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6篇、专利文献909篇;相关期刊294种,包括文学教育、民间文化论坛、全国新书目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龙应台、丁言昭、华然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6 占比:40.39%

专利文献>

论文:909 占比:59.61%

总计:1525篇

上海文艺出版社—发文趋势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研究学者

  • 龙应台
  • 丁言昭
  • 华然
  • 吕晶
  • 易中天
  • 林朗
  • 江曾培
  • 邹璐
  • 陆春祥
  • 韩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著铸刻文化丨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杨潇在自己36岁本命年“陷入某种存在主义危机”,作为前资深媒体人,他辞职后规划的写作计划无法推进,感觉“生活像永远对不准的指针”。重走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西南联大)师生湘黔滇旅行团走过的1600千米旅程的计划,。
    • 杨兴文
    • 摘要: 在陈忠实将要写完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时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邀请他创作长篇小说,他坦诚地向人家解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有约在先,无论作品成色如何,自己都需要坚守信用。接着,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到西安组稿,邀请陈忠实写长篇小说,他同样以与何启治有约在先,必须说话算数为由委婉拒绝。
    • 宋雪
    • 摘要: 作为中国文学专业的重量级学者,陈平原在主业“文学研究”之外,还不时涉足“大学话题”,从1996年与夏晓虹合编《北大旧事》算起,在二十余年间,探寻百年中国大学的历史与精神,关注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叩问理想中的“大学之道”,不断为学界贡献新作,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推进。这些作品,包括经过修订和重排,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的“大学五书”系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老北大的故事》《大学新语》),以及《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花开叶落中文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怀想中大》(花城出版社2014年)、《阅读·大学·中文系》(花城出版社2017年)等多种著述。其中既有专业论作,也有随笔小品,以及兼而有之的“第三种笔墨”。借由这些文字,与历史进行对话,也展现出人文学者的社会观察与自我期许。
    • 李生峰
    • 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研究》(余守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出版)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将党管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民立场的坚持有机统一起来,是一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之作。从现实意义上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提出和研究人民性,彰显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和一切旧意识形态的超越。这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对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支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林静(文/图)
    • 摘要: 本校学报编审、二级作家姚青群(笔名摇摇)的新作《说好不说名字》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散文集汇聚了“一群把玩才情、易医相融的有趣灵魂”,凝练了“一段艺文相依、食色相激的时光记忆”。作者思接中西,叩问古今,深嵌在文字中的意境耐人寻味,用雅趣之心抒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平凡的生活过出别样精彩。
    • 吴新雷
    • 摘要: 俞先生的自存本由于“文革”中库房遭遇火灾全被焚去,独遗下我珍藏的这份校样尚留存人间,现今找出来捐献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便公之于同好!1962年下半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呼应南北曲友的热切期盼,筹划重印《粟庐曲谱》。印刷出文字部分清样后,俞振飞先生亲自校对。当时俞先生因我正在研究“俞派唱法”,便把多印的一份校样邮赠给我查证并参校。不料形势有变,出版社骤然叫停,重印计划没有实现。俞先生的自存本由于“文革”中库房遭遇火灾全被焚去,独遗下我珍藏的这份校样尚留存人间,现今找出来捐献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便公之于同好!
    • 魏天无
    • 摘要: 2019年前初次读到诗人袁志坚的组诗《瓷爱》(后编发于《长江文艺》,2019年10月),便揣测诗人在以瓷——越窑青瓷——为中心做集束式创作。如今,由99首诗组成的同名诗集《瓷爱》(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摆在我的案前。诗人持久的写作耐力和耐心令人钦佩,而围绕某一对象/题材/主题写作大型组诗,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并不多见,似乎也不时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推崇的“及物”写作中,诗人们更愿意安身立命于精细描绘某个城市或乡村,甚或某座山脉、某条河流,以获取福克纳式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文学世界和接受效应。袁志坚的一意孤行,除了因为将青瓷发源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个人的赏玩雅趣,更多的是因为在历史甬道的幽深与晦暗处,青瓷的神秘辉光仿佛只向他一人发出绵长召唤,而他必须做出回应,平复内心无法抑制的激荡。
    • 摘要: 这是一段通过文学构建起的素未谋面的情谊;这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对一位诗人作品的真诚审美散论;这是一位诗人对普通读者有温度的尊重……2020年12月2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一部书稿的前世今生——《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暨研讨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新闸路馆海关楼赵丽宏书房举办。由静安区图书馆编辑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是作者张平治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带病坚持完成的遗稿。书稿的背后是一段温暖的文坛故事。
    • 刘艳; 严歌苓
    • 摘要: 虽然严歌苓出国留学前就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并且出版了三部成绩不俗的长篇小说,但笔者与严歌苓的最初结缘一一读到的第一本严歌苓作品,还的确是因为那本让严歌苓声誉鹊起的《扶桑》,后来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的《人寰》。
    • 摘要: 《全球真实故事集》作者:吴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主要内容:一本来自洪都拉斯、波兰、刚果、塞内加尔、南非、古巴、英国、日本等国家记者的非虚构作品集,共有九篇真实报道和一篇纪实摄影,涉及贫困、移民、养老、种族、性别等全球性共同的议题。推荐理由:当今世界信息和交通高度发达,人们每时每刻都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联系,也可以通过飞机和高铁朝发夕至。地球似乎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村子,家长里短,鸡犬相闻,甚至于别人的呼吸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