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2727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前线等; 弗洛伊德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宁、尹鸿、李新华等。

弗洛伊德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6.67%

专利文献>

论文:2727 占比:93.33%

总计:2922篇

弗洛伊德主义—发文趋势图

弗洛伊德主义

-研究学者

  • 王宁
  • 尹鸿
  • 李新华
  • 赵天才
  • 赵璧如
  • 李会青
  • 王元明
  • 王柏力
  • 陶榕
  • 鲁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蓓
    • 摘要: 劳伦斯在受到弗洛伊德的启发后,创作了《儿子与情人》,着重探讨了母爱的过分霸道和嫉妒如何限制了儿子对其他女性的渴望。本文将论述如何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文本,破译文本中隐藏的主题。可以看出,劳伦斯的作品如何印证了弗洛伊德主义,孩童早期的心理发展如何影响他们后期的人格,有助于人们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劳伦斯的性格特征。
    • 李凯; 马翔
    • 摘要: 悲剧的卡塔西斯能使观众从痛感心理能量的宣泄中升腾出审美愉悦.尤金·奥尼尔的现代悲剧在多方面继承了古希腊悲剧传统,但得到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许多观众认为这些剧作令人沮丧.悲剧表演所带来的痛感未能转化为快感,意味着奥尼尔部分悲剧作品卡塔西斯功用的缺失,个中缘由值得探究.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悲剧的"宣泄说"和"认同说",总结出卡塔西斯功用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 《奇异的插曲》 《送冰的人来了》 《长夜漫漫路迢迢》 三部现代悲剧的人物塑造、 主题与剧作法特征,发现奥尼尔对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倚重以及由此对个体无意识的过分关注,是导致其三部现代悲剧卡塔西斯功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 张竣淇
    • 摘要: 《红与黑》是司汤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反映法国政治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于连从木匠儿子的底层市民阶级一步一步向上爬,并在“红”与“黑”之间斗争、摇摆不定最后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司汤达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于连等人丰富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以弗洛伊德主义来阐释于连的悲剧结局。
    • 谢慧聪; 李宗刚
    • 摘要: 鲁迅将《补天》的创作意图阐释为:“取了茀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这一阐释不仅成为后人解读《补天》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解读鲁迅与厨川白村及其作品《苦闷的象征》、鲁迅与弗洛伊德关系的关键点.李欧梵认为《补天》中“茀罗特说”的直接理论来源即是《苦闷的象征》,鲁迅的弗洛伊德理论是经由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而来,是“厨川氏的弗洛伊德主义”影响了鲁迅《补天》的创作.但从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补天》作为《故事新编》的首篇,既是鲁迅唯一一部以神话、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的开篇之作,又是一部隐含着版本变迁的重要作品.因此,这部作品的解读,不仅能为我们揭开《补天》创作的理论之谜,避免文化误读现象的发生,也为探究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价值提供了新的线索.
    • 李蕾
    • 摘要: 以电影来表现哲理思考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是与当时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分不开的.而随着现代主义的寥落,电影的哲理化也就淡出了世界影坛的主流.大卫·芬奇是一个另类,他不仅以各种手段挖掘出了电影在表现哲思上的丰富可能性,还使这种哲思与电影的市场化毫不矛盾.其电影基本上都能获得艺术与商业上的双重成功.文章从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身体话语三方面,探析大卫·芬奇影片中的哲理之光.
    • 李厚羿
    • 摘要: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尝试,质疑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心理维度''''的缺失和对苏联马克思主义中''''经济决定论''''的批判。赖希、弗洛姆、马尔库塞是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为此提出了如''''社会性格''''''''性自由''''''''爱欲解放''''等不同的思想,以此解释资本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各种社会顽疾,但是他们的努力又不免陷入一种心理主义特有的虚无之中,仍旧无法揭示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的应有地位和价值。
    • 赵天才
    • 摘要: 施蛰存的小说因运用弗洛伊德主义而成名,而弗洛伊德主义与新感觉派的关联在于精神的自由联想.施氏运用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重新演绎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从而引起了论者的持久关注.历史小说《黄心大师》是施氏创作的一次超越,该小说摒弃了以往心理分析小说主题先行的叙述方式,人物心理不再必然地具有弗洛伊德式的性焦虑.在叙述方式上以复调的方式展开,主题承继了“五四”以来的个性主义思想,直指人的生存困惑与孤独.
    • 赵天才
    • 摘要: 施蛰存的小说因运用弗洛伊德主义而成名,而弗洛伊德主义与新感觉派的关联在于精神的自由联想。施氏运用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重新演绎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从而引起了论者的持久关注。历史小说《黄心大师》是施氏创作的一次超越,该小说摒弃了以往心理分析小说主题先行的叙述方式,人物心理不再必然地具有弗洛伊德式的性焦虑。在叙述方式上以复调的方式展开,主题承继了"五四"以来的个性主义思想,直指人的生存困惑与孤独。
    • 唐冰然; 张立新
    • 摘要: 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兴起有其必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黑色幽默"文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现代反理性的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主要思想特色是表现世界的荒谬和突出社会的非理性."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可概括为叙事风格上的幽默、人物塑造上的"反英雄"以及叙事结构上的"反小说"等三个方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