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度公正

制度公正

制度公正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伦理学(道德哲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25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求实、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等;制度公正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增伟、周智、魏秀珍等。

制度公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24.9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25 占比:74.89%

总计:701篇

制度公正—发文趋势图

制度公正

-研究学者

  • 宋增伟
  • 周智
  • 魏秀珍
  • 何立胜
  • 何绵锦
  • 崔宜明
  • 王金燕
  • 刘月岭
  • 刘艳新
  • 卢晓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小明
    • 摘要: 现代化与制度公正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注重制度公正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都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整体变革发展的方向,都以追求制度公正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和伦理要求。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准备阶段制度公正的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时期开启制度公正实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呈现制度公正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制度公正的新实践。多维审视上述过程在于明确: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公正价值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维度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制度公正取向;在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基础上呈现传统价值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公正价值。
    • 康金红
    • 摘要: 制度设计的目的 是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我国古代历史上"考试"与"荐举"两项制度规定了哪种人才可参加政府的组织,居于可发挥极为重要的、突出的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功能的地位.要研究中国文化,绝不可忽略中国政治制度史.严格说来,直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的政府.本文在对最能代表中国的汉、唐两个朝代文官选拔制度详尽阐述的基础上,对制度的公平性予以评述,加深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客观公正理解,并为我国如何把社会、政治中种种制度简化以求得"真才"提供启发.
    • 何绵锦; 崔宜明
    • 摘要: 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并对市场交易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种风险和后果一直存在,而这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少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黑洞”为己方牟利,直接侵犯了患方的利益;患方不正当的维权方式又反过来侵犯了医方的利益。由此,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陷入不断恶化的怪圈。因而,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重构,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以消除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为重点,另一方面需加快医患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德性重塑。
    • 何绵锦; 崔宜明
    • 摘要: 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并对市场交易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种风险和后果一直存在,而这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少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黑洞"为己方牟利,直接侵犯了患方的利益;患方不正当的维权方式又反过来侵犯了医方的利益.由此,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陷入不断恶化的怪圈.因而,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重构,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以消除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为重点,另一方面需加快医患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德性重塑.
    • 涂可国; 孙秋英
    • 摘要: 公正是古今中外人类普遍追求的道德品质,也是判断道德的重要价值尺度,而求得行为和制度公正是人的重要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自古以来儒家就十分推崇公正的美德和德行,凸显“公正无私”的价值观和责任观。《礼记》多达13处使用“无私”概念,并借孔子之言阐释了无私的理念。
    • 卢盈
    • 摘要: 差异化的教育身份具有深刻的制度根源,通过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将不同的学生分流,进而通过学校制度的规范进一步固化其教育身份.然而对于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诉求,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制度设计,建立能力和学历并重的筛选制度,弱化中小学校的“级别”,突出办学特色,从社会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观念出发扭转教育身份的异化现象.
    • 胡月; 孙艺
    •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制度公正的保驾护航,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出发点,以制度公正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以实质正义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公正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各种制度建设之中,实现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相融合,推动国家治理向"法治"转型.
    • 杜德省
    •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制度的首要德性在于公正性,公正的制度能有效规约人们的交往行为,激励人们以合理方式获取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其实践意义在于构建各方面均衡的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实现制度公正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追求;要构建法治社会,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要促进阶层流动,构建公平正义、充满创造活力的和谐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