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居正

居正

居正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0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文史精华、名人传记:上半月等; 居正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作忠、周振新、姜增等。

居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100.00%

总计:100篇

居正—发文趋势图

居正

-研究学者

  • 刘作忠
  • 周振新
  • 姜增
  • 王德华
  • 王璞
  • 蒋光宇
  • By Emily Badger
  • 为之
  • 佚名
  • 党德信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成
    • 摘要: 清末变法以来,中西二元法律文化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中国近代法学家的精神背景。基于对中西二元法律文化的反思,沈家本提出"会通中西"说,蔡枢衡主张"迁社会以就法律",居正提出"重建中国法系",王伯琦主张"法马德牛"并驱,吴经熊提出"超越东西方"的自然法。从经济到法系到道德到人性,核心理论逐渐加深,自主意识也一步步增强;这些近代法学家的遗产值得我们重视。
    • 姜增
    • 摘要: 佛教被纳入监狱系统,用以对监犯进行教诲,即“佛教入监”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推演进程.信奉佛教的司法官(陶思曾、居正等),在此推演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佛教入监”并非毫无阻力,其常受到来自世俗人士的质疑以及基督文明的挑战,对佛教在监狱教诲中的地位形成了冲击.虽遭受多方夹击,但“佛教入监”之势并未消退,与其从局部到全局的推演进程背后的推手一样,除司法官个人因素之外,更深层次则是民族主义在司法领域的逐渐渗透所致,反映了民族主义之下国人对于本体文化的自觉与对“文化侵略”者的抵抗.
    • 姜增
    • 摘要: 佛教被纳入监狱系统,用以对监犯进行教诲,即"佛教入监"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推演进程。信奉佛教的司法官(陶思曾、居正等),在此推演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佛教入监"并非毫无阻力,其常受到来自世俗人士的质疑以及基督文明的挑战,对佛教在监狱教诲中的地位形成了冲击。虽遭受多方夹击,但"佛教入监"之势并未消退,与其从局部到全局的推演进程背后的推手一样,除司法官个人因素之外,更深层次则是民族主义在司法领域的逐渐渗透所致,反映了民族主义之下国人对于本体文化的自觉与对"文化侵略"者的抵抗。
    • 杨明
    • 摘要: 科举考试历史上,连中三元已属罕见,明朝的黄观却连中六元,堪称科举奇才。黄观自幼注重学以致用,所以,考中状元五年后,32岁的黄观被朱元璋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官居正二品。骤然高升的黄观丝毫不骄纵,他执法不畏权贵,心怀苍生,赢得文武百官一片赞誉。
    • 熊召政
    • 摘要: 大家都知道,张居正是目前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位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非常不平凡,教育、辅佐幼主10年,并在担任首辅10年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政绩卓著,一举扭转了明朝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史称"万历新政"。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张居正与万历新政:一、张居正担任首辅前的经历张居正自幼有"神童"之称。
    • 蒋光宇
    • 摘要: 公元1045年,范仲淹被贬出京到浙江做官之后,手下有个协助自己工作的小官,叫孙居正。一天,孙居正不幸猝死。范仲淹得知后,想到自己幼时丧父,寡母带着自己改嫁的经历,对其一家非常同情。于是,他按照朝廷的制度和规定,对孙居正遗属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抚恤和关照。
    • 冯尔康
    • 摘要: 薛居正,自后晋开始做官,北宋初任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18年。居正的养子惟吉少年时就不务正业,但居正对此并没有察觉,更无从教导了。与居正同时任宰相的卢多逊、沈伦的儿子,都被宋太宗不秩拔擢,任为秘书郎,惟吉因不能做文章被用为武职。等到居正亡故,宋太宗亲临吊唁,向居正的妻子说:你那个不肖的儿子如果不改变行为,你的家业恐怕传不下去。
    • 刘舟祺1
    • 摘要: 万般因缘,清末变法修律以来,我国法律移植走上大陆法系法制的道路。这固然是因为师法日本多有各种便利,但其后效如何仍有商榷之余地,故有董康于20世纪20年代起力主效法英美,亦有居正于30年代起多般反思借鉴英美。此乃必然乎,偶然乎?民国司法改良者是否对最初的路径选择产生过质疑与动摇?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良司法路径选择有何异同?作为北洋与南京政府司法代表的董康与居正何以会主张“效法英美”?
    • 摘要: 江苏袁源:荆州尚居正,我来言创新。新从正里出,正为新守根。学文无俗念,度人有金针。杏坛落花雨,和风沂水春。山西陈海丽:古荆州,楚风遗韵,豪杰辈出,千古英雄竞风流,悠悠。新作文,时代弄潮,百家集聚,实践探索领风骚,拳拳!广东张华:常慕三国事,今从荆楚游。宾阳雄何在?江水奔不休。文话各阖摆,世乱可沉
    • 刘波儿
    • 摘要: 1946年,为了发展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居正于重庆创办了正阳法学院,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办学时间短,正阳法学院的相关史料与研究相当匮乏.本文力图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相关文献中还原正阳法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生存状态,并对学院的发展轨迹作出分析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