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5363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腐蚀与防护、广东化工、分析化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等;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小泉、邵元华、孙鹏等。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3634 占比:99.97%

总计:253716篇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发文趋势图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研究学者

  • 卢小泉
  • 邵元华
  • 孙鹏
  • 刘婉颖
  • 林元华
  • 牛林
  • 刘振邦
  • 包宇
  • 张玉林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C.Hyun Ryu; Yunwoo Nam; Hyun S.Ahn
    • 摘要: 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不同电催化反应设计电催化剂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催化剂因其能量效率高、制备简单和易操作等优点,而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反应(如水分解和人工光合作用)中.明确不同反应电催化剂的设计原理,深入理解其在相关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可进一步优化催化剂性能.本文综述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应用于电催化反应的历程、关键方法以及一些代表性的工作,阐明了电催化剂的工作机理以推进电催化剂的设计.本文还介绍了为提高SECM的空间分辨率而尝试的纳米尺寸电极方面的新进展,分享了纳米电极在以前研究无法涉及的单一催化实体方面的应用.
    • 林学亮; 王友彬; 辛延琛; 高锋; 韦悦周; Toyohisa FUJITA
    • 摘要: 目的探究钢铁热浸镀锌的镀层/钢基体界面的微区电化学特性及腐蚀行为。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技术,研究镀层/钢基体界面在0.1 mol/L NaCl溶液腐蚀过程中微区电流的演变过程,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3D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等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分布规律。结果在腐蚀过程中,镀锌钢的腐蚀产物主要分布在热浸镀锌层界面处靠近钢基体的一侧,在镀锌层表面的分布较少,腐蚀产物主要由Zn_(5)(OH)_(8)Cl_(2)、Zn_(5)(OH)_(6)(CO_(3))_(2)与ZnO等物相组成。在腐蚀开始阶段,钢基体区域的SECM还原电流(I=1.2)大于镀锌层(I=1.1)。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SECM还原电流整体降低,同时在界面靠近钢基体一侧存在电流凹陷区(I=1.0),表明腐蚀产物主要沉积在此处,并对镀层的腐蚀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在腐蚀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主要发生在钢基体区域,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镀层和钢基体表面的溶解氧含量都逐渐降低。结论在浸泡腐蚀过程中,镀锌层作为阳极,溶解生成Zn^(2+),并向钢基体区域扩散,同时钢基体表面消耗氧气,还原形成OH–向镀锌层区域扩散。Zn^(2+)与OH^(–)以及溶液中其他离子结合,生成腐蚀产物,在靠近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钢基体一侧沉淀,对钢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田晓春; 李祎頔; 潘琴; 赵峰
    • 摘要: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命体,它们通过呼吸代谢转化碳水化合物并产生能量的过程与电子转移密切相关,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微生物电化学的原理及其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电化学及其联用技术能够从电子转移层面揭示微生物/非生物界面物质和能量转化机制,是直接、有效的分析手段.其中,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SECM)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空间成像技术,可以原位监测微区环境中的电化学反应信号,具有灵敏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SECM在微观层面揭示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涵括了原位监测微生物呼吸活性、产电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微区环境(如pH、溶解氧、H2 O2浓度)等.本文基于SECM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其在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微生物电化学在微生物芯片、生物电化学系统、金属腐蚀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基于SECM的拓展技术,展望了微生物电化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李亚北; 叶朝阳; 刘禹霖; 赵宇翔; 翟阳; 朱彤; 徐峰; 李菲
    • 摘要: 研究病变细胞和组织的异常表现可为理解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理和新型药物筛选提供重要参考.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SECM)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扫描探针显微镜,通过记录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的电流或电位等信息,对活细胞的形态和多种化学信息进行原位、实时、精准表征.近10年来,SECM在重大疾病相关的细胞、细胞球和微组织层次的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从与疾病相关的SECM研究角度入手,分别从单细胞、细胞球和微组织层次小结SECM近10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介绍SECM的仪器组成、探针种类和工作模式,其次分别介绍SECM在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应用进展,之后介绍SECM近期在细胞球和微组织的最新应用,最后提出并展望SECM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进一步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 王玮; 王玉娇; 冯平源; 周万里; 王康丽; 程时杰; 蒋凯
    • 摘要: 设计、构建了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检测Li^+/Na^+电池及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反应过程的电解池,成功用于电池正极界面反应动力学检测。测得氧化还原电介质二茂铁在LiFePO4、Li Co O2和Na3V2(PO4)3三种不同正极界面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f)分别为1.06×10^-3cm/s、1.47×10^-3cm/s和9.09×10^-4cm/s。实时监测了三种不同碳含量Na3V2(PO4)3正极界面微区(80×80μm2)储钠活性位点分布,探索了室温Li||Ga电池液态金属正极界面锂化反应过程。表明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的原位电池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且对不同电池体系均可实现实时原位高分辨动力学检测。为研究Li^+/Na^+电池及液态金属电池等极具应用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无损检测方法。
    • 田晓春; 吴雪娥; 詹东平; 赵峰; 姜艳霞; 孙世刚
    • 摘要: 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的核心是生物膜在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研究生物膜微区环境中的电子传递有助于阐明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EET)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BESs中的电子转移效率.微生物的EET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和间接电子传递,由于生物膜组成复杂,含有多种分泌物、胞外聚合物等,常规电化学方法只能从生物膜宏观层面研究EET机制,无法有效区分这两种电子传递途径的贡献.本文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电子穿梭体二茂铁甲醇(FcMeOH)与希瓦氏菌(Shewanella)相互作用的界面过程;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构建了穿透模式,通过微电极介导FcMeOH与Shewanella反应,收集仅来自间接电子传递途径产生的电流,同时测定了Shewanella在电极/溶液界面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空间分布.本论文将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应用于EET的研究,从物理化学角度揭示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与外界的电子传输机制.
    • 田晓春; 吴雪娥; 赵峰; 姜艳霞; 孙世刚
    • 摘要: 胞外电子传递(EET)是指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电子在微生物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电子受体/电子供体之间互相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和物质的转化.阐明EET机制是提高微生物能量和物质转化效率的基础,为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金属防腐以及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等提供理论支撑.电化学技术作为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电子转移的简便、有效方法,在研究微生物的直接电子传递和间接电子传递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EET机制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研究微生物EET机制所涉及的电化学联用技术(包括微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联用光学显微镜和光谱电化学等);详细介绍了这些电化学联用技术的功能和优势;重点阐述了这些电化学联用技术如何推动着EET机制的研究,从宏观的生物膜层面到微观的单个微生物细胞、蛋白和分子层面不断深入;展望了新的电化学联用技术在EET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 王伟; 刘振邦; 包宇; 关怡然; 牛利; 张国玉
    • 摘要: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使用超微电极作为探针,由于发生在探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扩散过程,探针电极在快速移动过程中会对扩散过程产生影响,导致SECM图像变得不清晰.本研究采用LoG算法与NEDI插值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SECM图像进行处理,LoG算法可以提高SECM图像的清晰度,但会导致图像中部分边缘信息丢失,利用基于边缘导向插值的NEDI算法对后续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离子溅射方法制备了金叉指电极和金点阵电极两种基底,对金叉指电极基底、金点阵电极基底和印有指纹的ITO基底进行了SECM成像,通过对3种基底的SECM原始图像、LoG变换后的图像和NEDI插值后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LoG算法与NEDI插值算法结合在一起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SECM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Ultramicroelectrode was usually used in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e(SECM) as a probe. The redox reaction on the probe is a diffusion process. But the fast moving of probe in SECM will affect the diffusion process, resulting in unclear obtained images. A new SECM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volving combination of LoG algorithm and New edge-directed interpolation (NEDI)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LoG algorithm is helpful for the clarity of SECM images, but leading to some loss of edge information. Fortunately, NEDI algorithm based on edge directed interpolation can solve this problem well. Two substrates with gold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 and gold electrode array were prepared by ion sputtering method. The SECM images were obtained of the gold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 gold electrode array and ITO substrate printed with fingerprints. The corresponding images treated by LoG filter and these for NEDI interpol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image-processing technique combining the LoG algorithm with the NEDI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arity and resolution of SECM image.
    • 杨少华1; 张丹城2; 赵宇娟1; 李林山1
    • 摘要: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图谱法研究5083铝镁合金在不同pH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体系(pH 3~7),随着pH的增加,其腐蚀电位正移,点蚀电位相差不大,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电化学阻抗谱中仅有1个容抗弧且呈现收缩趋势。同时,阻抗和相位角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升高,耐腐蚀性能增大。在碱性体系(pH 9~12),随着pH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增加,而腐蚀电位减小,腐蚀速度由0.0009mm/a增加到0.0256?mm/a。电化学阻抗谱中有2个容抗弧,在pH=12处出现感抗弧。同时,阻抗和相位角减小,金属化合物颗粒溶解过程加快,合金耐腐蚀性能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