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阻抗
复阻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46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才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2002年全国湿度、水分、气体学术交流会等;复阻抗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彤、徐宝琨、基思·S·钱普林等。
复阻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465篇
占比:99.24%
总计:14576篇
复阻抗
-研究学者
- 张彤
- 徐宝琨
- 基思·S·钱普林
- 常爱民
- 房少军
- 李莉
- 王钟葆
- 刘宏梅
- 杜志侠
- 王奎华
- 章秀银
- 简家文
- 胡斌杰
- 任辉
- 傅世强
- 吴昊
- 唐子龙
- 孙素娟
- 孙良彦
- 张军
- 朱琦
- 李亚琭
- 杨光
- 游立
- 王利卿
- 王君勤
- 王斯琪
- 王旭
- 童茂松
- 董玮
- 陈习文
- 陈自年
- 雷民
- 雷运华
- 颜晓军
- 马跃先
- A·乔
- B·利布哈特
- C·恩迪施
- C·特布拉克
- D·A·穆雷
- H·芬克
- M·W·坎比
- M·辛特伯格
- R·D·霍普金斯
- R·J·德罗斯特
- 中田雅人
- 乔恩·尼萨塞尔
- 余大书
- 党伟东
-
-
李晓钰;
倪磊;
张勇;
杨林森;
董芹芯
-
-
摘要:
研制了一种基于柔性打印技术的纳米湿度传感器,利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对富勒烯粉末进行分散并制成湿敏薄膜,用于修饰打印在聚酯基板上的银叉指电极.考察了频率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研究了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并通过复阻抗谱图分析了传感器的湿敏响应机制.采用打印技术构建的纳米湿度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响应时间短、可在柔性衬底上制作和电极参数灵活可变等特点,在航空、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方杰;
陈静
-
-
摘要:
动力电池内阻测量标准装置是动力电池综合测试系统校准装置中的一个核心模块,基于"交流注入法"的电池内阻测试原理,由信号发生器、音频功率放大模块、同步信号采集模块、四端交流电阻器及软件系统构成.该装置可用于校准电池内阻测量仪,同时可以直接精确测量电池内阻.研制的样机经实际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其达到课题所定技术指标要求.
-
-
-
纪伟杰
-
-
摘要:
为促进楔形管桩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剪切复刚度传递方法研究考虑沉桩挤土效应的楔形管桩纵向振动特性.首先,根据楔形管桩特殊的桩身结构并考虑桩周土的成层性,将桩-土体系沿竖向划分为若干段,进一步将桩周土沿径向划分为若干环形圈层以考虑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导致的土体径向非均质性;逐圈层求解土体动力平衡方程并通过相邻圈层间剪切复刚度的传递得到桩-土界面的剪切复刚度,求解桩的动力平衡方程,并结合Laplace变换和阻抗函数递推的方法,得到楔形管桩桩顶复阻抗频域响应解析解;通过与已有解答的对比证明了本文解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楔形管桩桩身参数及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对低频范围内桩顶复阻抗的影响.
-
-
周小岩;
张永;
周鹏
-
-
摘要:
以枸橼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锌(ZnO)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将ZnO空心球旋涂在金叉指电极上构成湿敏元件.通过半导体测试仪Keithley2400和高精度数字电桥TH2828测量湿敏元件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的直流电阻、交流电容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元件的电阻减小,交流电容和阻抗增大(低频范围).通过ZnO空心球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复阻抗谱,给出等效电路并解释其湿敏机制.
-
-
邓国栋
-
-
摘要:
考虑桩身截面和桩侧土性质的变化,建立了层状土中嵌岩桩的扭转振动计算模型和控制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递推技术,求得任意荷载作用下嵌岩桩桩顶扭转振动复阻抗,并通过与现有解对比验证了所得解析解的合理性.基于所得解析解,在桩基础动力设计关注的低频范围内讨论了嵌岩桩几何性质、桩底沉渣、岩体性质对桩顶扭转振动复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扭转振动条件下,嵌岩桩存在一个临界嵌岩深度,临界嵌岩深度随着桩长径比的增大和嵌岩段岩体性质的提高而降低,这说明在工程设计时,并非嵌岩深度越深对整个桩土系统承载特性越有利;临界嵌岩深度范围内,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顶扭转动刚度逐渐减小,动阻尼逐渐增大,超出此范围时,嵌岩深度对桩顶扭转振动阻抗基本上没有影响;当嵌岩深度小于临界深度时,桩底沉渣的存在会使桩顶扭转动刚度降低,动阻尼增大;当嵌岩深度超过临界深度时,桩底沉渣对桩顶扭转振动阻抗基本上没有影响;桩径是影响桩顶扭转振动阻抗的主要因素.
-
-
青美伊;
梁华庆;
袁月
-
-
摘要:
针对传统油水乳状液含水率测量装置的准确性低、成本高、无法实现动态测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剪切条件下乳状液含水率的测量装置.系统利用油水两相的介电及电导特性的差异性,采用交流阻抗法测量待测乳状液的复阻抗参数,从而获得乳状液的含水率特征.结合搅拌装置模拟油水乳状液在运输环境下的剪切环境,间接实现油水乳状液的动态测量.实验测试表明:装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实现剪切条件下对乳状液复阻抗参数的测量,证明乳状液的阻抗参数与含水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进一步研究管道中油水两相的流动性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徐铁;
涂亚庆;
牟泽龙;
陈鹏
-
-
摘要:
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复阻抗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对四臂电桥检测法、伏安法、矢量阻抗法、微波检测法和脉冲反射法等五类复阻抗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了优缺点,重点列举复阻抗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与科学、材料与电化学、电气电力和微流控芯片等4个领域的应用.并根据研究现状探讨了两个存在的问题:高精度检测技术的成本很高、大多检测设备体型大且操作复杂.最后对复阻抗检测技术的3个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新兴复阻抗检测技术呈现增长趋势,复阻抗检测技术及设备需求呈现操作更简便和成本更低趋势,应用领域多方向发展趋势.
-
-
孟祥全;
俞梦孙;
杨松岩
-
-
摘要:
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便携式肝脏血流图测量系统,通过Analog Devices公司的阻抗测量模拟前端AD5941设计了恒流式复阻抗肝血流图检测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便携化、低功耗等特点.系统采样频率可达800kHz,采用变异系数精度测量方法,测量0.5% 初始精度的100? 纯电阻时系统相对测量精度可达-100dB;测量5.6nF电容时相对精度可达-97dB,可以充分满足肝脏血流图的细节测量需求.
-
-
何强;
赵奉昕;
苏文发;
张轩;
钟泽奎;
吴文娟
-
-
摘要: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0.6(Na_(0.5)Bi_(0.5))TiO_3-0.4(Bi_(0.1)Sr_(0.9))TiO_3陶瓷(即6BNT-4BST-9),研究了其相结构、铁电性能和储能特性;且利用复阻抗谱和电模量谱分析了其电性能。结果表明:(1)6BNT4BST-9陶瓷在室温时具有三方和四方共存的相结构;P-E回线和S-E曲线分析表明陶瓷中由非极性四方相占据主导。(2) 6BNT-4BST-9陶瓷具有较大Pmax~18.2μC/cm2,和较小的Pr~1.0μC/cm2;它在低场下的储能特性为W1=0.313 J/cm3,η=85.3%(@40kV/cm)。(3)M"-f和(-Z")-f曲线在同一位置的特征峰表明对于6BNT-4BST-9陶瓷只有一种材料微区对电性能起主导。6BNT-4BST-9陶瓷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阻-温度特性;根据Arrhenius Law计算的激活能Ea=1.48 eV,表明该陶瓷具有电子导电特征。
-
-
赵青;
常爱民;
简家文;
巴维真;
李志军
-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研究了8mol﹪YO掺杂ZrO(8YSZ)材料微波烧结陶瓷在300~850°C温度范围内的交流复阻抗谱,获得了该材料的温度-离子电导率曲线,并与常规烧结的陶瓷体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8YSZ的微波烧结陶瓷的晶界势垒在550°C被击穿,常规烧结陶瓷的晶界势垒在500°C被击穿.击穿后晶界电阻消失,离子电导率的变化主要由晶粒电导率的变化决定.在击穿温度点以下,陶瓷体的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即曲线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
-
-
-
-
常爱民;
简家文;
杨文;
杨邦朝;
李言荣
-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2001年
-
摘要:
采用2.45GHz多模腔微波炉在低于常规烧结温度160°C的温度下成功制备了(BaSr)TiO致密陶瓷,并对样品进行了XRD、R-T、SEM及复阻抗测试分析.试样基本配方为BaSrTiO+2℅TiO+2℅SiO+0.3℅Y(NO)+0.2℅Al(NO)(摩尔比).经配料、球磨、预烧、二次混磨、成型过程后,对同批次样品采用微波烧结及常规烧结对比实验.微波烧结为1190°C恒温10min,升温速率为15°C/min;降温速率为10°C/min,全过程耗时为5h,常规烧结为1350°C恒温2h,升温速率为2°C/min,降温为随炉冷却,全过程耗时为24h.微波烧结测温采用NiCrAl合金管屏蔽双铂铑热电偶,计算机控制读取温度值.结果表明微波烧结使(BaSr)TiO材料的缓变温度区间由常规烧结样品的160°C扩展到微波烧结样品的215°C,并显著降低了样品在0~250°C区间的阻值变化率,使之由常规烧结的9.52×10降低到微波烧结的6.03×10.X衍射分析显示,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BaSr)TiO陶瓷的相结构是相同的,但晶粒尺寸不同.SEM分析显示微波烧结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5μm且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常规烧结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6μm,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分布范围较宽(1.5~7μm).变温复阻抗分析表明微波烧结(BaSr)TiO陶瓷的PTC效应同样是由晶界效应决定的.
-
-
-
-
刘毅;
劳令耳;
袁望治;
黄英才;
王大志
- 《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在473~973K温度范围,对掺纳米ZnO的ZrO(3Y)复合掺杂材料的电导率随ZnO第二相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掺很少量的纳米ZnO(0.5wt﹪~1.0wt﹪),纳米ZrO(3Y)材料晶粒和晶界电阻显著增加、电导率降低,原因在于缺陷缔合效应的加剧阻碍了氧空位的迁移;随着ZnO掺入量的继续增加(>1.0wt﹪),晶界电阻显著减小、电导率回升,材料中电子迁移数增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
-
刘毅;
劳令耳;
袁望治;
黄英才;
王大志
- 《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在473~973K温度范围,对掺纳米ZnO的ZrO(3Y)复合掺杂材料的电导率随ZnO第二相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掺很少量的纳米ZnO(0.5wt﹪~1.0wt﹪),纳米ZrO(3Y)材料晶粒和晶界电阻显著增加、电导率降低,原因在于缺陷缔合效应的加剧阻碍了氧空位的迁移;随着ZnO掺入量的继续增加(>1.0wt﹪),晶界电阻显著减小、电导率回升,材料中电子迁移数增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
-
刘毅;
劳令耳;
袁望治;
黄英才;
王大志
- 《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在473~973K温度范围,对掺纳米ZnO的ZrO(3Y)复合掺杂材料的电导率随ZnO第二相质量分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掺很少量的纳米ZnO(0.5wt﹪~1.0wt﹪),纳米ZrO(3Y)材料晶粒和晶界电阻显著增加、电导率降低,原因在于缺陷缔合效应的加剧阻碍了氧空位的迁移;随着ZnO掺入量的继续增加(>1.0wt﹪),晶界电阻显著减小、电导率回升,材料中电子迁移数增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