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管

微管

微管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47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等;微管的相关文献由3672位作者贡献,包括毛裕民、谢毅、何潮洪等。

微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2 占比:41.2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947 占比:58.13%

总计:1629篇

微管—发文趋势图

微管

-研究学者

  • 毛裕民
  • 谢毅
  • 何潮洪
  • 姜长青
  • 徐现刚
  • 胡小波
  • 严超雄
  • 熊伟
  • 王磊
  • D·T·科尔伯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冬怡; 刘丽红; 陈珊珊; 苗慧莹; 刘浩然; 孟凡亮; 邵志勇; 汪俏梅
    • 摘要: 为探究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信号转导关键组分BES1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叶片形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荧光标记微管的mBES1过表达BR超敏番茄植株,即mSlBES1-OX×SlTub6-eGFP杂交材料(B×T)。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mBES1过表达改变了叶片细胞的形态并产生卷叶表型。进一步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BES1番茄叶片微管蛋白表达量下降。同时,外源80μmol·L^(-1)微管解聚剂处理杂交材料,发现mBES1的过表达增加了细胞中微管对解聚剂的敏感性。综上,BR信号途径关键组分BES1主要通过调节微管蛋白量及其稳定性来影响番茄细胞的性状,并进一步调控叶片形态,这一结果为揭示BR通过微管调控番茄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蔡圳南; 黄兴元; 刘同科; 彭艳蓝
    • 摘要: 在微尺度下,为了保证塑料微管成型的精度,必须考虑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成型的影响。针对微尺度下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的双层气垫层气辅挤出成型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且与不可压缩熔体所得到的数值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壁厚为1 mm以下的塑料微管的挤出过程中熔体的密度、微管的内半径、熔体的壁厚、温度、X及Y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熔体的可压缩性不仅影响塑料微管挤出时X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壁厚、内半径等的变化,而且影响了塑料微管Y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挤出速度、牵引速度等的变化。
    • 刘芳; 黄红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元细胞骨架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骨架成分在神经元轴突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崔楠雪; 徐尤年; 周巧; 张诗海
    • 摘要: 量子相干发生在微管中,量子迁移理论表明,意识起源于大脑微管蛋白质中非极性疏水“π堆积”区域的量子过程,这些区域在微管之间排列、连接和延伸。全身麻醉药作用于微管,抑制量子效应并破坏相干能量转移,从而导致意识的丧失。微管的电震荡特性与脑电波的形成以及信号的转递有关。目前的研究表明,微管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和部分原核细胞中,可能作为意识与麻醉沟通的桥梁。了解微管的性质和作用,将有利于解开麻醉和意识的谜团。
    • 徐巍; 刘任红; 杨金鹏; 张新婉; 徐秀丽
    • 摘要: 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是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标。海洋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使海洋生物具备产生独特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能力,为新药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1972—2021年从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的成药性较好的微管去稳定剂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性化合物来源、构效关系,临床研究进展,化学全合成及衍生物的研究情况等,以期为医药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推进靶向微管海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 王祯; 雷槟恺; 于亮; 李俊平; 王瑞元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微管形态变化及自噬体降解特征。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急性离心运动组,于运动后0h、12h、24h、48h、72h取材。分离单根肌纤维检测微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腹腔注射秋水仙碱检测恢复前期(12h内)骨骼肌自噬流。结果:①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内骨骼肌微管形态改变,恢复12h大量横向微管丢失且纵向微管束密度降低;②恢复12h肌纤维中多见自噬体,24h与48h自噬溶酶体增多;③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LC3)Ⅱ型蛋白表达在恢复12h、24h、48h显著增加(P<0.05),0h、72h显著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于恢复12h最高(P<0.05);④急性离心运动组运动后恢复前期(12h内)骨骼肌自噬流显著低于安静组(P<0.05)。结论:急性离心运动后恢复期内骨骼肌自噬体降解存在“瓶颈”,恢复前期(12h内)自噬流降低,可能与骨骼肌横向、纵向微管丢失有关。
    • 张彤; 周妍; 吴巍
    • 摘要: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溶酶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的亚细胞定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SFN(20μmol/L)处理A549细胞后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SFN(0,10,20,30μmol/L)处理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RILP蛋白的表达。利用TCGA及UNLCAN数据库分析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RAB7交互溶酶体蛋白(RILP)及ATP6V0D1蛋白的差异表达;利用ONCOLNC数据库分析RILP及ATP6V0D1与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联;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在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RILP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RILP与ATP6V0D1、ATP6V0D1与LC3Ⅱ的相关性;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RILP蛋白与微管蛋白TUBB/TUBA1A、LC3Ⅱ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SFN处理的A549细胞中观察到溶酶体发生核周聚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在SFN处理的A549细胞中,380个蛋白表达上调,278个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SFN浓度(0,10,20,30μmol/L)的升高,RILP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RILP、ATP6V0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与高表达RILP、ATP6V0D1蛋白的患者相比,低表达RILP、ATP6V0D1蛋白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P<0.05)。STRING数据库结果显示RILP蛋白与微管蛋白TUBB/TUBA1A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相互作用。同时,TCGA数据库显示在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RILP蛋白与ATP6V0D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RILP蛋白与LC3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ATP6V0D1蛋白与LC3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FN通过上调RILP的表达,从而加强RILP与溶酶体ATP6V0D1蛋白及LC3Ⅱ的关联,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
    • 冯美莹; 卫恒习; 李莉; 张守全
    • 摘要: 旨在探索长链非编码Tubb4b基因(lncRNA-Tubb4b)是否具有蛋白编码能力及其对Tubb4b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lncRNA-Tubb4b中添加起始密码子ATG、0/1/2个的T尾和Flag标记,通过构建载体、脂质体转染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lncRNA-Tubb4b蛋白编码能力进行分析;随后,构建过表达载体和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lncRNA-Tubb4b对微管基因Tubb4b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扩增了添加0、1和2个T尾的Flag片段,其与lncRNA-Tubb4b融合后,成功构建到pcDNA3.1(-)载体中;转染小鼠精原细胞后发现,添加0、1和2个T尾的lncRNA-Tubb4b均没有FLAG蛋白条带;以pcDNA 3.1(-)-EGFP载体为对照,在小鼠精原细胞中过表达lncRNA-Tubb4b时,对照组细胞有荧光产生,试验组Tubb4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地降低(P<0.01);在小鼠精原细胞中干扰lncRNA-Tubb4b表达后,极显著地提高Tubb4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1)。这表明,lncRNA-Tubb4b确实不编码蛋白质,过表达或干扰lncRNA-Tubb4b的表达会极显著地降低或升高Tubb4b基因的表达。
    • 吴巧敏; 汪艳丽; 刘金凤; 常兴; 姚舜宇; 刘如秀
    • 摘要: 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元素,具有调节细胞形态、驱动有丝分裂、为细胞内运输提供平台、介导细胞运动的作用。近年来,微管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机制与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去酪氨酸化)及微管运输系统相关。微管的稳态失调参与了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靶向微管的治疗或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治疗策略。因此,阐明微管的生物学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这将为心血管疾病靶向微管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万超超; 曹林忠; 王多贤; 蒋玮; 张琪; 刘孟初; 马学强; 杨博; 马成祥
    • 摘要: 成骨细胞是一类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在骨稳态及骨重建的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微管(microtubules, MT)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和自噬等生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与微管翻译后修饰及微管相关蛋白介导的微管动态重组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拟对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