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疗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7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510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第十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等;急救医疗服务的相关文献由19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刚、王少石、肖雪等。

急救医疗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0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5105 占比:99.72%

总计:275878篇

急救医疗服务—发文趋势图

急救医疗服务

-研究学者

  • 李刚
  • 王少石
  • 肖雪
  • 胡晖
  • 鲍欢
  • 黄东雅
  • 冯庚
  • 王亚东
  • 陈开红
  • 陈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钲;
    • 摘要: 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协作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实施效果,进一步优化STEMI诊疗流程。方法选取甘肃省中、东、西部最早进行胸痛认证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胸痛中心病历系统认证前后共计6807例诊断为STEMI的患者,其中认证后平均29个月时间的4139例纳入认证后组,认证前平均28个月时间的2668例纳入认证前组。比较两组STEMI救治情况(流程关键指标、院内用药、首次再灌注方式);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卒中、心原性休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胸痛中心认证与STEMI患者院内临床终点事件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07例STEMI患者,年龄(61.1±11.2)岁,男5754例(84.5%)。认证后组发病到入院时间<6 h和6~12 h的患者比例与认证前组相比增加(31.0%比20.2%,20.1%比13.0%,均P<0.001),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及溶栓联合PPCI比例与认证前组相比增加(50.7%比36.7%,13.1%比5.4%,均P<0.001)。认证前后组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比5.8%,P=0.800)。认证后组院内全因死亡率较认证前组降低(3.2%比4.2%,P=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证显著降低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风险(HR 0.640,P=0.023)。结论甘肃省STEMI救治的胸痛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效果显著,STEMI患者早期就诊率和再灌注比例明显提高,患者院内生存有所改善。
    • 许方明; 徐建华; 岳蕴华; 林全洪; 徐耀伟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系统在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中发挥的效用,并分析救护车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卒中溶栓患者,依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来院组(86例)和自行来院组(138例)。比较2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医保支付情况)和既往存在卒中的危险因素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发病时症状(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到院时血压、心率、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主要结果[患者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次要结果[从发病到急诊门口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从发病到接受CT检查时间(onset to CT time,O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CT检查时间(door to CT time,D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分析采用救护车到院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心房颤动病史、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意识障碍、同时出现多个症状(≥4个症状)、ODT、OCT、ONT、溶栓前NH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95%CI:0.127~0.834,P<0.05)、肢体乏力/无力(95%CI:0.018~0.399,P<0.05)、口齿不清(95%CI:0.117~0.924,P<0.05)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救护车来院的保护因素。结论选择救护车到院卒中患者,可以明显缩短ONT,对于有卒中风险的患者,要加强日常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并进一步理清思路、针对现有的卒中救治网络流程做优化。
    • 纪浩; 虞颖映
    • 摘要: 从5G急救医疗服务内涵、特征、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5G急救医疗服务国外研究进展,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数字化急救医疗提供参考。
    • 仇佳欢; 陈枢
    • 摘要: 目的分析2000-2021年国内外急救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为国内急救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方法以“急救医疗”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2021年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CSCD来源期刊中文文献,并以“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为主题词,在科学引文检索核心数据库检索2000-2021年所有开放获得的论文和综述两类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在急救医疗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国内相关研究发文量远远少于国外研究,现有研究学科分布存在局限性,同时国内研究集中于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制度提升等基础问题。结论目前国内关于急救医疗研究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急救医疗的关注度不够。相较于国外已形成的相对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国内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并未将研究视角拓宽至急救医疗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因此研究面也相对狭窄,建议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研究新思路。
    • 周倩; 关军龙; 郑苏生
    • 摘要: 时效性是急救医疗服务所具备的特殊性质,对于急救需求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的实际可达性尤为重要。优化急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能够帮助人们在发生不可控的紧急情况时,快速地对医疗服务进行合理的选择,使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文章主要从时间和费用两方面对可达性展开研究。在时间上,构建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同时对多个路段的行程时间进行预测,并利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做最短时间规划策略;在费用上,采用贝叶斯组合模型计算预测时间段内的交通流量,并结合用户均衡原则下的实施交通流分配,从而得到出行者出行费用最少的路径,最后利用熵权法获取不同侧重下的最优路径选择。急救医疗服务最优路径的选择,结合时间和费用两方面,提供给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不同方向上的双向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 曾昊; 张幼林; 杨卫兴; 彭雅卓; 宋宏杰; 赵文艳; 王丽靖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转运方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指标及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2例,均经头部CT或MR证实有新发梗死灶,并在院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排除了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患者。根据登记的院前转运方式,将通过“120”或“999”等急救系统到院的患者分为急救转运组,自驾或出租车等其他非急救系统到院方式者分为自行就诊组;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和未改善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卒中史)及临床资料[就诊时指尖血糖、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等]。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基线减少≥4分或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为0分。以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2)急救转运组就诊时和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均高于自行就诊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5,16)分比3(1,5)分,Z=-9.967;6(2,14)分比1(0,3)分,Z=-7.912;均P0.05)。(3)302例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122例(40.4%),未改善组180例(59.6%)。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未改善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糖尿病、卒中及冠心病史的比例更高,就诊时血糖水平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12)岁比(64±13)岁,t=2.432;31.1%(56/180)比18.9%(23/122),χ^(2)=5.657;26.7%(48/180)比15.6%(19/122),χ^(2)=5.183;26.7%(48/180)比10.7%(13/122),χ^(2)=11.564;7.6(6.2,10.7)mmol/L比6.6(5.8,7.8)mmol/L,Z=-4.251;均P0.05)。(4)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未改善组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更高[3(1,10)分比0(0,3)分,Z=-8.3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冠心病史(OR=0.382,95%CI:0.189~0.770,P=0.007)和就诊时血糖高水平(OR=0.822,95%CI:0.747~0.905,P0.05)。结论不同的院前转运方式对院内静脉溶栓各时间效率指标的影响无明显不同,既往冠心病史和就诊时血糖高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院前转运方式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无关。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 郑建涛; 周婵娟; 许佳俊; 闫红
    •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急诊科通过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卒中识别及急救的培训、加强院前-院内联动、优化和提早启动卒中院内绿色通道等措施对卒中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于2019年10月1日启用优化后的卒中急救流程举措。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由本院急救站发车接回的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3例的临床资料,按优化急救流程举措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545例和观察组648例,对比两组出车时间、抵达现场时间、现场救治时间、紧急救援系统接到命令到患者到院时间、溶栓率、介入取栓率。再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别取对照组溶栓亚组(51例)和观察组溶栓亚组(98例)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入院至CT出报告时间(door to image time,DTI)、入院到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DNT≤60min率、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车时间、抵达现场时间、现场救治时间、紧急救援系统接到命令到患者到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溶栓率为15.12%(98/648),介入取栓率为12.35%(80/6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9.36%(51/545)、6.06%(3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亚组的DTI(18.65±5.35)min、DNT(42.88±11.54)min分别短于对照组溶栓亚组的(38.73±11.77)min、(59.93±13.81)min,且DNT≤60min率为68.37%(67/98)高于对照组溶栓亚组的49.02%(2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亚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3.71±1.40)分、出院时mRS评分(1.29±0.46)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溶栓亚组(5.8±1.76)分、(2.73±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可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卒中的识别并快速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和加强院前-院内衔接,能有效减少院内溶栓延误,增加溶栓率及取栓率,从而提升患者溶栓疗效及生活质量。
    • 张梦馨; 纪浩
    • 摘要: 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集群等技术设计面向急救的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从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数据管理、智慧服务4方面阐述该体系基本框架,介绍其在数据、业务、管理层面所发挥的服务优势以及关键技术,为5G赋能急救医疗服务提供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 范淑红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针对性急救医疗干预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门-针时间(DNT)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24例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140例)与观察组(8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院前针对性急救医疗干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DNT、DNT≤60 min比例、沟通时间、决策溶栓时间及溶栓效果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DNT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DNT、DNT≤60 min比例、沟通时间及决策溶栓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7 d有效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是否行院前针对性急救医疗干预是影响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DNT可能因素(P<0.05);(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院前针对性急救医疗干预是影响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DNT独立因素(P<0.05)。结论:院前针对性急救医疗干预用于行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缩短DNT,提高溶栓效果,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 摘要: 2022年9月28日下午,本刊常务副主编陈斌冠编审应邀为“2022年南宁市基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管理培训班”作“中华医学人文的回归与建设”主题讲座。本次培训班由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南宁市急救医疗中心承办,参训学员80余人。本次讲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中华医学人文为焦点,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结合当下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等,阐明了当今中国医学人文应该回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人文观、价值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