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尼龙绳

尼龙绳

尼龙绳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内科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128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法律与生活、检察风云、老人天地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首届长三角脾胃病学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等;尼龙绳的相关文献由60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红、夏伟、王建彬等。

尼龙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128 占比:99.50%

总计:43344篇

尼龙绳—发文趋势图

尼龙绳

-研究学者

  • 周平红
  • 夏伟
  • 王建彬
  • 姚礼庆
  • 胡和萍
  • 冯强
  • 刘靖正
  • 吴保军
  • 崔毅
  • 张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上吉; 郑扬; 张晓洁; 向正国
    • 摘要: 目的观察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用于早期胃角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96例早期胃角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S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测定两组术前、术后3 d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遗传学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术中胃穿孔、术中出血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TGF-α、Cyclin 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夹联合尼龙绳牵引用于早期胃角癌ESD术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有临床推广价值。
    • 秦绪富; 薛鸿鹏; 姜子晔; 韩瑜; 肖红霞
    • 摘要: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及GOV2型)内镜下钛夹夹闭辅助与尼龙绳圈套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肝硬化合并胃静脉曲张(IGV1型及GOV2型)出血患者36例,其中行钛夹封闭后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者有20例,另有16例给予胃底静脉曲张尼龙绳圈套后再行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评估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再次出血、静脉曲张消失及术后栓塞发生的情况。结果钛夹组较尼龙绳组手术时间短,静脉曲张再出血发生少,且术后栓塞的发生少于尼龙绳组。详细见文章内容。结论钛夹辅助治疗相对于尼龙绳辅助内镜下治疗需要时间短,术后栓塞及出血的发生少,钛夹效果可能优于尼龙绳,但本文样本较少,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王显东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尼龙绳联合双臂钳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6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尼龙绳联合双臂钳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胃肠激素指标[促胃液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GAS、V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TNF-α、IL-6、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尼龙绳联合双臂钳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和胃动力恢复,降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胃部分切除术治疗。
    • 高菲; 李彩虹; 赵国伟
    • 摘要: 目的 对比钛夹、尼龙绳在肠镜下大肠粗蒂息肉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肠粗蒂息肉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5例每组.对照组应用钛夹在肠镜下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尼龙绳在肠镜下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及肠穿孔发生情况;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息肉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钛夹,在肠镜下应用尼龙绳行大肠粗蒂息肉切除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陈求招; 钟名荣; 黄文忠; 张永红; 骆芸; 苏婉婷; 索标
    •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大肠有蒂大息肉圈套电切除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246例(259枚息肉)在厦门市中医院行大肠有蒂大息肉(直径≥1.0 cm)圈套电切除治疗患者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统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钛夹组和尼龙绳组内镜下治疗操作成功率、息肉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有蒂大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形态改变86.89%(179/206)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的28.30%(15/53)(P<0.01).尼龙绳组息肉直径最大(2.13±0.70)cm,钛夹组(1.51±0.44)cm,EMR组最小(1.31±0.31)c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龙绳组癌变率为46.15%(24/52),高于EMR组的17.24%(25/145)(P<0.01).圈套电切除息肉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0%,治愈性切除率为98.46%(255/259),出血率为7.34%(19/259),穿孔率为0.00%(0/259).EMR组操作成功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00%(145/145),钛夹组分别为98.39%(61/62)和100.00%(62/62),尼龙绳组均为92.31%(48/52).EMR组出血率、术中出血率和术后出血率分别为10.34%(15/145)、8.97%(13/145)和2.07%(3/145),钛夹组分别为1.61%(1/62)、0.00%(0/62)和1.61%(1/62),尼龙绳组分别为5.77%(3/52)、3.85%(2/52)和1.92%(1/52),钛夹/尼龙绳预防性蒂部结扎分别为3.51%(4/114)、1.75%(2/114)和1.75%(2/114).结论 ≥1.0 cm的有蒂息肉直径越大、癌变率越高.临床上可根据息肉直径不同采用EMR法、钛夹或尼龙绳法,钛夹/尼龙绳预防性蒂部结扎对预防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 1.栽培槽设置。栽培槽应离地设置,并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栽培槽离地40~50厘米,宽30~40厘米、深20~25厘米,行距90~100厘米。一般用空心砖加石棉瓦组合作为栽培槽的支撑,用铁皮或尼龙绳固定栽培槽。
    • 刘靖正; 钟芸诗; 刘祖强; 任重; 姚礼庆; 周平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水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43例结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果 43例患者共成功切除43枚结肠粗蒂息肉,息肉最大直径1.0~3.5 cm,平均2.7 cm;息肉蒂部直径0.5~1.5 cm,平均1.1 cm;内镜下手术时间5~16 min,平均9.2 min.肠腔内灌注水量120~750 mL,平均330 mL.尼龙绳套扎次数1至2次,平均1.1次,尼龙绳一次套扎成功率95.4%(41/43).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整块切除率100.0%,患者息肉切除治疗有效率为100.0%.43枚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性息肉.无1例患者术中出血;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 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 张小丹; 黄星; 聂家艳; 李相林
    •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医用尼龙绳装置外鞘管的研制.方法 对目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尼龙绳外鞘管进行改进,增加外鞘管前端金属保护.结果 改进后的尼龙绳外鞘管金属头端为医用不锈钢制成,长8 mm,直径2.6 mm,与之前塑料前端比较,更加稳固.该装置能有效防止外鞘管前端折皱、裂痕破损,提高术后创面缝合效率,节约医疗成本.结论 一种医用尼龙绳装置外鞘管在创面缝合及息肉结扎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外鞘管头端打折、损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及患者费用,操作简单易行,值得研究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