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垦土壤

复垦土壤

复垦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矿业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1212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2007年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2006年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复垦土壤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洪坚平、胡振琪、孟会生等。

复垦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212 占比:99.78%

总计:71368篇

复垦土壤—发文趋势图

复垦土壤

-研究学者

  • 洪坚平
  • 胡振琪
  • 孟会生
  • 乔志伟
  • 李廷亮
  • 梁利宝
  • 张杰
  • 李建华
  • 谢英荷
  • 李新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国祥; 张杰; 孟会生; 洪坚平
    • 摘要: 【目的】探明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木醋液更好地应用于植物生长、土壤改良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木醋液原液,木醋液1∶20稀释液,木醋液1∶60稀释液)对不同土层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蒸馏水)相比,土柱10 cm与20 cm处,木醋液原液对土壤微生物量碳转化产生抑制作用,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处理降低50%以上;浓度1∶20和1∶60木醋液较原液处理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经土柱渗透后的木醋液能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土柱30 cm处,浓度1∶20木醋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显著增加61%。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木醋液的杀菌效果降低。木醋液入土2 h后,在土层10 cm处,原液处理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杀菌率最大,杀菌率均在95%以上;在30 cm处,杀菌率降低,且处理菌落数大于CK,浓度1∶20和1∶60木醋液处理真菌数量分别较CK增加40.2%和26.8%。施用木醋液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最显著,木醋液原液处理有效磷含量较CK增加70.2%。【结论】木醋液原液具有优异的杀菌和改良土壤的效果。
    • 陈波; 马玲; 王金云
    • 摘要: 取10.00 g样品,加入20 mL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氯化钙-三乙醇胺(DTPA-CaCl_(2)-TEA)浸提剂(DTPA、CaCl_(2)、TEA的浓度分别为0.005,0.01,0.1 mol·L^(-1),酸度为pH 7.3±0.2),置于恒温振荡箱中,于(20±2)°C以180 r·min;振荡2 h,以提取有效铜、锌、铁、锰、硫。用滤纸过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铜、锌、铁、锰、硫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分别为0.01,0.02,0.02,0.01,0.1 mg·kg^(-1)。邀请了8家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精密度协作试验,确定了方法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方法用于12种土壤标准物质的分析,其中,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值均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有效硫的测定值和行业标准方法的基本一致(农用地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或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和黄土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
    • 张云龙; 郜春花; 靳东升; 卢晋晶; 李婷婷; 李建华
    • 摘要: 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的性能,揭示鞘氨醇单胞菌在矿区复垦土壤沃土化中的作用,可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和土壤质量快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沉陷复垦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矿化试验和腐解试验,测定活性碳变化、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标,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促进秸秆腐解能力。在培养期间,累计矿化量均以菌+秸秆处理最高,CK最低,添加菌剂的处理土壤矿化速率大于不添加菌剂的处理;灭菌土处理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灭菌处理,其中,添加菌剂处理的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添加菌剂处理,灭菌土条件下菌+秸秆处理的腐解率最高;在添加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菌+秸秆>菌>秸秆>CK;在菌+秸秆处理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多;0~72 h各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AWCD)值增长快速,碳源利用能力处于最强的阶段,灭菌条件各处理增长率大于不灭菌处理,添加菌剂处理中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大于不接菌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可以显著促进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肥力的提高,可以作为矿区复垦土壤修复的良好菌质资源。
    • 周涛; 张世文; 冯志军; 兰淼; 芮婷婷
    • 摘要: 探地雷达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地下介质的结构信息,合适的信号变化方法可以更加显著地获取地下结构的分层情况,对地下结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探地雷达对复垦土壤进行探测,利用其瞬时属性特征来判断复垦土壤的土层分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获取的电磁波信号可以突出显示地下结构特征,而利用其信号的瞬时属性特征可以良好地判断具体的土层分层位置。
    • 习玉森; 王小云
    • 摘要: 为了探究忻州地区金矿复垦土壤的质量状况,采集该试验区复垦3年后的土壤进行测试化验,分析Cd、As、Pb、Cr、Cu、Ni、Zn共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选取重金属的毒理系数来确定评价的模糊权向量,对矿区的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样点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个别样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了二级和三级标准,其中Cr的平均值为182.54 mg·kg^(-1),超出了背景值的2倍,污染较严重;在模糊评价中,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有5个样点处于清洁状态,3个样点处于尚清洁状态,2个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清洁率为50%,尚清洁率为80%。研究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需要进一步治理修复。
    • 袁运许; 许永利; 刘硕; 马百衡; 冀广; 宋建伟; 李小光
    • 摘要: 为了明确铁矿复垦后的土壤养分的恢复状况,对河北省8个地市17个县区的54个铁矿区的原生地貌和复垦区土壤现场采样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原生地貌还是复垦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数区域处于稍缺、缺乏或极缺水平。原生地貌土壤碱解氮含量除了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外,其他区域均处于稍缺以下;速效磷含量中等或稍缺;速效钾含量在区域间差别较大,从丰富到极缺。复垦后铁矿土壤碱解氮均处于缺乏与极缺水平;速效磷属稍丰与中等水平;速效钾除了秦皇岛外均处于稍缺到极缺。总之,河北省铁矿区复垦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该结果可为后续矿区复垦后土壤的肥力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 王帅兵; 孟会生; 武欣; 张杰; 郝鲜俊; 洪坚平; 焦金铖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对复垦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煤塌陷区复垦1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各形态氮肥与固氮菌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酶活性、全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结果】硝铵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可有效提高复垦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量,与硝铵态氮肥处理相比,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96%、17.85%、12.53%、6.12%。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之间的关系密切,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溶解性总氮、铵态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态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与溶解性总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硝铵态氮肥与固氮菌配施处理下的复垦土壤质量最高。【结论】硝铵态氮肥配施固氮菌最有利于提高复垦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养分水平,是一种合理的复垦土壤施肥管理方式。
    • 李玲; 王珂; 王秀丽; 路婕; 黎鹏; 张少然
    • 摘要: 综述了土地复垦的内涵和复垦土壤概念、特性、相关人为土壤分类等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复垦土壤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对复垦土壤资源的农业利用需求强烈,亟须系统、定量、详细的土壤类别提供对应的土壤信息,为今后复垦土壤利用及类似人为干扰强烈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曹寒冰; 谢钧宇; 洪坚平
    • 摘要: 研究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大团聚体中各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有机碳固持机制,并为该区域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复垦6a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0~20 cm土层土样,采用物理分组法,分析土壤大团聚体中各有机碳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大团聚体中微团聚体内颗粒有机碳(iPOC)以及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试验包括不施肥(CK)、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同CK相比,施NPK肥对大团聚体中各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M处理显著降低了MOC含量,达36.45%;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cPOC和fPOC含量,分别是CK的4倍和2倍,但是显著降低了MOC含量,达39.01%.4个组分中,仅有cPOC和fP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复垦土壤有机碳首先固存于未受保护的有机碳组分中.CK,NPK,M和MNPK处理下土壤固碳速率分别为0.82,0.68,1.36和1.58 mg/(ha·a).土壤固碳速率与年均碳投入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58,P<0.05),每年约有31%的投入碳转化到土壤中.综合来看,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仍有一定的空间固存有机碳,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途径,增加的有机碳优先固存于未受保护的有机碳组分中.
    • 罗化峰; 乔元栋; 宁掌玄; 杨栋; 程虹铭; 胡锦国
    • 摘要: 以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溶装置模拟煤矸石中所含多环芳烃在雨水淋溶作用下的迁移,利用化学检测手段对淋溶前后煤矸石中所含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煤矸石充填重构土壤后多环芳烃的迁移特征.研究表明,煤矸石中所含多环芳烃在雨水淋溶作用下随着埋藏时间和覆土深度的增加逐渐全部迁移到周围土壤中,其迁移数量为中分子量物质<小分子量物质<高分子量物质,埋藏时间较覆土深度对多环芳烃的迁移影响更占优,在覆土4 a埋藏50 cm时,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最大相对误差8.8%,说明该动态淋溶模拟装置的可靠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