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欧梵

李欧梵

李欧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读书、华文文学、天涯等; 李欧梵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欧梵、季进、陈建华等。

李欧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100.00%

总计:192篇

李欧梵—发文趋势图

李欧梵

-研究学者

  • 李欧梵
  • 季进
  • 陈建华
  • 夏伟
  • 布斯
  • 李凤亮
  • 陈晓守
  • 陈静
  • 严文君
  • 傅宗洪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初枢昊
    • 摘要: 林风眠在《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刊载的译文《回到主题上来》中,有一句话:“一个画家带他的主题到这世上来的。”1对于20世纪的中国绘画,林风眠带来的“主题”,是求新求变的现代性创造。作为理论概念的“现代性”(modernity),李欧梵认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是后来者对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在理论层面所做的概括性描述。中文世界“现代性”一词的出现,应是1980年代才造出来的,甚至可能晚至1985年秋,当时,詹姆逊在北大做关于后现代性的演讲时,顺带把现代性的概念一并介绍过来。
    • 朱婧
    • 摘要: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以下简称《上海摩登》)~((1))以外滩建筑、咖啡馆、舞厅、公园和跑马场等为城市地标"重绘上海"。王安忆则将弄堂纳入上海摩登的城市地理版图,对李欧梵的"重绘上海"进行"再重绘"。张真、叶文心、卢汉超和边玲玲等人的上海近现代都市文化研究成果,~((2))为王安忆的"再重绘"提供了学理的支持。
    • 摘要: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唐文治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海外传播研究、现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主要著作有《钱钟书与现代西学》《李欧梵季进对话录》《陈铨异邦的借镜》《另一种声音》《彼此的视界》《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季进文学评论选》等。编注有《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五卷本)。
    • 李若琳
    • 摘要: 在20世纪中国的都市文明和现代性萌芽的过程中,时间观念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传统中国的时间观相比,西方历法在时间周期的划分和时间演进的方式上表现得截然不同。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西历和月份牌借由大众出版业的推广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中国与世界合轨的重要部分。李欧梵在其著作中讨论了这种新的时间观念如何促进中国现代性的构建,并且影响了对现代民族的叙述。他指出,西历的推广改变了人们对古今价值的判断,是现代性得以构建的基础,但他同时也对这种建立在西方时间观上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试图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到“属于中国的现代主义”。他对西方历法的论述以及晚清现代性的反思为将来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刘倩
    • 摘要: 欧美汉学家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关注近年来日益升温,包括李欧梵、刘禾、王德威、邓腾克在内的学者从许多不同视角考察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学者们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方面:翻译史的梳理和对翻译家的介绍;探讨翻译文学与本土创作的密切关系;探讨近代翻译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结合西方最新理论进行探讨;在没有使用理论的情况下,采取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进行考察;不是单纯地关注翻译文本,而是关注其背后的政治、文化意义。欧美汉学家们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研究极具启发性,但是也有局限性,具体体现在研究总量不多,还没有穷尽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全部内容,并且偏向于研究翻译文学所反映出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而对作为文学的翻译文本关注不够。
    • 孙连五
    • 摘要: 由王德威、季进主编的《世界主义的人文视景》是一部向李欧梵教授致敬之作。本书共收录文章28篇,作者主要是李欧梵的好友、同事及弟子。李欧梵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在国内外学术界早已得到公认。他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及《东西之间:我的香港》,在英语世界中均具有开拓先河的意义。1如何传承和发扬李欧梵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本书所收文章基本上涵盖了李欧梵教授的学术关怀和历史视野,是对其学术理念的赓续和拓展。全书共分六辑:“铁屋中的呐喊”“‘五四’后的喧哗”“上海摩登”“我城香港”“跨界对话”“写在世界之中”。
    • 李子玉
    • 摘要: 这是一本讲述经由绘画走出抑郁的励志之书。作者是国际知名学者李欧梵的夫人,曾饱受抑郁症折磨,在治疗过程中,她寻找了一种积极而明朗的治疗方法:倾注心力和思绪于绘画之中。在艺术的疗愈下,李子玉重新回到正常、快乐的生活之中。书中主要收录了作者分享摆脱抑郁症的亲身经验、诗歌和80幅绘画作品,是一本心灵疗愈之书,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
    • 朱家慧
    • 摘要: 1980 年后“重写文学史”成为一股浪潮,与之相呼应的海外汉学也兴起壮大,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等为代表的海外汉 学家提出了他们在中西方学术背景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新理解。本文拟以第二代海外汉学家代表李欧梵为例,探讨在国内 80 年代重写 文学史的背景下,其代表作品《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对中国 现代文学学科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影响和贡献,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文化景观。
    • 裘士雄
    • 摘要: 丸山昇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2006年11月26日,他驾鹤西去后,文洁若即撰《沉痛悼念丸山昇先生——中国人民的朋友、萧乾的知己》,冰心、李欧梵、高远东、汤一介等许多海内外学人、友人撰写了纪念文章,纷纷寄托他们的哀思。绍兴毕竟地处浙东一隅,在信息已经相当灵通的当今还是迟了一、二拍,当经过韩国朴宰雨等学人辗转惊悉丸山昇病逝的噩耗已在28日晚上。
    • 季进
    • 摘要: 若干年前,王德威曾为李欧梵编过一本《现代性的追求》,传播甚广,从此以后,“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紧紧勾连,成为论说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后来我也曾为李老师编过一本《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十讲》,试图呈现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不同面向;这次有机会再为李老师选编文选,编入了近年新作及少量旧作,仍然不避重复,冠以《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之名,实在是想彰显李欧梵一以贯之的“现代性”的内在理路和复杂意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