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背痛
慢性腰背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639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脊柱伤病学术会议、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第三次大会、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等;慢性腰背痛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祁俊菊、周娟、杨文宏等。
慢性腰背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39篇
占比:99.23%
总计:13745篇
慢性腰背痛
-研究学者
- 祁俊菊
- 周娟
- 杨文宏
- 王仙园
- 陈历健
- 关玲
- 刘延青
- 刘振宇
- 刘涛
- 吴文栩
- 唐丽梅
- 姜晋生
- 姬鹏博
- 张姮
- 张昭
- 徐丽丽
- 朱建凤
- 李存佳
- 杜世正
- 林志国
- 柏亚妹
- 梁兆松
- 梁栋
- 梁飞飞
- 滕红林
- 王娜娜
- 田素斋
- 秦勇
- 肖娟
- 胡玲莉
- 舒曼
- 董建树
- 谢小川
- 贾党培
- 金胜姬
- 陈鹏
- Luan S
- Michelle Lotto
- Nicholas M.Boulis
- Oliver Kieffer
- Zahid Nadeem
- 万有
- 万颖
- 不公告发明人
- 丛振江
- 于长禾
- 仇冕
- 任强
- 伊鸣
- 何瑛
-
-
直彦亮;
孔畅;
贺宪;
林思薪
-
-
摘要:
目的观察五行针灸“瘢痕阻滞”理论下针刀松解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胸腰椎术后慢性腰背痛患者,运用五行针灸中的“瘢痕阻滞”理论进行选穴,针刀松解治疗,一个疗程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患者VAS、ODI及疗效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阻滞”理论下实施针刀松解,能较好地缓解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慢性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王艺璇(综述);
李水清;
孟秀丽(审校)
-
-
摘要:
慢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低位肋骨边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发生的疼痛症候群,通常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1]。Hoy等[2]对全球腰背痛进行系统综述,纳入54个国家165项研究,腰背痛的平均点患病率为11.9%。慢性腰背痛病因较多,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病变、骶髂关节病变和腰部肌肉劳损等[3]。
-
-
程宏;
许清;
江文冲;
余亮;
甘泉;
刘雍;
高龙;
柯婷;
尤雪娇
-
-
摘要:
为了建立慢性腰背痛患者三级康复临床路径,并分析临床疗效,按照特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在大冶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慢性腰背痛患者中选取60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治疗组入院后按临床路径治疗,先后在医院治疗约7 d,社区医院康复治疗约5 d,治疗结束后出院,医院电话随访并指导患者康复锻炼7 d;对照组不进入临床路径,住院常规治疗至腰背痛症状缓解,获得满意疗效后出院。分析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开始治疗时VAS1、医院治疗后VAS2、医院继续治疗后或社区治疗后VAS3、出院回家后VAS4的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总费用分析比较,治疗组更加经济,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经济角度考虑,慢性腰背痛患者三级康复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慢性腰背痛治疗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张英;
陈红;
陈千吉;
万颖;
刘文可;
王悦;
于长禾
-
-
摘要:
目的 基于结局指标框架主题综合慢性腰背痛(CBP)患者的生活体验、期望等质性研究,从患者价值观角度,为CBP结局指标评估提供更广泛视角.方法 电子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PsyclNFO、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主题综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照COMET网站推荐的结局指标概念框架进行归类.结果 综合所纳入的23个研究,确定了4个主题和14个分主题:生理或临床(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结局、一般结局),生活影响(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整体生活质量、护理提供),资源利用(经济性、进一步干预需要、社会/护理人员负担)、不良事件(药物副作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 慢性腰背痛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层面均有消极影响,在结局指标测量领域和CBP管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真实期望.
-
-
周琳;
周敏涛;
许海彬
-
-
摘要:
目的:评价外用洛索洛芬钠治疗慢性腰背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近年来三个中心的24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对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安慰剂、洛索洛芬钠凝胶膏、氟比洛芬酯凝胶膏对A组、B组、C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其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B组患者与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患者,P0.05.治疗后,B组患者与C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和竖脊肌中位频率(MF)均低于A组患者,其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慢性腰背痛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外用洛索洛芬钠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及功能障碍,且用药较为安全.
-
-
苏俊;
王明辉;
叶茂;
仇冕;
尚显文
-
-
摘要: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接受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B组患者接受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滑移度、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效果良好。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B组(P<0.05);B组术后3个月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效果良好,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值得临床推广。
-
-
王瑞杰;
张丽;
温剑涛;
闫永海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配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慢性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频脉冲电治疗加中药溻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有效率为74.5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溻渍配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慢性腰背痛,能减轻腰背部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
-
-
-
-
-
-
-
-
顾树明;
顾敏琪;
张彦东;
肖京;
陈京峰;
李显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脊柱伤病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rn 小关节是颈椎、胸椎、腰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rn,本文通过慢性腰背痛对介入治疗措施的反应,从症状的角度评价小关节突疼痛的流行程度.rn 方法:rn 对连惯的500例慢性腰背痛而没有特异性脊柱疼痛的病人进行评价.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指定的标准,对小关节应用1%lidocaine或/1%lidocaine+ 0.25%bupivacaine进行局部封闭.本研究不是在美国非大学介入痛疼管理中心完成的.rn 结果:rn 小关节疼痛的流行程度在慢性颈肩痛为55%,胸背疼为42%,腰背痛中占31,,假阳性率在单纯的lidocaine封闭中颈椎占63%,胸椎55%,腰椎27%.rn 结论:rn 本研究显示在该介入性疼痛管理设计中,小关节疼痛在慢性脊椎疼痛中扮演着疼痛发动者的重要角色.因为这些病人通过理疗、推拿整脊和镇痛药物等保守治疗均无效.但是他们受益于特殊设计的小关节疼痛介入措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