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反硝化
好氧反硝化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06455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工业用水与废水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科学会第六届第一次年会等;好氧反硝化的相关文献由139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放、汪苹、夏春雨等。
好氧反硝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6455篇
占比:99.86%
总计:206747篇
好氧反硝化
-研究学者
- 马放
- 汪苹
- 夏春雨
- 孙巍
- 苏全榕
- 阙才英
- 黄少斌
- 赵天涛
- 魏清斯
- 宋玉文
- 李昂
- 林彩琴
- 洪维祎
- 王弘宇
- 魏登枭
- 倪晋仁
- 杨雅玲
- 杨志
- 韦明肯
- 林美琴
- 项慕飞
- 宋雅坚
- 庞长泷
- 张千
- 易艳玲
- 王丽萍
- 翟茜
- 艾铄
- 邵宗泽
- 颜家保
- 黄廷林
- 龙雯
- 周丹丹
- 周石磊
- 杨基先
- 杨柳燕
- 柯国华
- 王晓慧
- 赵坤
- 高会杰
- 刘俊女
- 周茂洪
- 孙移鹿
- 张彬彬
- 杨志林
- 田凤蓉
- 苏俊峰
- 于浩鹏
- 刘健楠
- 刘德立
-
-
马洪婧;
刘鹰;
慕欣廷;
苏鑫;
宋婧;
吴英海;
韩蕊
-
-
摘要:
为获得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并查明其好氧反硝化性能,从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滤片上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耐盐好氧反硝化菌,并进行了溶解氧、碳氮比(C/N)和温度对该菌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及氮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经鉴定为盐单胞菌属,记为Halomonas sp.HRL-11;在高盐度(31)条件下,菌株HRL-11进行硝酸盐氮(NO^(-)_(3)-N)还原的优化条件为振荡摇速150 r/min(初始DO质量浓度7.48 mg/L)、C/N 10、温度30°C,在此条件下,菌株HRL-11以100 mg/L NO^(-)_(3)-N为唯一氮源,反应48 h后,其OD_(600 nm)值为1.4,对NO^(-)_(3)-N、TOC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5%、69.4%和65.6%;氮平衡分析显示,有19.44%的NO^(-)_(3)-N转化为胞内氮,25.87%的NO^(-)_(3)-N转化为其他硝化产物(NO^(-)_(2)-N、NH^(+)_(4)-N和有机氮),46.19%的NO^(-)_(3)-N可能转化为气态产物。研究表明,菌株Halomonas sp.HRL-11具有较好的耐盐和好氧反硝化性能,在工业化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等高盐度废水处理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
李浩铃;
陈思睿;
李杰彤;
戚思兰;
陈宝龙;
舒琥
-
-
摘要:
从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池塘中分离出具有脱氮性能的好养反硝化细菌,通过形态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测定菌在含氮模拟废水中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菌株BB18与Pseudomonas guguanensis(FNJJ01000024)具有99.31%同源性,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在28°C,180 r/min培养48 h,其氨氮去除率在18 h可达92.76%,硝态氮去除率在48 h可达80.60%,亚硝态氮去除率在24 h可高达90.95%。研究显示菌株BB18在养殖尾水除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胡丹;
何富强;
杜全能;
王刚;
兰时乐
-
-
摘要:
[目的]鉴定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神户肠杆菌,明确其脱氮特性。[方法]从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到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D-NAH,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神户肠杆菌(Enterobacter kobei)HD-NAH,并研究其脱氮特性。[结果]该菌在以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为18,初始pH为7,温度为27°C,转速为190 r/min时,24 h亚硝氮(NO_(2)^(-)-N)和总氮(TN)降解率分别为99.98%和89.37%,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菌株在初始pH为7~10,温度为27~37°C,转速为130~210 r/min时,对NO_(2)^(-)-N和TN的降解率均较高,表明该菌株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在不同氮源条件下,菌株HD-NAH对氮的去除存在差异,其对TN去除率表现为NO_(2)^(-)-N>NH_(4)^(+)-N+NO_(2)^(-)-N>NH_(4)^(+)-N+NO_(3)^(-)-N>NH_(4)^(+)-N>NO_(3)^(-)-N,还存在一定短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结论]菌株HD-NAH良好的脱氮特性可为养殖废水除氮提供可选择材料。
-
-
陈召莹;
张甜娜;
张紫薇;
周石磊;
董宛佳;
崔建升;
罗晓
-
-
摘要:
好氧反硝化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生物脱氮的研究热点,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微生物碳源是造成群落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白洋淀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对溶解性有机物碳源的响应,本文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以及nap A反硝化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洋淀春季沉积物中的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好氧反硝化菌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白洋淀沉积物有机质组分类蛋白质组分高于类腐殖质组分,其中养殖区的类蛋白质组分最大,达到79.63%±3.79%,原始区的类腐殖质组分最大,达到33.91%±6.32%;高通量测序得到3693个OTUs,共分为9个主要门类,其中,变形菌门占比最大,达到99%以上;α多样性Chao1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并且旅游区>生活区>入淀区>原始区>养殖区;该时期好氧反硝化菌主要物种组成包括Aeromonas、Sulfuritortus、Cupriavidus、Pseudomonas和Thauera,Ferrimonas作为指示物种,差异贡献最大;冗余分析发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分别是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纲水平和属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通过对白洋淀好氧反硝化菌群与溶解性有机物的相关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天然环境中氮循环微生物的特征;还可以为将来适于实际环境的高效菌筛选的碳源选择提供参考.
-
-
赵天涛;
陈沛沛;
张晟;
封丽
-
-
摘要:
综述了HN-AD菌去除三氮的途径,从氮平衡、关键酶系特征等角度系统分析了HN-AD菌的氮代谢机理,重点总结了HN-AD菌脱氮过程中的代谢终产物和适用领域,简述了HN-AD菌的工艺研究现状,展望了HN-AD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未来HN-AD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
杨婷;
辛瑜;
时祎;
张梁;
石孔泉;
张丽娜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处理食品工业废水中的氮素污染物,从某河道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了1株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芽孢杆菌JD-014。通过对该菌株在脱氮过程中气态氮(N_(2))的产生、氮平衡估算以及酶活测定证实了菌株JD-014的好氧反硝化途径,并对影响其脱氮性能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50 mg/L NO_(3)^(-)-N为唯一氮源时,菌株JD-014对NO_(3)^(-)-N的去除速率为0.56 mg/(L·h)。在脱氮过程中,该菌株可将NO_(3)^(-)-N部分转化为N_(2)并伴随有相关功能酶活的检出;当碳源为丁二酸钠和柠檬酸钠、碳氮比(C/N)为10~25、温度为37°C、转速为150~200 r/min、盐度为1%以下时,该菌株脱氮性能最佳。此外,菌株JD-014还具有较好的亚硝酸盐耐受性,在NO_(2)^(-)-N质量浓度为10~200 mg/L时,脱氮率可保持在46.62%~99.92%。本研究表明,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JD-014在实际食品加工废水的氮素污染生物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
孙玲玉;
颜家保;
胡杰;
鲍彦舟
-
-
摘要:
从医药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耐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Y1,鉴定为海杆菌(Marinobacter sp.)。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菌株Y1的适宜脱氮条件:盐度5%(w,以NaCl计),异养硝化以丁二酸钠为碳源、好氧反硝化以葡萄糖为碳源,m(C)∶m(N)=16,初始pH=8~10,培养温度30°C,摇床转速150~200 r/min。菌株Y1在适宜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NH_(4)^(+)-N和NO_(3)^(-)-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31%和94.37%,TN的去除率均达到88%以上,表明该菌在高含盐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
-
-
沈雯婷;
邱田娟;
何亦;
张树松
-
-
摘要:
碳源对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碳源的还原电位为反硝化脱氮过程提供电子,影响菌株的生长及硝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本实验主要围绕 Diaphorobacter nitroreducens NA10B 的脱氮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菌株 NA10B 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在以 PHBV 作为唯一碳源时,NO_(3)^(-)-N 的最大去除量。研究结果表明:菌株 NA10B 可以以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反硝化过程,并且 NO_(3)^(-)-N 的去除速率可高达 7.8 mg/L·h。该研究将为菌株 NA10B 在污水脱氮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
孙巍;
夏春雨;
李长秀;
林美琴;
韦明肯
-
-
摘要:
以活性炭、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为包埋载体,氯化钙、硼酸为交联剂,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方案,制备由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indoloxydans LJ9、Pseudomonas mendocina YG8、Paracoccus versutus LJ2组成的复合菌剂,验证固定化复合菌剂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载体最佳组合为聚乙烯醇10%,海藻酸钠3%,活性炭1%;交联剂最佳配比为硼酸3%,氯化钙1%,交联剂总体积为100 mL;固定化异养硝化菌剂96 h时NH^(+)_(4)-N去除率、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84%,93.12%;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剂在72 h NO^(-)_(3)-N去除率、TN去除率分别为100%,85.67%。
-
-
朱红旭;
杨本芹;
高媛;
翟红阳;
赵艳卿
-
-
摘要:
从滇池湿地植物根系中分离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Aeromonas),编号为RC-15。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该菌株的关键反硝化酶基因进行鉴定,且对该菌株在不同环境因子(碳源、温度、初始pH值、碳氮比)条件下的反硝化能力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菌株成功扩增出反硝化酶基因nap A和nir K,说明该菌株在有氧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在碳源为乙酸钠、温度为30°C、初始pH值为8.0、碳氮比为7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反硝化能力最强,24 h时硝氮的去除率达到95.57%,对应的硝氮去除速率达到14.62 mg/(L·h)。研究筛选的菌株RC-15为后续投加高效反硝化菌株强化实际废水脱氮提供了新型菌源。
-
-
-
-
孙移鹿;
张雪宁;
李昂;
杨基先;
马放
- 《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使用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所筛选的异养硝化一好氧反硝化菌株Pseudomonas stutzeri T13,针对其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氨氮和硝酸盐同时作为氮源,考察T13异养硝化一好氧反硝化效能得知,T13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效能。在好氧条件下,T13对氨氮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均高达近100%。当以氨氮作为唯一氮源,单独考察其异养硝化效能时,在异养硝化过程中并没有检测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产生。然而在T13完成对氨氮和硝氮的高效去除的同时,其对总氮的去除率仅为23.47%,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亚硝酸盐积累,从而反硝化作用不彻底,氮素污染物并没有完全从水体中脱除。通过调节摇床转速来控制溶解氧的复氧速率,分别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研究溶解氧对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得知,溶解氧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并不大。在培养摇床转速分别为160rpm,100rpm,5Orpm和0rpm时,其对硝酸盐的去除率均可达到近100%,表明好氧反硝化菌所特有的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并不受溶解氧所抑制。然而,好氧反硝化菌与传统的缺氧反硝化菌中所含有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是一致的,其受溶解氧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当溶解氧含量过高时,会严重一致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从而中断亚硝酸盐还原过程的进行。当培养摇床转速从160rpm降至5Orpm时,其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从62.37%提高至100%。实验结果验证了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是好氧反硝化过程高效、彻底完成的限制性因素,只有一定程度上降低溶解氧的浓度,才能保证亚硝酸盐还原酶高效作用的发挥,使好氧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在低溶解氧条件下(50rpm)考察T13的异养硝化一好氧反硝化效能时发现,一定程度上降低溶解氧可以有效促进T13的脱氮效能,在保证氨氮和硝酸盐均高效去除的基础上(近100%),其对TN的去除率也提高至99.21。本研究是首次考察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的本质,并相应的提出控制方法。
-
-
-
-
温伟庆;
冯旭东;
张晶晶;
汪苹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根据味精废水的水质特点,简要介绍了味精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和具有代表性的味精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报道了某味精生产企业在味精废水治理过程中,把末端废水治理与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相结合,并在末端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好氧反硝化技术,使得废水通过单一的SBR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就低于将要发布的新排放标准《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报批稿)中的要求,为味精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