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制
学院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3049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术探索?理论研究、高教探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等;学院制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郦解放、严燕、俞建伟等。
学院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049篇
占比:99.63%
总计:93395篇
学院制
-研究学者
- 郦解放
- 严燕
- 俞建伟
- 刘新民
- 吴向明
- 张善飞
- 张建斌
- 李芳
- 杜智萍
- 栾芳
- 胡泽平
- 刘宝存
- 刘德宇
- 叶军
- 吕红军
- 吴树山
- 吴燮元
- 喻本伐
- 孙刚成
- 宣勇
- 张华俊
- 张汶军
- 张莉娟
- 张莹
- 张辉
- 徐亮
- 戴莹
- 曲歌
- 李军良
- 李磊
- 杨琼
- 梁焱
- 沈彦南
- 涂玲玲
- 王妍妍
- 王婷婷
- 王振鹏
- 王祎
- 程勉中
- 胡伟
- 范悦敏
- 董晓俊
- 许放
- 赵佳荣
- 邢德茂
- 邸晓熠
- 郑刚
- 郭春霞
- 郭桂英
- 郭航
-
-
韩伏彬;
董建梅
-
-
摘要:
质量文化建设是新一轮本科高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亮点,迫切需要探讨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视角看,牛津大学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因素都具有可借鉴性。牛津大学质量文化因素启示我们要坚守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营造立德树人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
-
汪全胜;
杨娟
-
-
摘要:
伴随着学院制改革的完成,高等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挖掘高校办学的发展潜力,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寻找内生增长点,在学院治理结构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直接经办主体理应成为具有自主办学权力的实体,即确立强院兴校的理念.为了规范校院两级的治理结构,明晰学院责权利一致原则,应引入、借鉴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学校及学院的权力清单制度,包括权力清单以及相应的责任清单,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思想认识到位、权力梳理到位、制度规范到位等,才能真正实现强院兴校的目标.
-
-
张树启
-
-
摘要:
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然而,这项工作却面临着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高校硬件设施不到位、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个难题就要走一条书院制与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渐进式、渗透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它必将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
-
吴小帅
-
-
摘要:
作为世界近现代法律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英国历经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教育模式.英国的传统法律教育经历了从学徒制到学院制的历史演进,其中学徒制以律师会馆为载体.现代法律教育以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工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二者资源优化配置共同促进法律教育制度的完善.英国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职业化,法律教育与职业联系密切又彼此独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设置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特征,其成熟经验为我国的法律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
-
刘亚荣
-
-
摘要:
普通高中面对新高考,需要大量老师帮助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和选课指导,同时,由于走班教学,让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协同实行"学院制"和"导师制",不仅可以解决走班教学衍生的管理难题,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和实施精准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
-
郭鸿
-
-
摘要:
北京市东城区在区域课程重构实践中,逐步形成“G+1+N+8+X”的课程组织构架,构建起一个多主体参与的课程治理新体制,探索出一种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核心的课程治理方式.这在理论上为课程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多主体分权赋能的路径和开放式协调的运行机理,在实践上为丰富课程供给内容与渠道提供了区域解决方案.
-
-
-
凌济政
-
-
摘要:
诊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国已经20年,从最初的尝试到现实中与中国传统法学教育的不断融合,注入了大量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拓展了中国法学教育的空间,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探索出新的路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与我国传统法学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与高校管理和教育目标定位的现实矛盾冲突.只有认清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现实问题,正确理解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定位,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法学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形成系统、全面、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模式也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
-
喻本伐;
郑刚;
张汶军
-
-
摘要:
张宗麟于1929年9月,曾被一度宣布"代理"晓庄学校校长。由于他事前既不知情,事后也并不接受,故可称之为"被代理校长"。由于此次风波是以原任校长陶行知的辞职而揭幕的,又由于辞职事件并非像所言说的那般简单,所以有必要对其经过进行梳理,并对其前因后果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这次的"被代理校长风波",实际上反映了张宗麟与陶行知在办学理念上的某些不合。所幸的是,经历了这次风波之后,因采用了"学园制",从而使晓庄学校更得以健康发展。
-
-
喻本伐;
郑刚;
张汶军
-
-
摘要:
张宗麟于1929年9月,一度被宣布"代理"晓庄学校校长。由于他事前既不知情,事后也并不接受,故可称之为"被代理校长"。由于此次风波是以原任校长陶行知的辞职而揭幕的,又由于辞职事件并非像所言说的那般简单,所以有必要对其经过进行梳理,并对其前因后果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这次的"被代理校长风波",实际反映了张宗麟与陶行知在办学理念上的某些不合。所幸的是,经历了这次风波之后,因采用了"学园制",从而使晓庄学校得以更健康发展。
-
-
李会春
- 《2016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扭转专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隘、教育过分功利化等积弊的使命.因此,通识教育受到上至政府下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得到推广:从早期的"淡化专业,加强基础"到后来教育部推动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从各种大文科、大理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到各院校如火如荼的通识教育实验,再到近年来一些名校组建专门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等.为了推动通识教育开展以及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现有纷繁芜杂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深入考察.重点对当下中国通识教育实现的三种基本形式——课程、学院制和住宿学院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其基本特征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