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本真复归。
    • 胡冰
    • 摘要: 教育异化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对于教育异化的研究,发现学界对于教育异化的批判集中于教育异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教育异化具有阶段性,即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异化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某种特定形态的教育异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有历史进步意义。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分析教育异化现象的全新视角,给教育以正确的定位。
    • 黄丽娟; 张新婷
    • 摘要: 为精确厘清教育异化研究概况,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8-2020年收录的612篇与教育异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自1988年以来,我国教育异化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1988-2000年)、发展期(2001-2012年)以及深化期(2013-2020年)三个阶段;该研究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核心学术团体;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等核心机构是教育异化研究的中坚力量;研究热点侧重于“教育异化”“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主题。基于此,建议作者与机构之间加强合作、构建教育异化研究共同体,拓宽教育异化研究视野,深入挖掘教育异化研究的历史进程。
    • 黄丽娟; 张新婷
    • 摘要: 为精确厘清教育异化研究概况,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8-2020年收录的612篇与教育异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自1988年以来,我国教育异化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1988-2000年)、发展期(2001-2012年)以及深化期(2013-2020年)三个阶段;该研究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核心学术团体;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等核心机构是教育异化研究的中坚力量;研究热点侧重于"教育异化""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主题.基于此,建议作者与机构之间加强合作、构建教育异化研究共同体,拓宽教育异化研究视野,深入挖掘教育异化研究的历史进程.
    • 彭雅丽
    • 摘要: 高中教育是特殊的教育阶段,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且对个体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 高考制度及社会就业与人才评价制度的长期影响下,高中教育工具化、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熬过高中就不用学习了、考上大 学就轻松了”等这些字眼违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那么如何引领高中教育恢复本源?确立高中教育的正确路向?作者通过观察法、 访谈法将 z 中学通过文字真实的呈现出来,从现象看本质,对其原因和如何规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切实可行 的建议。
    • 冼心媛
    • 摘要: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催生很多超前教育的观念与教育机构市场的种种乱象。这些不良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乱象压 榨着儿童的生活,使教育偏离了其本质,正在发生异化。笔者认为教育异化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社会转型期下功 利主义的价值观。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回归本质,探索一条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理性与理想共存的发展之路。
    • 卢盈
    • 摘要: 差异化的教育身份具有深刻的制度根源,通过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将不同的学生分流,进而通过学校制度的规范进一步固化其教育身份.然而对于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诉求,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制度设计,建立能力和学历并重的筛选制度,弱化中小学校的“级别”,突出办学特色,从社会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观念出发扭转教育身份的异化现象.
    • 吴爽
    • 摘要: 18年来,陈柏根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石城县实验学校、遂川博雅学校等6所民办学校,这些学校都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名校。在不少学校“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质量观的笼罩下,陈柏根于十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一场教育的变革——将科学的素质教育进行到底。陈柏根认为:在教育充塞着短视和功利的今天,太需要呼唤真正回归“人”的教育——这种教育直指学生一生平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用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博取“名校”的光环,也不能为迎合世俗的审视而把教育异化为一种缺失人文关怀的“驯化”,把学校变成情感流失的“沙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