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定常流动

非定常流动

非定常流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88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7篇、会议论文194篇、专利文献153634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机械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12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二届全国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年会等;非定常流动的相关文献由1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盛、季路成、张来平等。

非定常流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7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53634 占比:99.49%

总计:154415篇

非定常流动—发文趋势图

非定常流动

-研究学者

  • 周盛
  • 季路成
  • 张来平
  • 袁寿其
  • 邹正平
  • 丰镇平
  • 席光
  • 常兴华
  • 张涵信
  • 徐建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房兴龙; 杨伟平
    • 摘要: 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GEE3双级涡轮的一级转子和二级静子的时序效应对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一级转子时序效应不会引起二级静子进口流动条件发生改变。不同的静子时序位置,1.5级涡轮时均效率相差不到0.1%;但改变了损失沿展向的分布,使时均效率沿展向位置的变化剧烈。不同的转子时序位置,双级时均总效率沿展向分布不同,在中径处最大差值为0.4%,效率变化最明显的位置处于80%展向高度以上接近叶尖的区域。各转子时序位置对应两级时均效率没有发生改变。
    • 张琨; 陈昊天; 邓康耀; 胡志龙; 钱跃华; 刘博
    • 摘要: 针对内燃机进排气流动计算模型难以满足在现有计算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精度的问题,本文推导建立了变网格一维非定常流动计算方法。在均匀网格TVD格式基础上,推导建立适用于内燃机进排气流动计算的非均匀网格TVD迭代格式,并结合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建立可变网格一维非定常流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与采用均匀网格的整机仿真模型相比,采用变网格计算20个循环平均增加CPU计算耗时2.08 s,排气压力波预测精度较均匀网格计算方案最大可提高5.15个百分点,整机性能预测精度较均匀网格最大可提高0.54个百分点。
    • 陈学炳; 张人会; 蒋利杰; 郭广强
    • 摘要: 为了精确分析离心泵叶轮内复杂的非稳态流动特性,基于泵内流动的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数值计算结果,在设计工况及小流量工况下对叶轮内非定常相对速度场进行动态模态分解(dynamic modal decomposition,DMD),得到能够反映叶轮内复杂流动特征的前4阶主要模态及其相应的频率信息。分析结果表明:DMD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叶轮内复杂流动的脉动频率,提取出相应的流场结构,将叶轮内复杂的流场特征分解为基本模态特征、反映叶轮流道内流动分离及不稳定涡结构的高阶动态模态特征;基本模态能够反映由流道几何形状引起的叶轮出口高速射流区与低速尾迹区及叶片背面流动分离区域。设计工况速度场2阶~4阶动态模态流场反映出叶轮内流动受蜗壳干扰在叶片背面产生的流动分离及不稳定涡结构脱落特征;小流量工况速度场动态模态表征了由于叶轮旋转及蜗壳干扰在流道内发生流动分离、失速等流场特征。通过DMD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叶轮内重要流场结构进行低维近似,清楚地分析离心泵叶轮内复杂流场的非定常特性。
    • 王彦伟; 朱启培; 李育房
    • 摘要: 为了研究离心泵叶轮在启动过程以及流体作用力下的动态特性,采用单向流固耦合的方法获取离心泵启动过程中叶轮的动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稳态径向力的分布规律以及非定常流动下叶轮所受瞬态径向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取叶轮在瞬态径向力下所产生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发现:叶轮在启动阶段所受径向力先急剧增大而后减小,最后稳定到30 N处波动,其振动幅值先急剧增大后减小到0.01 mm处后稳定波动;非定常流动作用下叶轮所受瞬态径向力出现周期性变化,在频率为101.67,610 Hz处,叶轮振动幅值明显增大,表明在这2个频率处叶轮易出现振动失稳。
    • 杨鲤铭; 李志辉; 舒昌
    • 摘要: 往返大气层跨流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计算一直是当前流体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由于该类飞行器面临的流动场景不再是单一的连续流或稀薄流,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器或DSMC方法均不能获得全流域的准确结果。近年来,以不依赖于连续性假设的Boltzmann模型方程为基础,通过在位置空间和速度空间同时离散求解该方程,实现了跨流域问题的统一求解。本文对该类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着重介绍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Gas kinetic unified algorithm,GKUA)、统一气体动理学格式(Unified gas kinetic scheme,UGKS)和改进离散速度方法(Improved discrete velocity method,IDVM)3种数值途径,分析它们的基本假设和实现方式,关注它们目前取得的进展和应用情况。同时,本文还将IDVM进一步扩展到非定常情形,以便用于非定常跨流域问题求解。最后,本文对该类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予以解决。
    • 吴响响; 王泽武; 许晓飞; 胡大鹏
    • 摘要: 针对气波机振荡管内气体非定常流动特性难以通过实验捕捉、二维数值计算不能完全真实模拟高压气体运动过程等问题,首先进行了双开口气波制冷机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模型开发,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研究了振荡管内非定常流场流动特性,并得到了振荡管内多点激励载荷。研究结果表明:振荡管内流体压力波动范围为-15~85 kPa,温度波动范围为249~372 K;振荡管内沿通道高度方向的流体压力和温度分布基本不变,但靠近高压端口的管内流体沿通道长度方向的压力和温度都有较大梯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气波机的压力交换制冷机理、振荡管流致振动和延寿提供了技术支持。
    • 瓮哲; 王霄; 刘超; 富佳伟; 陈同银; 赵卓林; 毛磊
    • 摘要: 流动经过武器舱会产生诸如边界层分离、剪切层失稳、气动噪声等一系列复杂流动特征,进而可能对舱内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本文以近真实复杂内埋武器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数值仿真获取内埋武器舱动态流动特性;根据流场特性,分析武器舱内噪声产生机理,提出了前缘扰流片、导波管以及前缘吹气三种流动控制方案。通过高速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舱门开度、内埋武器挂载等因素对武器舱内噪声水平的影响,并且对不同扰流装置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内埋武器舱内流动以小尺度湍流结构为主;前舱在舱门小开度时总声压级较高,随开度增加后舱总声压级增大,舱门开到一定程度后,舱内总声压级分布基本一致。舱内挂载武器减弱流动对各壁面的拍击强度,使得舱内各壁面总声压级降低。三种控制方式均能够抬高剪切层,减弱武器舱内的能量注入,进而对武器舱内总声压级产生一定的降噪效果。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前缘扰流片的降噪效果最为显著,降噪幅值达5 dB。
    • 傅德彬; 牛青林
    • 摘要: 针对上面级点火无卸压结构的级间热分离形式,采用非定常流动和双体六自由度耦合模型对分离载荷和喷流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级间分离流场随分离距离增加呈现出显著的非定常特性,并伴随出现超声速射流近场冲击、旁泄流动、分离流动、射流撞击以及远场冲击等流动形态。随着分离距离变化,分离载荷出现先快速增加、后快速减小,进而再波动减小的规律。
    • 王玥; 芦鑫; 王凯; 刘厚林; 谈明高
    • 摘要: 为了研究离心式消防泵外特性、内流特性及空化特性,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某一比转数为24.7的离心式消防泵不同工况下的内部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关死点工况下,离心式消防泵叶轮内部产生大量的失速旋涡,尤其在叶轮出口位置出现面积较大且极高湍动能的涡核分布,严重影响流道的通流能力,且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随着流量增大,流道内的旋涡逐渐消失,流场趋于稳定,涡核分布基本保持稳定且对称;随着流量持续增大,离心式消防泵轴向力逐渐增大,在极小流量和极大流量工况下的轴向力波动相对较强;随着流量增大,径向力逐渐降低,且不同工况下径向力的矢量分布均呈现六齿形分布;随着流量的增大,离心式消防泵扬程特性曲线受空化的影响更加明显,随扬程曲线开始下降时的NPSHR也逐渐增大,但下降速度相对较慢.
    • 丘德新; 王良军; 张武
    • 摘要: 对于中小迎角分离问题,延迟分离涡模拟(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DES)的方法在计算初期,流动分离区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通常会延迟RANS模式到LES模式的切换,从而低估流动分离。本文采用改进RANS-LES混合长度尺度l hyb_new的方法,对网格尺度和涡探测函数VTM进行修正,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源平台OpenFOAM,将修正后的混合网格尺度、涡探测函数VTM new以及二维剪切层识别函数F KH(VTM new)植入到S-A DDES模型中,研究了大迎角NACA0012翼型以及12°迎角下的NACA0012半展长矩形机翼绕流问题,并对比了采用原S-A DDES和改进RANS-LES混合长度尺度后的S-A DDES湍流模型计算的机翼背风区涡结构和翼尖涡。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在机翼背风区观察到剪切层的快速失稳,并且能够更加精细地模拟机翼背风区的大尺度非定常涡系结构以及翼尖涡的形成细节,有效地加快DDES方法的RANS模式切换到LES模式。此外,本文还计算了该矩形机翼在18°迎角的分离流问题,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适应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