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腺苷(ATP)
三磷酸腺苷(ATP)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432562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田径等;
三磷酸腺苷(ATP)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金平、蔡新霞、刘晓红等。
三磷酸腺苷(ATP)—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2562篇
占比:99.98%
总计:432641篇
三磷酸腺苷(ATP)
-研究学者
- 罗金平
- 蔡新霞
- 刘晓红
- 刘艳晨
- 吴伟宏
- 屠庆龙
- 张志英
- 李秀杰
- 田青
- 纪青
- 郭忠
- 魏荣兰
- 黄宝能
- Ben Koopman
- Chang-won Kim
- D.
- E.
- G.
- Gabriel Bitton
- Geuken
- H.
- J·拉特马克
- Leuvenink
- L·皮奇福德
- L·科尔布
- M·莱格
- N·阿布莱德
- S.
- S·拜尔
- Visser
- 丁家旺
- 丁晓东
- 乔德阳
- 于婷
- 于桂芝
- 于洋
- 付嫔
- 付晓初
- 任淑贞
- 何保山
- 何瑛
- 侯圣贵
- 傅志仁
- 关永源
- 冉志华
- 冷雪琪
- 凌丽俐
- 刘东
- 刘书霞
- 刘儒平
-
-
宋卓琳;
黄明珠;
陈雪岚
-
-
摘要:
谷氨酸棒杆菌是目前氨基酸生产中最主要的工业菌株,其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该菌生产各种氨基酸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以ATP供应为导向,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开发具有可人工调控的ATP供应的细胞工厂是提高生物产量的一种关键策略。因此,通过调控谷氨酸棒杆菌的ATP供应从而促进氨基酸的生产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操纵ATP供应调控谷氨酸棒杆菌产氨基酸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氨基酸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工业菌株的工业生产优化提供参考。
-
-
刘浩;
董家勇;
傅志仁;
杨璟辉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冷缺血时间(CIT)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分析218例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供肝CIT分为A组(CIT≤6 h,60例)、B组(6 h10 h,69例)3组.收集受者术后1、7、14 d的血液样本,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各组受者的AR发生率和C4d沉积阳性率.结果 各组ALT、AST和LDH水平在术后1 d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4 d各组各指标相当,且术后时间与组别均存在交互效应.肝移植术后各组CD4+T细胞ATP水平逐渐上升,至术后7 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且术后时间与组别均存在交互效应.A、B、C 3组AR发生率分别为10%、12%、28%;与C组比较,A、B组的AR发生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3).A、B、C组AR受者的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1/3、45%、89%;与C组比较,A组的C4d沉积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5).结论 CIT延长有可能导致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损伤加重,更易诱发体液性AR.
-
-
练殊;
卢余盛;
程云龙;
谢瑞芝;
李书慧;
于婷;
梁海燕;
贾力
-
-
摘要:
目的:探索斯诺普利(Cap-NO)干预循环肿瘤细胞(CTCs)粘附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作用.方法:UV-Vis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梯度下Cap-NO的特征吸收峰(300 nm)峰值;MTT法检测Cap-NO对HUVECs和HT-29的毒性;粘附实验检测Cap-NO抑制肿瘤细胞HT-29粘附到HUVECs的效率;流式检测Cap-NO对肿瘤细胞粘附分子及整合素活性的作用;qRT-PCR和三磷酸腺苷(ATP)检测Cap-NO对肿瘤细胞HK1、HK2、MMP2的mRNA表达和ATP水平.结果:Cap-NO的特征峰(300 nm)峰值,随着浓度的减小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Cap-NO对2种细胞都表现为低毒性;Cap-NO可抑制肿瘤细胞粘附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且与给药浓度成正比;对肿瘤细胞的分子CD44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给药浓度成正比;Cap-NO也可抑制HK1、HK2、MMP2的mRNA表达并降低ATP的形成,抑制肿瘤能量代谢.结论:Cap-NO是一种有效的NO供体化合物,在低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内能有效干预肿瘤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可能具有预防肿瘤转移的作用.
-
-
-
董佳梓;
张妤;
魏云涛;
许环宇;
刘路;
邓婷月;
张立德
-
-
摘要: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阐释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14 d.足三里组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髂嵴上非经非穴点,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干预10d.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大鼠在每天同一时间固定20 min,不予电针干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AMP)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Atg1/失调51样激酶-1(ULK1)、磷酸化ULK1 (p-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 (LC3-Ⅰ)以及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脾虚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足三里组ATP含量高于脾虚组(P< 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经非穴组与脾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脾虚组、足三里组AMP/ATP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 0.01,P< 0.05);脾虚组p-AMPK/AMPK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足三里组p-AMPK/AMPK较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上调(均P< 0.05);足三里组p-ULK1/ULK1和LC3-Ⅱ/LC3-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均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AMPK直接磷酸化ULK1,形成稳定的ULK1/AMPK复合物,提高线粒体自噬能力,从而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治疗脾虚证的作用.
-
-
黄艳宾;
李洁;
刘秀红;
纪青
-
-
摘要:
Kinesin family member 1A (KIF1A) is a plus-end kinesin-3 family motor protein that moves along microtubule filaments and is powered by the energy derived from ATP hydrolysis.It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er of synaptic vesicle precursors along microtubule bundles to the axon terminal.Mutations in the motor domain of KIF1A may cause a variety of nerve-related diseases and defects.Here,the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of KIF1A related life processes and diseas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key intermediate structures of KIF1A ATPase reaction cycle are presented.Based on this structural information,the movement form,the mechanism of nucleotide exchange and 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KIF1A are described.In addition,some open ques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 of KIF1A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to offer new sights for KIF1A related research.%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A (kinesin family member 1A,KIF1A)属于向微管正向端移动的驱动蛋白第三家族,它能够利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实现沿微管定向运动.KIF1A是轴突末端的突触囊泡体沿微管输运的重要载体,其马达结构域的突变将导致多种与神经有关的疾病和缺陷.文中主要综述了近年来KIF1A有关的生命过程和疾病的研究进展,介绍了KIF1A催化ATP水解反应的各中间态结构,同时基于这些结构信息,阐述了KIF1A的运动形式、核苷酸轮换机制和运动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为KIF1A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
林木娣;
黄诗韵;
杨爱君;
何瑛
-
-
摘要:
介绍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利用活体微生物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作为标记分子,通过检测超高温(UHT)灭菌奶中微生物的ATP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荧光强度,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经验证能与国标法商业无菌检测达到一样的筛查检验目的,能够对UHT产品进行快速放行,在UHT灭菌乳与乳制品的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张健伟;
钟冠明;
吴清平;
李程思
-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原理的微生物含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设计了一种检测仪的软硬件系统.其中主要采用光电倍增管以及外部放大处理电路将ATP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然后利用微控制器进行脉冲计数从而计算出待测物体中的ATP的浓度,通过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以及μC/GUI图形库将结果实时地显示在触摸屏上,并同时保存在外部microSD卡中.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测试并给出了相关数据.
-
-
李兰英;
徐勤;
许丽;
闻艳丽;
武利庆;
任淑贞;
刘刚
-
-
摘要:
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的是微弱光信号,传统的物理标准光源光强度往往超出其检测范围,难以用于计量校准.为此,该文建立并优化两种生物化学模拟发光标准体系.将8-羟基喹啉(8-Ox)引入鲁米诺-过氧化氢-金属离子体系中,实现发光方式由闪光型到辉光型的转变,在100 s内发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1.1%;由此建立发光强度稳定的化学发光标准体系,利用此体系考察化学发光分析仪的重复性、交叉污染、线性相关系数.利用三磷酸腺苷(ATP)-荧光素-荧光素酶反应,建立生物发光标准体系,考察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灵敏度.为化学发光分析仪日常的校准工作以及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制订提供实验基础.
-
-
王志惠;
谭玉静;
杨雪霞;
赵曙辉
-
-
摘要:
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有效提取是利用ATP发光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的关键.为判断霉菌在织物上的生长情况,以纯棉织物上接种的黑曲霉为对象,研究了霉菌胞内ATP的提取方法,对比了加热煮沸法、磷酸盐缓冲液法、三氯乙酸法、二甲基亚砜法和苯扎溴铵(BAC)法共5种ATP提取方法对黑曲霉胞内ATP的提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BAC法提取ATP效果最好;BAC法提取的适宜条件:BAC质量分数为0.50%,pH值为12.0,提取时间为5 min.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法,通过测定ATP含量判断织物上霉菌生长的方法使检测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