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药房
急诊药房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825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医院、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2012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江苏省药师周、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等;急诊药房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王玲、程萍等。
急诊药房
-研究学者
- 李玲
- 王玲
- 程萍
- 丁兰
- 健文
- 刘芳
- 唐凌
- 姚伟珉
- 孙朝荣
- 张敬一
- 张金珠
- 徐立军
- 朱珠
- 李海玉
- 梁秀梅
- 王晓东
- 田怀平
- 褚媛媛
- 陆晓彤
- 靳松
- 马艳
- CHEN Yi-gang
- LU Xiaotong
- NI Wei-jian
- SUN Chaorong
- TIAN Huaiping
- WANG Lin
- WU Zhang-bao
- XI Lei
- 丁仰宏
- 万星驿
- 万盟
- 不公告发明人
- 乌拉木·玉素浦
- 于士太
- 仇晓威
- 任佳
- 伍章保
- 何莉
- 余健民
- 余晓阳
- 余海宣
- 侯幸赟
- 倪伟建
- 冯丽莹
- 冯乐波
- 刁晶
- 刘东丽
- 刘光峰
- 刘冰
-
-
杨云帆;
仇晓威;
马维娜
-
-
摘要:
目的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从优化信息系统设置、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完善病区退换药制度和流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四方面予以改进。结果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由5.83‰下降至2.4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减少了药品失效情况,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
-
钱正;
万盟;
娄晟
-
-
摘要: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平行思维模式,要求讨论者在同一时间从同一角度思考问题,提倡接受各种可能性,以最大程度收集讨论者的观点和建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引入智能针剂发药架研发项目中,通过不同思考阶段充分收集讨论组员关于智能针剂发药架研发的观点和建议,对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六顶思考帽”的应用过程,分析了实践中的关键点.
-
-
郎鲁洁
-
-
摘要:
目的 研究将不同类型品管圈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门诊药房、病区药房、急诊药房中进行品管圈有关的资料,对其最终的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比较所得的结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门诊药房类似药品调剂的总差错率0.10%、病区药房排药的总差错率0.14%较之于实施品管圈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后的急诊药房处方的总合格率98.47%较实施品管圈前88.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能够提高急诊药房处方的总合格率,并降低类似药品调剂的总差错率、排药的总差错率,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
-
张金珠;
褚媛媛;
程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方法:采用本院急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2例患者用药案例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研究组则分析对照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随后使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两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用药知识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用药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进行针对性安全问题管理干预,能够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
张金珠;
褚媛媛;
程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方法:采用本院急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2例患者用药案例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研究组则分析对照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随后使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两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用药知识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用药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进行针对性安全问题管理干预,能够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
-
-
盛明宇;
王宇;
张寒;
戴媛媛
-
-
摘要:
目的 降低急诊药房单人值班工作风险.方法 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法对急诊药房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具体步骤包括成立工作组,建立工作流程图,分析危害和评估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制订和实施HACCP计划.结果 确定了4个CCP,包括药品定位错误、未按效期或保存条件放置,未严格审核处方,调配发药错误,未进行用药指导或指导错误;针对问题,建立关键限值(CL)和监测体系,通过落实纠偏措施,确认程序并建立质量记录档案,改善监测指标,连续2年未出现调剂差错或患者投诉.结论 HACCP用于急诊药房的管理,可降低单人值班的医疗风险,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
陈熹;
蔡华晶;
邓本勇
-
-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儿科医院急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急诊药房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信息系统抽取2019年10月较繁忙的某日处方信息和时间信息,用SPSS 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2.15(0.63~12.05)min,主要影响因素为药品品种数、拆零与否、给药途径.结论 从抽样日数据看,急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符合要求,但结合影响因素,仍有改进的空间.
-
-
冯丽莹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管理对某院急诊药房平均配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5月开始在急诊药房实施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管理,选取管理实施后(2019年5月~2019年10月)急诊患者237例(用药1106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管理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急诊患者223例(用药1042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平均配药时间、管理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急诊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结果 研究组用药差错发生率为0.18%(2/1106),低于对照组1.06%(11/1042)(P<0.05);研究组平均配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管理实施后6个月急诊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评定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管理可有效避免急诊患者用药差错,同时显著缩短急诊药房平均配药时间,提高药师工作能力.
-
-
-
赵晓燕
- 《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急诊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提取我院2016年1-6月急诊药房109971张处方数据,并按每月抽取一天的处方,在从中等距抽取50张处方,半年共300张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3张(占抽查处方数的17.67%),其中不规范处方19张,占不合理处方数38.85%,用药不适宜处方34张,占不合理处方数64.15%,主要为处方书写不规范及内容缺项、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适应症不适宜等.结论:我院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临床医师和药师应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规范处方用药,提高用药水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