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穴
外关穴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468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河北中医、江西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等;外关穴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泳、赖新生、唐纯志等。
外关穴
-研究学者
- 黄泳
- 赖新生
- 唐纯志
- 邹燕齐
- 吴俊贤
- 张贵锋
- 曾统军
- 杨君军
- 王淑侠
- 刘恩涛
- 单保慈
- 崔韶阳
- 李赣龙
- 王艳杰
- 陈俊琦
- 何晓阔
- 余果
- 侯黎莉
- 兰彩莲
- 刘贺云
- 吕沛宛
- 孙倩倩
- 张惠田
- 张燕
- 张玉忠
- 张美淑
- 张胜田
- 张贵芬
- 张迪
- 李玉梅
- 李静
- 杨剑侠
- 杨素音
- 潘晓华
- 许金森
- 郭剑华
- april
- 于学平
- 代宗辉
- 任义
- 伍志浩
- 何义勇
- 何海军
- 余宏
- 侯文光
- 冯萌
- 凌美玲
- 刁凤英
- 刘建荣
- 刘晓辉
-
-
张心知
-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手指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挛缩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取患侧外关、外劳宫穴接电针治疗,配合手三里、曲池等穴位针刺,针刺结束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外关、外劳宫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手痉挛,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
李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关穴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水肿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
-
范雨洋;
吴清明
-
-
摘要:
文章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外关穴的相关条文,对外关穴的穴位定位、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探析.发现其腧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基本一致,既可针刺,又可艾灸,既可补虚,又可泻实,临床应用范围广,内、外、妇、五官科中均有应用,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合,在临床应用中须辨证论治,灵活选穴.
-
-
王雅青
-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四渎和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四渎和外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电刺激四渎和外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手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患侧前臂屈肌群、伸肌群表面肌电RMS及FMA手功能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患侧前臂屈肌群、伸肌群表面肌电RMS及FMA手功能评分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患侧前臂伸肌群表面肌电RMS、FMA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中频电刺激四渎和外关穴相比,电针四渎和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
许际平;
季加富;
肖中杰;
王琳;
厉朋;
苏帆
-
-
摘要:
目的 评估内关-外关透刺针法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78例,年龄21~44岁,BMI 21.5~35.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n=38)和对照组(n=40).针刺组在麻醉操作前,右侧内关透外关留针10 min,麻醉操作后左侧内关透外关留针30 min.对照组不予针刺操作.SHS定义为SBP<90 mmHg,且至少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症状之一.记录胎儿娩出前SHS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娩出前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和头晕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多巴胺用量和产妇满意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术中SHS发生率、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5),产妇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侧内关-外关透刺针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SHS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
-
-
朱捷;
李国中;
陈蓓
-
-
摘要:
目的:观察生物全息疗法结合远端取穴法对髋关节疼痛患者疼痛及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髋关节疼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全息疗法结合远端取穴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l score, VAS)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全息疗法结合远端取穴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患者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
-
林嘉成;
李依媚;
张宏
-
-
摘要: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外关穴的文献记载,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调畅三焦气机、行气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诸外邪犯表所致表证、热病、皮肤疾患、耳鸣颊肿等头面五官疾患、经脉循行所过之肢体经络病,亦涉及妇科疾患以及心系、脾胃系、肝胆系等部分内科疾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
-
-
-
-
黄泳;
王艳杰;
吴俊贤;
邹燕齐;
陈俊琦;
赖新生
- 《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异同。方法:8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的2次针刺刺激,再进行fMRI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几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数量、激活强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皮部浅刺多激活各浅表脑区,而常规针刺还能激活较为内在的某些核团和小脑的趋势。结论: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激活脑部不同功能区,有趋势表明,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主要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