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嵌套网格

嵌套网格

嵌套网格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航空、武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1796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气科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2016年学术会议、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等;嵌套网格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国华、招启军、叶靓等。

嵌套网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7964 占比:99.21%

总计:18107篇

嵌套网格—发文趋势图

嵌套网格

-研究学者

  • 徐国华
  • 招启军
  • 叶靓
  • 李孝伟
  • 乔志德
  • 史勇杰
  • 叶正寅
  • 肖天航
  • 许和勇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博; 丁锋; 胡光初
    • 摘要: 文章基于结构嵌套网格对旋翼、机身进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流场区域被分为多个相互嵌套的子区域,即背景网格和部件网格,各重叠区域通过插值传递流场信息。流动控制方程采用非定常Euler方程,空间离散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法,时间推进采用双时间步长法。通过对旋翼、机身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准确可信的。
    • 温学华; 王浩; 张寒; 徐梓栋; 陶天友
    • 摘要: 为对比研究嵌套网格模拟结果与传统网格模拟结果间的差异,分别采用传统网格方法和嵌套网格方法开展了扁平钢箱梁气动特性参数识别研究.首先,基于理想平板模型,将2种网格的三分力系数和颤振导数识别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其次,分别基于2种网格建立了某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断面模型,开展气动参数识别,并对比2种模型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嵌套网格数值模拟得到的理想平板三分力系数和颤振导数均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基于嵌套网格方法可有效识别扁平钢箱梁断面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颤振导数;嵌套网格方法可以降低不同风攻角工况下的网格划分工作量,有效解决网格畸变过大的问题.
    • 柳伟兵; 焦予秦; 邹宏毅
    • 摘要: 运输机重装空投时,机舱横截面方向堵塞度较大,快速移动的空投物会造成舱内压力剧烈变化,甚至损害舱内乘员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运输机空投舱内压力的变化展开数值模拟研究.以运输机机舱内大型货箱在牵引伞拉力、重力、摩擦力以及气动力共同作用下x方向的变加速直线运动这一流固耦合问题为研究对象,基于运动嵌套重叠网格,对运输机重装空投前舱动态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尺寸、来流速度、机舱堵塞度、投放位置等参数对舱内动态压力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运输机重装空投风洞试验时与舱内压力相关的相似准则.结果表明:运输机执行重装空投任务时,空投物距离前舱位置越近,来流速度越大,堵塞度越大,空投时前舱动态压力变化越大,反之越小;风洞试验时,用空投前前舱压力值为参考量的舱内无量纲数是最准确、合适的舱内压力相似准则.
    • 王瑞; 乔枫雪; 丁杨; 梁信忠
    • 摘要: 使用1980~2017年共38年崇明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崇明站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9.1.1(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针对崇明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异常年份2015年的最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站点降水观测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系统验证模拟结果.通过敏感性试验着重研究尺度自适应的GF(Grell–Freitas)与传统的KF(Kain–Fritsch)、BMJ(Betts–Miller–Janji?)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不同比率的网格嵌套方式下对于本次过程极端降水总量及逐时变化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大比率(9:1或15:1)的双层嵌套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强降水区累积降水量分布和逐时变化情况,而使用传统的小比率(3:1或5:1)三层嵌套网格会导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TS(Threat Score)评分降低,小时降水峰值模拟偏弱等问题;模式外圈使用传统的KF、BMJ积云对流方案比尺度自适应的GF方案对于内圈高分辨率的极端降水总量、逐时变化模拟更有优势,特别是使用KF方案,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出极端降水中心的日变化强度;而使用GF方案对于入海口降水模拟偏弱,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TS评分普遍偏低,小时降水峰值也被严重低估.
    • 黄阳阳; 姜毅; 李玉龙; 张曼曼; 杨昌志
    • 摘要: 超声速下子母弹的分离过程是一种包括多体运动边界与复杂气动流场干扰的多体分离问题.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对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六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方程组进行了耦合求解,重点研究了子母弹的结构特征(包括子弹的数目、有无弹翼及排列方式等)对分离过程中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嵌套网格技术能较好地模拟超声速子母弹分离过程中的复杂扰动流场;子弹体数目越多,弹体间的气动耦合效应越强;尾翼的存在能够极大提高弹体的静稳定性;相较于“圆周型”分布,“中心圆周型”分布趋于加快弹体间的分离.
    • 淮洋; 姚冰
    • 摘要: 嵌套网格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嵌套网格间的信息传递机制.针对嵌套网格技术的难点,发展了一种自动化、高效、可靠的嵌套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分别采用洞映射法、ADT法和割补法对嵌套网格进行挖洞、寻点和洞面优化处理,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嵌套网格重叠区,保证了流场求解时嵌套网格具有较高的插值精度.某客机算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嵌套预处理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鲁棒性好和插值精度高等优点.
    • 吴伟伟; 马存旺; 张练; 孙凯军
    • 摘要: 倾转旋翼机在倾转过渡过程中气动构型不断变化,气动特性具有强非线性的特点.针对倾转旋翼机复杂的连续倾转过渡状态,基于运动嵌套网格和局部坐标系理论建立一套适合于模拟倾转旋翼机连续倾转过渡状态的网格系统,并采用RANS方程建立适合于强非线性气动特性的非定常流场分析的CFD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某型倾转旋翼机从直升机模式到固定翼模式的连续倾转过渡状态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倾转过渡时间,旋翼和机体气动特性随旋翼倾转角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旋翼倾转角增加,机体升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旋翼倾转角40°附近达到最大,相比初始状态及平飞状态增大约30%;随着旋翼倾转角、总距角及前飞速度线性增大,旋翼拉力系数及其垂向分量逐渐减小;旋翼倾转角和前飞速度线性增大,采用合适的总距角非线性变化曲线,倾转旋翼机总升力可以保持在目标值附近.
    • 张居正; 姜新佩; 柏茜
    • 摘要: 为了研究双圆柱在变攻角下的涡激振动机理,基于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耦合动力学及嵌套网格方法,建立了双自由度圆柱体涡激振动的高保真数值模型.通过与国内外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及程序的准确性.然后,对雷诺数Re=0~8000、约化速度Ur=2~13、来流攻角θ=0°~90°下圆柱体的振动响应、流体力特性、尾流模式开展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约化速度Ur=2~3时,随着来流攻角增加,上下游柱体横向位移差不断增大,柱体尾流模式经历了单钝体、2S(双单涡模式)、2S(同相同步或反相同步模式)的演变过程,此时柱体振幅较小;当Ur=4~8时,上下游柱体进入锁定区间,振幅均达到最大.与大攻角(θ=60°~90°)不同,由于小攻角下(θ=0°~30°)柱间存在较强的涡融合效应,相应的振幅较大些.特别的,受柱间屏蔽作用控制,小攻角下柱体最大振幅开始于更大的约化速度;当Ur=9~13时,大攻角下上下游柱体均脱离锁定区间,振幅与单圆柱趋于一致.相反,小攻角下柱体振动频率接近漩涡脱落频率,加之上游柱体尾流的单边促进作用,导致上下游柱体振幅一直处于较大值.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海洋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杨依峰; 王锁柱; 董超; 杨天鹏; 苏伟
    • 摘要: 风洞实验在飞行器研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风洞洞壁的存在对飞行器的气动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影响,有必要对洞壁干扰做相关研究.针对风洞实验的特点,发展基于"风洞洞壁静压监测反馈调节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该调节系统使风洞的数值模拟状态达到风洞实验的目标状态,并利用该调节系统对后掠机翼的风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验证了该反馈调节系统的可行性及数值方法的可靠性.此外,利用嵌套网格技术对不同攻角的后掠机翼风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自由来流状态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风洞洞壁对亚声速及跨声速风洞实验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情况下,风洞洞壁对流场的影响较小,而对于跨声速流动,洞壁干扰影响较强,激波位置向后移动,且移动幅度较大.
    • 靳晨晖; 淮洋; 陈鑫; 王刚
    • 摘要: 飞翼布局因其特殊的构型,表现出与常规飞行器较大的性能差异.内埋式弹舱能够帮助战机提高其隐身性能,但舱门干扰和空腔结构下流动较为复杂,多枚弹体在分离过程中极有可能互相发生碰撞或与武器舱接触,威胁载机安全,因而提高内埋式武器的分离品质至关重要.使用改进的非结构嵌套网格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耦合流动控制方程和刚体动力学方程(RBD,Rigid Body Dynam-ics),对一类常规"W"型飞翼布局内埋式武器的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离过程考虑了分离间隔(0 s/0.01 s/0.03 s)对弹体分离品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前后舱2枚弹体分离的过程中,采用时序分离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后舱分离弹体的分离品质,整个分离过程中弹体的姿态变化较为平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