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869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等;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宫叶琴、李丽娟、李小寒等。
护患沟通能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869篇
占比:99.78%
总计:69020篇
护患沟通能力
-研究学者
- 宫叶琴
- 李丽娟
- 李小寒
- 林英
- 安秋月
- 张秀平
- 马晓璐
- 何芹
- 史文洁
- 吕亮亮
- 周婷婷
- 周艳霞
- 唐建娟
- 唐霞
- 孟庆慧
- 李淑雯
- 杨美玲
- 武月
- 牛莉
- 王玲玲
- 王琴
- 王笑笑
- 王青尔
- 翟春晓
- 胡慧
- 范丽娟
- 董艳
- 蔡巧英
- 蔡巧英1
- 许亚红
- 谌璐
- 谢晖
- 赵荣艳
- 赵荣艳1
- 郑艳
- 钱晓路
- 陶玲
- 雷蓉
- 饶璐
- 黄丽丹
- 丁瑞芳
- 严鑫
- 于冬梅
- 于萍
- 付京
- 付宪秋
- 代雨
- 任德灵
- 何伯红
- 何剑
-
-
赵铁夫;
张彬;
王燕燕;
李党香;
孙君辉;
马涵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对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卫生职业学院2015级和2016级在北京安贞医院实习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2016级护生作为实验组,2015级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护生第1次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2次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第1次测评及对照组;对照组两次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
-
陈小芳;
杨珠英;
蒋秀玲;
郑晓萍;
林铃;
陈颖萍
-
-
摘要:
目的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及患者心理特点,引入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探讨其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构建一套系统、专业、具体的护患沟通教学内容,提升护士沟通核心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运用。方法选择2021年3—6月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护患沟通技能训练,纵向对比培训前后护患沟通能力及所护理的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基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为理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能培训后,护患沟通能力明显提升,信息交流及反馈、沟通行为、沟通价值观3个维度的得分、总分及所护理的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构建的护患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对提高护士沟通技能水平有效,有助于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
-
-
程晓芳;
赵静;
魏丽姗;
张新彩;
游杰;
阚小闲
-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妇科临床护理带教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妇科实习的49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2021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妇科实习的51名护生为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基础上采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临床护理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得分、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开展妇科临床护理带教,能有效改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护生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
-
陈丽琴
-
-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84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名。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实习护生采用SBAR的沟通模式。实习4周后,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在建立和谐的关系、确认患者的问题、验证感受及传递有效的信息等沟通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到带教中,可明显提高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与信任。
-
-
刘颜
-
-
摘要:
目的分析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提高年轻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工作的10名年轻护士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工作的10名年轻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观察组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分别对两组年轻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沟通能力、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教学后,观察组年轻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年轻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年轻护士的带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轻护士开展情景模拟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实践操作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年轻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及其对教学的满意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
-
赵爽;
帖亚楠;
赵金艳
-
-
摘要:
目的:呼吸科护理期间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科2019年3月到2020年6月接受护理服务患者100例开展对比研究.对比分组方式应用随机数表法.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为护理人员提供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评价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科的综合护理服务水平,可以更好的降低护理纠纷风险,值得普及.
-
-
李玉红;
魏红英;
肖孟鹃
-
-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及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轮转的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80人,将2018年12月—2019年2月的40名本科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临床教学;2019年3月—5月的40名本科实习护生作为试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进行临床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人文得分)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法顺应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沟通能力,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护生优质护理服务能力,丰富了临床带教形式,有利于促进医教协同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
刘超
-
-
摘要: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大学生实习体验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单位进行护理实习的60名大学生,应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授课,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大学生培训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患沟通能力,并调查患者对大学生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培训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研究组的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体验护理的实习大学生进行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其理论考试成绩护患沟通能力,改善患者对大学生的护理满意率.
-
-
刘雪晶;
朱正日;
孙宇;
刘婉露;
刘仁杰;
张丹丹
-
-
摘要:
目的: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提升心内科新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新护士20例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成两组并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将采用常规培训的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10例采用巴林特小组,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后的护患沟通能力.结果:在两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方面相比较,对照组的各方面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且数据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情绪和智力各方面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和参考价值.
-
-
唐霞
-
-
摘要:
目的: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以及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了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会对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工作的护理人员,选择其中的100名护理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展开调查.结果:对护理人员调查后,可以明确对其护患沟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护患沟通知识可以显著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平均用时、对护患沟通知识的储备程度.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知识储备的人数具有一定差异(P<0.05),认为沟通知识可提高沟通能力的人员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人员的评分,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很多因素都会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产生影响,一般主要为人员培训的平均用时和沟通知识的储备情况,另外沟通知识对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
庄淑梅
- 《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是密切护患关系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必要基础,也是合格护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从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通过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并探讨适合于护生特点的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