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浓度
微粒浓度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9000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师版)、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2015两岸三地室内环境与健康研讨会、2007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微粒浓度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永胜、余行健、刘少雄等。
微粒浓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000篇
占比:99.88%
总计:49059篇
微粒浓度
-研究学者
- 余永胜
- 余行健
- 刘少雄
- 张小欧
- 曾菊
- 李九兴
- 杨鹏
- 行展
- 许方华
- 郑永望
- 韩义
- A·马勒
- JI Zhen-zhen
- SHI Zhi-fang
- XI Lei
- 严玉慧
- 乔正辉
- 佘永
- 余惠芳
- 傅亚光
- 刘宏彬
- 刘泽坤
- 刘清华
- 刘瑞林
- 刘积福
- 刘莹
- 区景松
- 卓高峰
- 卢国锋
- 史茂茂
- 吴一农
- 吴文英
- 吴旭晖
- 吴蕴
- 周广猛
- 周汉昌
- 周苏梅
- 姚小云
- 姚明站
- 姬真真
- 孙志忠
- 孙绍鑫
- 孙荣岳
- 寇显登
- 席磊
- 常明琴
- 廖志成
- 张中宇
- 张亮
- 张众杰
-
-
-
谭明福
-
-
摘要: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各种变化,甚至某些微粒会以多种形式存在,但它们总会存在一些守恒关系。水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的守恒关系是溶液中离子平衡的重点内容,也是溶液中各种平衡的重点考查内容,下面具体分析三种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任何水溶液都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水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的总量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
-
-
李刘琴
-
-
摘要:
电解质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由于此类题型种类繁多,计算公式大的特点,所以,此知识点的讲解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难.本论文主要对各类盐溶液中各微粒的计算进行讲解.
-
-
-
刘清华;
柯蓓琦
-
-
摘要:
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NaH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时,大家普遍认为的结论是c(Na+)>c(HCO-3)>c(OH-)>c(H+)>c(CO2-3).通过详细的计算推导得出NaHCO3溶液中c(CO2-3)、c(OH-)和c(H+)的大小关系与NaHCO3溶液的初始浓度有关,并且存在三种不同的浓度大小关系.对此类多元弱酸盐的离子浓度分析,应该结合具体的电离常数进行计算判断得出正确的离子浓度关系.
-
-
-
黄卫
-
-
摘要:
酸分为强酸和弱酸,强酸又可以分为一元强酸和多元强酸,同理,弱酸也可以此分类.高中化学中求解微粒的浓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又是高考的考查点.其中,弱酸微粒浓度的计算是这类题型的难点.这篇文章主要汇总了强酸、一元弱酸、多元弱酸中微粒的计算问题.
-
-
-
-
姚小云
-
-
摘要: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和相关电离平衡常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开始陆续展现出它的魅力,因为它可以将物质的量浓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很好的综合在一起.在高考题目中属于拉档次的题型.现将这类题的解题心得归纳如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
-
JI Zhen-zhen;
姬真真;
SHI Zhi-fang;
石志芳;
XI Lei;
席磊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选择两栋肉鸡舍,一栋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电解水消毒,另一栋作为试验组,分别使用有效氯浓度为30ppm和50ppm的微酸性电解水对鸡舍进行消毒;之后进一步对试验鸡舍内使用两种浓度的电解水消毒,对其消毒前后的舍内微粒和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电解水消毒的试验舍其微粒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试验舍内微粒浓度在采用两种浓度电解水消毒后均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微生物浓度50ppm有效氯的电解水比30ppm有效氯的显著降低(P<0.05).30ppm和50ppm有效氯浓度的杀菌率分别为35.21%和50.36%.因此,电解水消毒可以有效的降低肉鸡舍微粒和微生物的浓度,并且50ppm有效氯浓度比30ppm有效氯的杀菌效果更好.
-
-
詹欣華;
曹永杰;
黃耀輝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2015两岸三地室内环境与健康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从职业卫生观点来看,有关发光二极管厂维修工程师工作时环境微粒暴露特性的描述非常重要.本研究即在一家发光二极管厂进行,该厂中的MOCVD机台是在开放空间环境下,以真空吸尘器、擦拭布刮除等方式进行定期机台维修.本研究环境微粒浓度分布状况分别以直读式仪器量测及环境采样分析得到时量平均浓度的监测方式进行,监测地点包括维修作业地点工区与作为对照用的生产作业区走道.从采样结果来看,反应腔(chamber)开放时、清理防护罩(shelter)及清理零件时的空气中微粒浓度达到最高,小于0.1μm、0.5μm、5μm粒径大小的微粒浓度可分别高达2.4X105/ft3、8.6X104/ft3、2.0X 104/ft3.维修作业区不论有无维修作业进行,其小于≦0.1 μm粒径大小的微粒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区.但以小于≦5μm粒径大小的微粒浓度来看,仅有维修工作正进行时的维修作业区有较高的工作环境微粒浓度没有维修工作进行时的维修作业区及对照区之小于≦5μm粒径大小的微粒浓度则相对明显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发光二极管维修工程师有可能经由微粒接触造成危害暴露,特别是微粒中存有的镓、铟等金属之暴露.
-
-
戴传山;
王华军;
张亮
- 《2007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建立了相变流体自由能模型,获得了PCM微粒的融化/凝固点与微粒几何特征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粒径、粒径分布、微粒浓度对相变微粒流体表观密度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研究表明,粒径效应会直接影响相变微粒流体的热膨胀系数、比热、导热系数、粘度等热物性参数,尤其是当微粒分布超过某一临界半径后,相变微粒流体的表观热物性参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随温度出现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