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部进展期

局部进展期

局部进展期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142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等;局部进展期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乌新林、付强、何小科等。

局部进展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423 占比:99.59%

总计:31551篇

局部进展期—发文趋势图

局部进展期

-研究学者

  • 乌新林
  • 付强
  • 何小科
  • 刘永臣
  • 张勇超
  • 张水兰
  • 张永磊
  • 志远(摘译)
  • 成兴华
  • 朱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素芳; 钟声学; 袁晓佳; 吴庆珍
    • 摘要: 目的:探究新辅助放化疗间歇期巩固化疗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按新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非巩固化疗组与巩固化疗组,每组32例。非巩固化疗组在行新辅助放化疗后6~8周进行手术治疗;巩固化疗组进行新辅助放化疗间歇期给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巩固化疗2~4个周期,2周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化疗疗效、根治性切除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 A)、糖类抗原-199(CA199)、病灶内侵袭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MP-11、锌指转录因子(Slug)表达水平,以及两组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结果:新辅助治疗后,非巩固化疗组中2例(6.25%)患者评估为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巩固化疗组中有5例(15.62%)为cCR,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化疗组肿瘤消退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优于非巩固化疗组(P0.05);巩固化疗组3年DFS率为46.88%,显著优于非巩固化疗组的34.38%(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间歇期巩固化疗可提高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治疗效果,提高R0切除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癌细胞侵袭,提高DFS率。
    • 王梦雨; 李宁; 邓文英; 魏辰; 别良玉; 马一杰; 罗素霞
    • 摘要: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然而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患者单纯接受手术疗效较差,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新辅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降低局部及远处复发的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现已成为LAGC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辅助治疗的不断发展,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模式。本文就LAGC的新辅助治疗进展及目前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 周彦汝; 张岚; 韩鼎盛; 庞志峰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和综合模型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CR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140例LAR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108例、无病理完全缓解(npCR)32例,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99例和验证组4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提取并筛选患者的:①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血管通透性参数(K_(trans)、K_(ep)、V_(e))等;②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特征相结合的综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临床、影像组学和综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价3种模型的临床获益情况,并构建疗效预测的诺模图。结果训练组中,pCR和npCR患者的K_(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2,P<0.0001);验证组中,pCR和npCR患者的K_(trans)和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2.552,P均<0.05)。训练组中,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AUC=0.922,95%CI 0.846~0.964),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86.9%;验证组中,综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稍低于影像组学模型(AUC=0.840,95%CI 0.708~0.944),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63.6%。综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风险阈值为2%~96%时,采用综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或临床模型。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综合模型对LARC患者的nCRT疗效反应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
    • 刘战平; 刘俊彪; 赵娜; 戴志坚; 张笑; 李峰; 张萌
    • 摘要: 目的探讨OPG、RANK、RANK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204例TNM分期为Ⅱ~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根据实体瘤彩超、病理评价标准将乳腺癌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146例和化疗耐药组58例;(1)ELISA检测初次化疗前血清OPG、RANK、RANKL表达,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化疗前癌组织OPG、RANK、RANKL表达;(3)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OPG、RANK、RANKL轴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和阈值,并分析化疗耐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清RANKL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84±0.31 VS 1.42±0.22,P<0.001),乳腺癌耐药组血清及组织RANKL水平进一步低于化疗敏感组(0.62±0.36 VS 1.17±0.38,P=0.007)。而乳腺癌患者血清OPG平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41 VS 0.56±0.31,P=0.007),乳腺癌耐药组血清及组织OPG表达进一步高于敏感组(1.12±0.42 VS 0.81±0.39,P<0.001),RANK表达无差异,组织与血清检测OPG、RANKL表达结果具有一致性;(2)ROC曲线分析显示,OPG、RANKL对化疗抵抗的预测阈值分别为0.81、0.62,灵敏度分别为81.4%、80.1%,特异度分别76.7%、78.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0.81(OR=1.879,95%CI:1.597~2.496,P<0.001)、RANKL≤0.62(OR=1.915,95%CI:1.603~2.525,P<0.001)、Ki67<14%(OR=1.867,95%CI:1.545~2.427,P<0.001)、Luminal亚型(OR=1.602,95%CI:1.119~2.078,P=0.001)是预测乳腺癌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3)化疗耐药组与敏感组相比,Luminal亚型、T_(3-4)期、腋窝淋巴结阴性、Ki67<14%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RANKL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朱先锐
    • 摘要: 目的:解析腹腔镜下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的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共8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40例,前组行开腹D2根治术,后组实施腹腔镜下D2根治术,比对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对照组(62.50%)],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腹腔镜辅助应用价值高,手术安全性高,术后生存期长,推荐推广.
    • 吴向嵩; 杨自逸; 龚伟
    • 摘要: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模式为1例评估为局部进展期的胆囊癌术后复发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0年3月收治1例胆囊癌术后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复发侵犯门静脉主干及肝总动脉后壁病人,胆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在详细评估病情后,检索国内外主流医学文献数据库,寻找循证医学证据并进行评价,结合病人实际情况,最终拟定以根治切除为目标的转化治疗策略.结果 根据所获证据,成功对病人实施转化治疗.经4周期AG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25mg/m2+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给药,21 d/周期)化疗后,影像学评估达部分缓解,存在R0切除可能.因此进行胆囊床肝楔形切除术+胆总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胆管空肠吻合术,达到R0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完全缓解.目前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于胆囊癌术后复发的病例,应仔细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对直接手术获益不明显的病人,可考虑以化疗为主的转化治疗策略,以期实现根治性切除.
    • 谢博文; 臧潞; 马君俊; 孙晶; 杨晓; 王明亮; 陆爱国; 胡伟国; 郑民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CapeOX)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予以新辅助化疗并接受标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3~4aN+M0;(3)肿瘤可切除;(4)术前接受CapeOX或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未接受过放疗及其他方案的化疗;(5)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无骨髓抑制;(8)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胃癌复发患者;(2)因肿瘤穿孔、出血、梗阻等而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对奥沙利铂、替吉奥、卡培他滨及药物辅料过敏;(4)罹患冠心病、心肌病或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计118例患者入组(新辅助化疗组),纳入同期住院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37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辅助化疗组.依据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等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方法,将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进行1:1匹配后,两组各为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新辅助化疗疗效、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病理组织学结果、化疗相关不良事件、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匹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前5.0% (2/40)达到完全缓解,57.5%(23/40)达到部分缓解,32.5%(13/40)达到疾病稳定,5.0%(2/40)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62.5% (25/40),疾病控制率95.0%(38/40).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5/40),辅助化疗组为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5,P=0.74),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两组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DindoⅣ或Ⅴ级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组中病理分期T1的患者比例高于辅助化疗组[27.5%(11/40)比5.0% (2/40)],而病理分期T3的患者比例低于辅助化疗组[20.0%(8/40)比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32,P=0.001).新辅助化疗组肿瘤退缩分级:0级4例,1级8例,2级16例,3级12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0%(4/40),总体病理反应率为70.0%(28/40).两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40%(16/40)比37.5%(1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43个月比40个月)和3年总体生存率(66.1%比5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新辅助化疗组无病生存期和3年无病生存率均优于辅助化疗组[36个月比28个月,51.4%比35.8%,P=0.048).结论 CapeOX或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增加手术风险,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状况.
    • 刘爽; 姜婷; 陈功; 高远红; 肖巍魏
    • 摘要: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其治疗以改善生存和保留器官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近年来其治疗方案在标准的“夹心饼”模式上不断进化和演变:包括强化新辅助治疗强度的全程新辅助治疗(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TNT)模式、类TNT(TNT-like)模式和“TNT-plus”模式,也包括去新辅助放疗、去辅助化疗和去根治性手术等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治疗强度的方案。相应的临床研究为精准化医疗提供新的证据。如何运用新证据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需要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探索和考量的问题。
    • 曹蓉; 杜阿妮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30a水平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45例TNM分期为II-III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将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103例)和化疗抵抗组(42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初次化疗前血清miR-30a水平,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血清miR-30a对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和阈值,并分析化疗抵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化疗敏感患者相比,化疗抵抗组中年龄大于40岁、T分期为T3-4期、TNM分期为III期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敏感组患者血清miR-30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79±0.21 vs 1.24±0.36,P=0.004),而化疗抵抗组患者血清miR-30a水平则低于化疗敏感组患者(0.34±0.12 vs 0.79±0.2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30a对化疗抵抗的预测阈值为0.48,灵敏度81.2%,特异度76.5%,并且化疗抵抗组中血清miR-30a≤0.48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敏感组(71.4%vs 25.2%,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30a≤0.48(OR=1.982,95%CI:1.672~2.583,P<0.001)、TNM分期III期(OR=1.604,95%CI:1.123~2.084,P=0.001)是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R-30a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王二丽; 刘会鹏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就诊的93例结肠癌老年患者病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A组,接受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2组随访期间血清癌胚抗原(CEA)、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变化,比较2组疾病复发率、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较开腹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发生,2种手术方案所治疗的患者肿瘤生长、疾病进展及预后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