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3935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中国中医药咨讯、基层医学论坛、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全国妇产科临床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农喜敏、刘俭、李芳等。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3935 占比:99.87%

总计:184180篇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农喜敏
  • 刘俭
  • 李芳
  • 刘姿
  • 孟凡民
  • 王丽
  • 黄转明
  • 周辉
  • 张加强
  • 张翠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文秀; 陈凯; 项秋实; 马从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时不同穿刺体位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2例在脊麻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右侧卧位)和对照组(左侧卧位),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相关指标和干预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64%;观察组仰卧位综合征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侧卧位脊麻穿刺可以降低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可在后续剖宫产脊麻穿刺时加以应用实施。
    • 武辉; 陈素娟; 刘恒; 李敬; 杨英英; 侯青霞
    • 摘要: 目的探析应用子宫托举装置防治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以及对孕妇血压、不良反应、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洛阳市某医院行择期剖宫产的126例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孕妇行正常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采用子宫托举装置,比较2组孕妇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麻醉前后各时间点的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身体状况(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子宫托举装置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风险,降低孕妇术中血压波动幅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影响新生儿身体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牟成爽; 刘健秋; 邱丽琳; 刘其浩; 陈帝; 郭友祥; 张明军
    •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剖宫产产妇行腰麻后产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与年龄、BMI、麻醉开始至胎儿分娩时间(T A-B)及入室平均动脉压(MAP)4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并制表统计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217例剖宫产产妇上述4个因素及麻醉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筛选产妇行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217例产妇中119例(54.84%)发生低血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超重(BMI≥28)、高龄(年龄≥35岁)、T A-B≥33min是本院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的高危因素(P<0.05),且BMI≥28较其他2个因素危险性更高(OR=1.250,95%CI 1.129~1.383);平均动脉压与低血压发生无显著相关(P=0.184)。结论:应评估产妇BMI、年龄以便提前给予干预措施预防低血压,并根据术中T A-B,处理低血压,保证产妇及婴儿安全。
    • 石晓玲; 徐萌; 张瑾; 惠羽佳; 崔颖娜
    • 摘要: 目的 研究体位干预防治剖宫产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体位干预组,每组43例.麻醉后,参照组采取将手术床朝向左侧并倾斜30°的体位进行护理,体位干预组采取将孕妇右侧臀部垫起4~5 cm的体位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20 min后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及麻黄碱药物使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NSNS评分.结果 麻醉20 min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麻醉前,但体位干预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20 min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心率高于麻醉前,但体位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麻黄碱药物使用量为(5.23±1.05)mg,明显少于参照组的(8.14±1.77)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术中低血压综合征、单侧阻滞不全、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孕妇NSNS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采用特殊体位干预对防治SHS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李建新
    • 摘要: 分娩疼痛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我国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重要原因。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不会增加剖宫产率,但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镇痛不全、发热等并发症。加强对分娩镇痛的流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制定并发症处理预案是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
    • 薛勤; 景孜涵; 郭然; 蒋美琴; 梅吉; 李嘉; 王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月妊娠孕妇左侧卧位下腔静脉、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73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的超声资料.孕妇年龄20~42(29.34±5.16)岁,孕周37~40.3(39.1±1.0)周.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项目:(1)比较73例孕妇平卧及左侧卧位15°时,于剑突偏右、肝静脉汇入第二肝门处测量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EDV(S/D);(2)据超声检查时有无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将孕妇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平卧位、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体质量等;(3)比较有症状组孕妇平卧位和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结果(1)73例孕妇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1.71(1.59,1.85)cm]大于平卧位时[1.37(1.22,1.52)cm],血流最高流速[23.73(20.22,28.59)cm/s]高于平卧位时[21.80(19.95,26.6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74、2.108,P值均<0.05);而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PI、R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73例孕妇中,行超声检查时出现SHS24例(32.87%).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孕妇平卧位和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有症状组孕妇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24例SHS孕妇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流最高流速均高于平卧位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02、2.029,P值均<0.05).结论 足月妊娠孕妇平卧位时行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发生SHS,虽然孕妇平卧及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有差异,但是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无变化;孕妇的孕周、BMI及胎儿体质量可能是SHS的影响因素.
    • 孟庆宝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对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需行剖宫产的1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CSEA组(腰麻硬膜外麻醉,n=80)与E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n=80),对比T0、T1、T2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且比较麻醉效果,观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HR在T2时刻、SBP与DBP在T1时刻、MAP在T2时刻均明显高于EA组,P0.05.结论 CSEA与EA均适用于剖宫产麻醉,但CSEA在围手术期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影响小,麻醉效果更加完善,而且SHS发生率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孟庆宝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对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需行剖宫产的1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CSEA组(腰麻硬膜外麻醉,n=80)与E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n=80),对比T_(0)、T_(1)、T_(2)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且比较麻醉效果,观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HR在T_(2)时刻、SBP与DBP在T_(1)时刻、MAP在T_(2)时刻均明显高于EA组,P0.05。结论CSEA与EA均适用于剖宫产麻醉,但CSEA在围手术期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影响小,麻醉效果更加完善,而且SHS发生率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王思恬; 高巨; 罗超; 王骁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超声测量颈动脉校正流动时间(carotid artery corrected flow time,cFT)和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度(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ΔVpeak)对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60例,年龄18 ~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孕37~42周.根据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是否发生SHS分为两组:发生SHS组(S组,28例)和未发生SHS组(W组,32例).记录两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的SBP、DBP、心率,超声测量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的cFT、ΔVpeak和颈动脉直径(diameter,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FF、ΔVpeak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的关系,绘制cFT和ΔVpeak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其95%CI.结果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有28例(46.7%)产妇发生SHS.与W组比较,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增快(P<0.05);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明显较小、ΔVpeak明显较大(P<0.05);两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0.563,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ΔVpeak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0.461,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D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无相关性(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和ΔVpeak预测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HS的临界值分别为310.4 ms、10.5%,敏感度分别为85.2%、75.9%,特异性分别为80.4%、90.1%,AUC分别为0.879 (95%CI 0.763~0.994)、0.793 (95%CI 0.642~0.943).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超声测量cFT和AVpeak可以作为预测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HS的可靠指标,且cFT准确性更高.
    • 黄敏坚; 黄贞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使用血管活性药防治仰卧位低血压产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组(100例)、Dex组(100例). Dex组静脉推注Dex,NS组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2组T0时HR、SBP水平及术前NGAL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ex组T1时的HR(94.17±4.03)次/min,低于NS组的(105.41±6.39)次/min,SBP(102.19±8.42)mm Hg,高于NS组的(81.43±6.58)mm Hg(P0.05).结论 Dex用于剖宫产手术中有利于降低SHS发生率,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保护肾功能,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作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辅助药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